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与果实有约》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与果实有约》(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与果实有约》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红薯和桔子的特点。
2、尝试自己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并尝试用红薯和桔子。
3、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红薯 桔子 大电饭锅 白糖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从“走进田野”活动中幼儿亲手挖的红薯和摘的桔子,引起幼儿 对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仔细观察红薯和桔子的外形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教师再给幼儿详细讲解红薯和桔子的特点。
3、“今天,老师想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并用这些劳动果实和老师一起来烧甜甜的点心吃。”教师示范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
4、请幼儿分组自己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教师在一边巡回指导。
5、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洗净刨好的红薯和剥好的桔子放在大电饭锅中烧煮,在烧煮的时候,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刚才劳动的感受。
6、全体幼儿和教师一起分享甜甜的点心。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与果实有约》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果实的分类及特点了解甚少,希望通过学习让其了解认知相关知识。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交流有关果实的经验。
2、观察了解秋天的果实,能运用多种方法对果实进行分类。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清楚明白不同种类果实的特征及其分类
活动准备
1、各种果实实物或自制的果实图片。
2、自制果实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分发给幼儿各种果实,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分发了很多果实,那么大家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基本部分
1、感知水果和坚果的不同
请幼儿品尝水果和坚果,引导幼儿通过看、摸、品尝等感知它们在形状、颜色、吃法和味道等方面的不同。
①师:首先请小朋友们先观察一下水果和坚果,它们的形状和颜色是什么?
②师:其次请小朋友们摸一摸水果和坚果,两种果实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③师:最后请小朋友们品尝一下水果和坚果,它们的味道怎么样?有什么不同?
2、讲述故事《果果开会》了解水果和坚果的特征
教师一边讲述,一边出示核桃、栗子等坚果及苹果、梨等水果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什么是坚果,什么是水果,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师:听完了这个故事,请小朋友们相互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水果或坚果有哪些特点?你知道怎样区分水果和坚果吗?有几种方法?
小结:师:水果和坚果都是果实,但是水果皮薄,水分多,味道酸甜,容易食用。而坚果皮厚,基本没有水分,而且食用起来比水果麻烦。其实要区分水果和坚果非常简单,只要通过看、摸及品尝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3、玩游戏《寻找果实妈妈》,对果实进行分类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写有水果、坚果的大卡片,幼儿戴上各种水果和坚果的头饰,寻找自己的果实妈妈。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区分水果和坚果,请小朋友们回去自己动手找一找其它的果实,运用今天学过的区别方法帮它们找找果实妈妈吧。
教学反思
1、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太少了,今后应给予幼儿适度的自由空间。
2、上课活动太过于机械化,有些死板,缺少新意,没有创新。
3、进行的游戏太少了,“玩中学”的教学思想贯彻的太少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与果实有约》 篇3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6的形成,探索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的多与少。
3、能积极探索并主动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秋天到果实丰收的生活经验等。
2、物质准备:6个小橘子,6个苹果,5个1大梨子,教学挂图水果展示台,可以立起来的大数卡5—6。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水果:秋天到了,水果都丰收了。我们班的水果店也要开张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师幼共同操作,感知水果数量。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么多的水果混放在一起,既不整齐也不好看,顾客肯定不愿意到这儿来买水果,你们说应该怎样做呢?
2、教师出示水果展示台(见附图),引导幼儿给水果分类,整齐地摆放。初步感知各类水果的数量。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橘子、苹果、梨子哪个最多?哪个最少?为什么?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哪一种水果是最多的?(运用点数、一一对应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感知6的形成与守恒。
1、第一组、第二组:谁拿的水果最多。
教师:请小朋友先看看图上有谁?它们各拿了几个什么样的水果?请在相应的图标下面用圆点或短竖线记录数量,并找出拿得最多的动物.在它的旁边画上标记、
2、第三组、第四组:给水果排队。
教师:请小朋友从不粘胶材料上选出合适的梨子、草莓粘贴在相应的空位上。
3、第五组:给小动物找数字朋友。
教师: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个,在它的旁边找出正确的数字圈起来。
4、第六组:找规律接着画。
四、梳理提升,活动评价。
教师选择问题较多的操作活动进行讲解。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与果实有约》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添画的方法将果实图形变成不同的造型。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画有苹果、香蕉、梨、花生等果实的方形纸若干。
2.果实造型画,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会有哪些果实?
2.观察果实,启发幼儿想象。
请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果实,说说它们都像什么?,还能把他们变成什么呢?(如:香蕉变成小船,橘子变成太阳等。)
(二)师幼作画,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作画,有以果实为辅的变形画,也有以果实为主的变形画。
2.启发幼儿说出:果实都变成了什么?你还想把他们变成什么?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三)用添画的方法进行果实造型
1.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果实图片,进行添画造型。
2.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根据果实的特点,大胆想象、添画。
(四)作品展示
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同伴作品中的创意。
(五)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创作的作品装饰自己的活动室。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