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祖父的园子教学教案

2025/09/23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教案(精选6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祖父的园子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祖父的园子教学教案 篇2

一、回顾园子,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听她娓娓道来,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师:读得真好听,给她掌声,你觉得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多彩的园子

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语言也有特色,老师读着读着,仿佛看到小萧红在数着指头,在说。请同学们读三——十二自然,读一读,想一想。

生自由读。

二、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能与大家分享吗

生:大家请看第三自然段。草帽,象家庭服装一样

踢土,萧红的开心

师:读一读,体会体会萧红的语言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萧红的语言给我十分有趣。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你觉得她的语言有什么感觉

生:给我十分活泼的感觉

我觉得用很少很少的字。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这些语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呢

生:想。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还有哪些快乐呀

生:我觉得还是最后一句比较有趣。菜种不但没盖上,她祖父没有责怪她。

祖父把锄行

三、感受自由

师:哪个词让你能感受到自由。

生:抢过来,

喊过来,她在向全世界宣布,这雨是她下的。

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能体会到她是怎么样的

生:自由的,自豪的

师:让我们痛痛快快地读一读。学生读第十二自然段。

瞧,她笑得多开心呀。跟着老师一起拿着水瓢向天空一摇,大喊。

生:下雨了,下雨了。

师:这些又让你感觉到什么呀

生:十分轻松快乐,

师:想怎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什么

什么?这就是自由呀。这种快乐就是园子给她的吗?是谁给她的?祖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满脸皱纹的老爷爷和小女孩在哈哈大笑。

一字一句地讲给小萧红听。而她却在一边玩一边听。

师:哪些字词体现了小萧红,默读五到十自然段,用心体会。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先请你来说一说

生:看第九节,自以为自已是对的.。抛,

看出小萧红很不服气,远远地抛给祖父。

我说“是的”她以为祖父还不如她知道多呢

祖父是很和善的。

第十节的,看出祖父很和蔼可亲。

第五节,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分工铲地,祖父很信任她。

耐心讲解给她听。祖父笑了。

师:仅仅一次笑了吗?

生:读读看。笑了三次

师:从这三次笑,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很天真,

童心未泯。

师:许多年后她深情地回忆到。同学之间分角色读五到十自然段人物的对话,读出浓浓的天伦之乐。

学生互相读课文。

师:园子显然特别大,花开了就像——

师领读。

师:萧红是怎么写出这种自由的呢?从哪些字词能体会到

生:六个愿意

看第十三节,以景写人。

师:还有吗?她的语言?天空蓝——这种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她的心中只有她的祖父。

师:这样的句子呀宁静得像一首诗。

四、出示小诗。

师:看一看,

生: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

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

不用席子

就睡着了

师:而这个园子里有温暖她一生的太阳,在〈呼兰河传〉中,她再次提到了这个园子。

配乐朗诵最后一篇。

写下这段话,萧红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沉重,哀伤的。

五、推敲课题。

师:许多教材选用,有的是我和祖父,有的是我的园子,而苏教版用的这个题目,你觉得哪个好

生:我觉得苏教版好。写下了我和祖父生活的地方

师:我、祖父、园子,这三样一样不能少,我们心中一定有这样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教学教案 篇3

教学重难点:

祖父的园子教学教案 篇4

师: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过吗?

生:预习过了。

师: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终身受益。现在请三位同学带着课文上来,我们一起来听写三组词语。(指着三位同学)你们每人听写一组,其他同学三组词语都要默写。能不看课文上的词语就不看,实在默不出,可以偷偷地看一下,就一下哦。(众笑)每组词语老师只念一遍,所以要听清楚、记住了。

师: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再写一个和刚才四个词是同一类的词语,想一想,应该写哪一类事物呢?

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指其中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很聪明,他先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这叫信息,然后再把词语写下来,这叫诀窍。(其他同学纷纷仿效)有些同学不会写“韭菜”的“韭”、“谷穗”的“穗”,别干瞪眼呀,不是有书吗?赶快“偷看”一下!噢,你还找不到在哪个段落里,看来课前预习不细致,连“偷看”都费劲。(众大笑)

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要注意这五个词语之间有哪些内在的联系,了解了有助于你把它们记住。(有同学忘了,东张西望)没记住吧?只能画个“大鸭蛋”,(众笑)等会儿填进去。 还有一个词,你看应该写在哪一组词语后面?想一想这个词语属于哪一类?想好了再写。“草帽”。

(同学考虑选择写在刚才哪一组词语后面。)

师:都听写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批改一下。

(让第一个同学读自身听写的词语,他扩充写的是“蚂蚁”。)

师:你为什么不写“草帽”?

生:因为我默写的词语都属于昆虫,而“草帽”是一件物品,不是昆虫。

师:呵呵,你不默就对了。你的字写得工工整整,人也长得漂漂亮亮。同学们,“字”可是你的第二张脸啊!

师:看第二组。(第二个同学读词语,第一个“倭瓜”写错了。)写错了就要改过来。看书,“老师”就在书本上。(生改正)倭瓜,见过吗?吃过吗?

生:就是“莴苣”。(众笑)

师:“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把那些长得圆圆的小南瓜叫“倭瓜”。

生:(继续读)黄瓜、玉米、韭菜。

师:你发现这组词语都是哪一类的?

生:都是吃的东西。

生:都是杂粮。

生:农作物。

师:对啦,那叫“农作物”,有些是粮食,有些是蔬菜,可能还有些是水果。“草帽”是“农作物”吗?

生:不是,所以我不用写。(众大笑)

生:(读词语)摘花、下种(zhòng)(师纠正读音)、铲地、浇菜、割草。

生:是“栽花”,不是“摘花”; “拔草”写成了“割草”。

师:对啊,花还没“栽”呢,你怎么能“摘”呢?(众笑)平翘舌音要注意区分啊!注意,“拔”不能写成“拨”。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啊?

生:动词。(师接话:对的!期待的样子。)一般都是种庄稼的。(师接话:对的!期待的样子。)都是在跟祖父做事情。

师:(夸奖)对啊,这叫“做农活”。那“草帽”写在哪里?可以单独写在边上啊!“草帽”的“帽”怎么写?看老师写。(师示范写“帽”,生发现右上部不是“曰”。)为什么不是“曰”呢?古代的帽子是这样的。

(师作画,生恍然大悟。)

师:这些词语全写对的请举手。(对举手的同学)你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预习课文时要把生字词划下来,读读、写写。还可以把词语进行归类,这样可以帮我们记得更牢。

师:同学们,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有这么多的昆虫、这么多的'庄稼。在我童年的眼里,这些昆虫、这些庄稼又是怎样的呢?读读描写昆虫和庄稼的两个段落。大声地、用心地读,要让老师听得到你读书的声音。

生:(投入地读书,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师:谁来读其中一个段落。其他同学用心去听,他是怎么读的,更要用心去感受,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能不能用个词语来概括。

生:(一男生朗读第二节)

师:读得很流利!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感觉吗?大家听了都有感觉,说明他读得不错。(对那男生)现在请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这一段。(生推荐一女生)你推荐她总是有道理的,就让我们一起听听看。

生:(一女生朗读)

师:(夸奖地)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生:我把自身的感情融进去了,我好像就在这个园子里了。

师:(高兴地)啊,她有两点经验:一是要投入自身的感情,二要想象,仿佛自身看到园子里的景物。同学们像她一样,一要投入,二要想象,再自身练习读读。

生:(非常投入地朗读)

师:愿意读这段的请举手?大家都愿意读啊,那就──不读这段了,(众笑)谁来读另外一段?

生:(一女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读得有声有色,不但有感情,而且有表情。请你们再读一读,我要看的出你的表情变化。(生自由读)这次我发现80%的同学都有表情变化。刚才你读得很好,奖励你推荐一个,这个人是最需要鼓励的,需要锻炼的。(生推荐一男生)

师:站起来就脸红,可能胆子比较小。今天行吗?(生点头)读得慢一点,声音响亮一点。

生:(读第十三节)

师:这里有个字要提醒你的。什么什么“似的”,“似”念翘舌音。请重新读一遍。(生再读)注意“团结”的“结”念 jié,这里念 jiē。接着读。(生接读)好的,他读完了,你们觉得他这次读和平时有哪些不同?

生:声音更响亮一些了。

生:比平时说话更流利了一些。(师插话:读得更流利了。)

生:错误比平时少。(师插话:他读得更认真、更细致了。)

师:每一个人在课堂上只要认真读都能读好。请再读这段,认真读,读细致。

(生自由朗读第十三节。)

师: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请你写一两个认为恰当的词语,有的词语可能就藏在这两段话的字里行间哦。

生:生机勃勃。(师插话:请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无拘无束的园子。(师插话:这个词好,和课文中有一个词是一样的。)

生:自由自在。

生:丰富多彩。

生:课文里就是“样样都有”。

师:这个“彩”是彩色的“彩”,请你写下来。

生:鸟栖虫居。

生:鸟语花香。

生:生意盎然。(师插话:生机盎然。)

生:充溢温馨。

师:这个词好,生活充溢温馨。看看我们同学读了作者的文字后,心里有些怎样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生:(齐声回答)生机勃勃的园子。

生:(齐声回答)无拘无束的园子。

师:还是一个──(生接)丰富多彩的园子、鸟语花香的园子、鸟栖虫居的园子。

师:我们还感受到这是一个──(生接)温馨的园子、生机盎然的园子……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园子丰富多彩,作者是怎样把园子的丰富多彩描述出来的?这个园子充溢温馨,作者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又是通过哪些词语、句子中流露出来的?……读读这两个段落,看看哪些词语、句子写得特别?轻声读一读,用心去发现一下。

(同学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词句。)

师:有发现的请举手。她在写这个园子的时候,哪些句子哪些写法很特别?她是怎么把园子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写得那样生动的?

生:(读第十三节)“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这几句把园子的生机勃勃写了出来。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很自然。

师:一切都是活的,活的才有生命,才干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你再读读。(生读)活了吗?

生:(齐答)活了。

师:这里三个短句结构相同,这叫什么?

生:排比句。

师:就像人一样活了。我们把这三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她是一连用了排比句,来写一切都活了,一切都充溢生机。还有写得更特别的!

生:(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人管。”)这几个句子结构相同,写出了园子的无拘无束。

师:怎么个相同法?

生:农作物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假如我在课堂上,想唱歌(生接:就唱歌),想说话(生接:就说话),想打瞌睡(生接:就打瞌睡),想不听(生接:就不听),想走出去(生接:就走出去)。自由吗?(生接:自由)可能吗?(生接:不可能)(众大笑)倭瓜、黄瓜它们可能吗?(生接:可能)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一起读一读吧。

师:“谎花”你见过吗?

生:是黄颜色的花吧?

师:你看是哪个“谎”?“说谎”的“谎”啊,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里个“谎”,简称“谎花”。(众大笑)写玉米的那句更有意思:“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假如写它“愿意长上天就长上天”,哪个更好?

生:课文中的好,好像显得更自由。

生:“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觉得很夸张,夸张得让人很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读“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写得很温馨,把各种各样的昆虫的漂亮写出来。

师:怎么写出昆虫的漂亮?

生:它们的颜色很漂亮,五颜六色的,很鲜艳。

生:我觉得蜜蜂很可爱,叫的声音也很好听。

师:是啊,蜻蜓啊、蚂蚱啊、蜜蜂啊都是那么可爱,都聚集在我的园子里,这叫──生机,这叫──美丽,这叫──动人。

生:(读“我家有个大园子……不太好看。”)有许多昆虫,丰富多彩。

师:我这里有个问题:不太好看,你写出来干什么?

生:就是为了和大红蝴蝶比较。

生:更烘托大红蝴蝶的美丽。

生:很自然,不是光赞美园子。

师:就剩下大红蝴蝶好看吗?因为有了大的小的,好看的不好看的,那才叫──丰富多彩。这样的园子喜欢吗?你看她的喜爱就藏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这些,你再来朗读,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祖父的园子教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