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小班教案

2025/09/23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故事中角色情绪的变化,增强对角色的理解。

2.知道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相互帮助。

3.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4.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挂图15号,《小朋友的书 亲亲小动物》,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看,今天李老师请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乌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乌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二、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你喜欢谁?

三、教师依次出示挂图讲述故事,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挂图一:图片上有谁?狐狸想干什么?狐狸想干坏事被谁看到了?

2.出示挂图二:乌龟怎么做的?青蛙怎么样了?乌龟紧紧咬住狐狸的尾巴,狐狸说了什么?乌龟回答了吗?为什么?

3.出示挂图三:

狐狸去咬乌龟的头,乌龟的头怎么样了?

狐狸去咬乌龟的脚,乌龟怎么做的?

狐狸去咬乌龟的尾巴,乌龟怎么做的?

最后狐狸怎么样了?

四、教师再次完整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讨论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龟?为什么说它是一只聪明的乌龟。

五、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 亲亲小动物》第11—12页“聪明的乌龟”复述内容

活动反思与建议:

在本节课中教师素质良好,语言表达清晰,操作示范熟练,基本功扎实,幼儿积极参与,体现面向全体幼儿。而幼儿在这样轻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活动中,乐于尝试,学习到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小班美术活动“点点和圈圈”让幼儿利用瓶盖进行拓印,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画面效果,幼儿感到既熟悉又新奇,因而充满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空心圆和实心圆的拓印方法,并借助“点点和圈圈玩游戏”的故事情景引发幼儿进行简单的布局,帮助幼儿逐步体验创意美术活动的乐趣。

目标:

1.感受瓶盖拓印画的独特效果,获得审美体验。

2.尝试运用大小不同的瓶盖拓印空心圆和实心圆,进一步感受圆形的虚与实。

3.探索拓印实心圆、空心圆的不同方法,感受运用特殊材料进行创意美术活动的乐趣。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大小不同的圆形瓶盖若干。

2.材料准备:“点点和圈圈”的PPT课件,各色水粉颜料、大小不同的瓶盖每组若干份,幼儿操作用纸、抹布、围裙等人手一份。

过程:

一、观察图片,发现“点点”“圈圈”的纹样以及画面上的空间布局

1.观察大图片(图1),感知图片中的点点、圈圈和丰富的色彩,感受其中的美。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幅有趣的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请你一边看一边想,等会儿大声地告诉大家,你在这幅画上看到了什么,好吗?

师:你喜欢点点还是圈圈?为什么?请说出理由。

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上的点点和圈圈都是什么颜色的?这幅画看起来怎么样?

师:对,这幅画上有许多点点和圈圈,它们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很漂亮、很好看!

2.观察4张小图片(图2~5),感知“点点”“圈圈”的布局。

师:点点和圈圈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经常一起玩有趣的游戏。请你们再仔细地观察一下这4张小图片,想一想:这4张小图片上的点点和圈圈在玩一些什么样的有趣游戏呢?你能猜出来吗?如果你猜出来了,请大声地告诉大家。

师(小结):你们说得真好!点点和圈圈是一对好朋友。有的点点和圈圈在玩“手拉手”的游戏,有的点点和圈圈在玩“抱一抱”的游戏,有的点点和圈圈在玩“顶一顶”的顶球游戏,还有的点点和圈圈在玩“一二三、排排队”的游戏呢!这么多的点点和圈圈,它们的颜色、大小不一样,玩游戏的方法也不一样,它们是一群快乐的点点和圈圈。

(析: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组织幼儿整体欣赏大画、局部观察小图片,帮助幼儿感受画面色彩及其美感,并循序渐进地感知、理解“点点”和“圈圈”之间的距离、交叉关系和整体布局等,从而为幼儿后面自主创作拓印画奠定空间布局方面的经验基础。)

二、自主探索拓印点点和圈圈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要用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瓶盖和颜料玩一个“点点和圈圈”的拓印游戏。

1.猜测拓印点点和圈圈的方法。

师(出示瓶盖、颜料和纸张):这些是什么?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画就是用瓶盖和颜料玩出来的。谁能告诉我,这些画是怎么玩出来的呢?

师:有的小朋友说,用瓶盖沾上颜料印一印就可以了。真的是这样吗?请大家先试一试。

2.自主尝试拓印点点和圈圈。

师:我为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份材料。请你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瓶盖,在颜料盘内的海绵团上沾一点自己喜欢的颜色,再在白纸上印一印,看看能不能变出点点或圈圈。(幼儿尝试操作。)

3.相互交流拓印点点和圈圈的方法。

师:你用什么方法印出了点点?(用瓶盖的正面印。)你愿意来介绍一下吗?

师:谁用瓶盖印出了圈圈?是怎么印出来的?(用瓶盖的反面印。)你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师:原来用瓶盖的这一面(正面)就能印出点点来,用瓶盖的这一面(反面)就能印出圈圈来。

(析: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自主探索、集体交流和经验分享等,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并掌握拓印实心圆、空心圆的具体方法,为幼儿后面自主创作拓印画奠定了动作技

能方面的基础。)

三、再次整体欣赏大图片,积累简单的布局经验

师:大家再来看看,那么多的点点和圈圈还玩了什么游戏?

师:许许多多点点和圈圈在玩游戏,它们有的手拉手,有的头碰头,有的背靠背,有的抱在一起,有的圈圈还把点点顶到了自己的头顶上,大圈圈、小圈圈,大点点、小点点,它们欢聚在一起跳舞和玩游戏,这样的场面真有趣,也很热闹!

四、幼儿自主创作

1.幼儿明确操作任务。

师:现在,我们就要用各种各样的瓶盖来印点点和圈圈,把点点和圈圈跳舞、玩游戏的故事印出来。你可以先想想要印玩什么游戏,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瓶盖沾上自己喜欢的.颜料来印画。看一看,谁印出来的点点和圈圈在一起玩的游戏既好玩又有趣。

2.幼儿创怍,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1)操作要求:拓印点点和圈圈的时候,用瓶盖沾上颜料后要在白纸上轻轻压印,以保证点点和圈圈的形状工整,颜色干净。

(2)常规要求:换颜色拓印点点和圈圈时,不需要擦干净瓶盖后再沾其他颜料,直接换瓶盖就可以了。鼓励幼儿相互交换不同颜色、大小的瓶盖。

(3)布局要求:先在画纸中间拓印点点和圈圈,再在旁边添画点点和圈圈,尽量把整张纸画满。

(4)结束整理:请先完成任务的幼儿收拾好自己使用过的瓶盖,并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带到“展示区”,与同伴相互欣赏与交流。

五、交流、分享

1.欣赏点点和圈圈,比一比谁的点点和圈圈画得既干净又有趣。

2.发现亮点和创意,找一找谁的点点和圈圈在一起玩起了新游戏。

(析:在此环节中,教师组织幼儿交流、分享创作经验,帮助幼儿体验创意游戏的审美情趣。)

延伸活动:

1.在美工区投放椭圆形、三角形、方形、爱心形、花形等形状的瓶盖或盒盖,引导幼儿继续玩拓印画的游戏,进一步感受实心图案、空心图案相互交叉、重叠所带来的独特艺术效果。

2.提供有颜料的泡泡水,让幼儿尝试对着画纸吹泡泡,在画纸上留下淡淡的圆形痕迹,再提供瓶盖让幼儿印画,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受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印迹,体验独特的美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让幼儿探索产生,知道人或物体遮住光线而投下了暗影形成影子。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1、玩影子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情感态度: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愿意参加探索游戏,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玩影子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探索产生,知道人或物体遮住光线而投下了暗影形成影子

活动准备

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2、 手指游戏

二、基本部分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影子

人人有个好朋友,阳光下面跟你走。乌黑身体乌黑头,就是从来不开口。

(2)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一下子就猜对了,那你能说说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吗?

(3)你们都说影子是看得见、摸不着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4)请你说说在哪种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呢?

(5)找一找自己的影子。

(6)相互交流。

2、找教师影子的位置,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1)、教师不断变化方位,请小朋友找一找老师的影子,引导幼儿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2)、提问:为什么老师的影子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一会又在旁边呢?

(3)、小结。

3、引导幼儿变化自己影子的位置,巩固影子与自己方位的关系。

(1)、幼儿自己探索。

(2)、交流、小结。

(3)、集体玩游戏:让你的影子在你的前面(后面、旁边)。

4、藏影子,探索影子与光的关系。

(1)、幼儿藏影子。

(2)、相互交流。

(3)、总结:光照射到物体,物体就有影子。

三、 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排队入厕。

活动延伸:

物体除了在太阳光下有影子,还在什么情况下也会有影子。

教学反思

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过程,而是要通过幼儿自身主动的观察、发现、感知、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本活动旨在通过自身探索,让幼儿知道影子的产生,幼儿的探索积极性很高,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例如,有的孩子通过玩捉影子活动明白了影子的产生由来,还知道了影子跟随物体在移动,影子是可以看得见,但是摸不着的,在和老师的互动中明白了方位词语前后和旁边的意思,因为孩子们都参与了,探索了,每个人都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探究与成功的快乐。所以孩子们在玩中理解和巩固了知识,活动延伸中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灯光下也可以产生影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2、学习并尝试用“按”的方法种大蒜。

3、关注植物的生长,愿意连续观察自己种植的大蒜。

4、引发幼儿学习蒜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蒜若干

2、废旧的小杯子、罐子

3、小铲子、浇水用的小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大蒜头。

师:“这是什么?大蒜头长大后是什么样呢?种下的蒜头能长出叶子吗?”

2、与幼儿共同讨论,准备材料器具。

师:“我们种大蒜需要什么?”

与幼儿商量分工准备。

3、带领幼儿种大蒜。

教师示范种大蒜的方法:每人拿一个小器皿,盛上泥土,手捏大蒜头,将尖头朝上,按进泥土,最后浇一点水。

4、幼儿动手尝试,教师给与帮助与指导。重点观察是否将大蒜头尖头朝上,并请幼儿种好后端平,放到自然角。

小百科:蒜,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称葫,又称葫蒜。以其鳞茎、蒜薹、幼株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