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教案

2025/09/23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教案 篇1

主题活动《我们的地球》已进行了两个部分《我们的家园》、《塑料袋的危害》,孩子们对自己生存的地球以及他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时而惊叹、时而愤怒、进而感慨,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幼小的心灵已受到极大的.震憾,也有了一种想要做点什么的冲动。《绿色纸袋》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开展的第三部分。

这一活动主要是通过制作绿色纸袋活动,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制作纸袋的原料,并请家长平时注意与孩子一起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赠送纸袋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赠送活动不仅巩固幼儿的环保意识,同时也提高幼儿的交住技能。

在活动前,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大量制作绿色纸袋的材料,还有一些孩子们与家长一起收集的材料,以便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环保知识来判断和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活动,在活动前联系好附近的一家超市,为幼儿赠送纸袋的活动做好准备。在环境布置上以前两次活动所收集的图片为主。

在前两次活动结束时,我留给孩子们一个思考:怎样才能减少塑料袋呢?活动一开始,先让孩子们对前两次的活动谈谈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回顾一下塑料袋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危害,并就上次提出的思考请孩子们展开讨论。因为让孩子们回家查了资料,也与父母进行了讨论,大家说起来也有根有据,在说的同时也会一种成功的体验。

这时我就出示我事先做好的纸袋和布袋,同时向孩子们讲解这些材料无污染是绿色材料。在孩子们欣赏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对绿色纸袋有一个感性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我给孩子们提供的纸袋只有简单的装饰,而等一会儿我想让孩子们做的是:发挥他们的最大的想象来对自己所做的绿色纸袋进行装饰。教师作品的出现是为了让孩子们对所要做的

有一定的了解,更多的是起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教师的作品过于精美,孩子们就全不由自主的模仿,努力和老师的做的一样,这就严重的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影响孩子们对成功体验的感受。我曾经在《新纲要》里看到这样一句话:“要给孩子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孩子们了解绿色纸袋后,就可以让他们尝试去做绿色纸袋。首先我们来讨论制作纸袋的要领,因为纸袋是用来装东西的,所有它的第一要求是牢固、其次才是美观。在制作前先来讨论一下如何才能使纸袋更为牢固,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尝试一下,做好后再试一试自己所做的纸袋是否牢固。在反复尝试后得出最好的方案,纸袋做好后,我们再来将自己所做的纸袋装饰成个性化的绿色纸袋。

在制作纸袋的过程中,教师所担当的是一个观察者、建议者的身份,更多的让孩子们自己去创造、去想象。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会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出最佳方案,使他们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是《新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这样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才会有愉悦的体验,当他们完成自己的创作时他们的成就感才会更加完美。现时在装饰纸袋时教师就只是一个旁观者,不用去给孩子们任何的建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

当孩子们完成作品后,接下来就是欣赏的评价的时间了。评价的目的不是要评出个一、二、三等奖,而是要让孩子们在欣赏和评价的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并尝试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是每个幼儿教师应该做到的。

为了让孩子们对环保有更深入的体验,赠送纸袋的活动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是非常有意义的,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这一活动还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们的交住能力。

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我在设计这一主题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家长的力量。在这一活动后,我会请孩子们和自己的父母亲用自己亲手做的绿色纸袋去购物。更深入的宣传环保知识,而不是将我们的活动只停留于表面文章。如果我们只是说说而已,孩子们也就会觉得,老师只是说说,也不是很重要的,这样的活动非旦不能很好的树立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反而让他们对环保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我们的地球正被越来越多污染所吞噬,而我们所能做的不仅仅是教育我们的孩子们,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将环保事业进行到底,所以象这样的活动我们还会继续开展。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能主动参与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1、平衡木4条、海棉垫4块

2、音乐:快乐游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热身操。

二、展开

1、介绍活动器材

教师:你没看这是什么?(平衡木)

我们可以用平衡木干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用平衡木做有趣的游戏好不好?

2、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平衡木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3、带领幼儿做走爬游戏。

(1)骑马爬过小桥

双腿分开坐在平衡木上,像骑马一样匍匐向前爬。

(2)爬暗道

将平衡木并拢排好,让幼儿从平衡木下爬过去。

(3)走平衡

让幼儿排好队,鱼贯式在平衡木上走过去。第二个来回可提醒幼儿加快速度。

4、让幼儿走过桥,从桥上跳下。

教师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

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

然后幼儿继续练习。

5、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

三、结束

1、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2、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做放松操。

幼儿园平衡游戏教案,平衡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与地球的重力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平衡感也是可以锻炼的,幼儿从小的时候能锻炼一下平衡感,长大后就能强很多。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人的喜、怒、哀、愁等基本情绪。

2、初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3、培养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

活动准备

半圆型座位,轻音乐,相关课件,爱心包、手鼓各一,大表情卡一套(喜、怒、哀、愁),心形颜色卡及小表情卡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1、跟随音乐表演《表情歌》。

导语:宝贝们,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表演《表情歌》,好吗?

2、引导幼儿了解人的基本情绪特征、分类及成因。

导语:宝贝们,毛毛、妮妮、琪琪、安安遇到了一些事情,让他们有了不同的心情,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他们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心情怎么样。

(1)观看多媒体课件1,了解不同的情绪。

(毛毛)喜:妈妈告诉毛毛,星期天要带他到游乐园玩,毛毛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妮妮)怒:妮妮的玩具被小伙伴摔坏了,她很生气。

(琪琪)哀:在回家的路上琪琪不小心和妈妈走散了,她非常伤心。

(安安)愁:上幼儿园的时间到了,安安因不会系鞋带而发愁。

小结:每个人在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喜、怒、哀、愁,这种感受叫心情。

(2)玩“击鼓传心包”游戏,表达感受过的喜、怒、哀、愁。

①交代游戏玩法:听到手鼓响,幼儿从左往右开始传递装有喜、怒、哀、愁表情卡的爱心包,手鼓声停,手上持有爱心包的幼儿从中抽出一张表情卡,然后与大家分享一件与这张表情卡相符的事件。

②幼儿游戏,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联想喜、怒、哀、愁的心情经历,并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心情特征,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磁性黑板上分类罗列。

(3)操作活动:给心情配色。

导语:我们认识了解了喜、怒、哀、愁几种心情,请大家给不同的心情配色,好吗?

①请幼儿思考:表情娃娃喜、怒、哀、愁分别配什么颜色卡最合适?(引导孩子好心情配暖色,坏心情配冷色。)

②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为表情卡喜、怒、哀、愁配颜色卡,并说出配色的原因。

3、引导幼儿为自己的心情做主。

导语:你最喜欢哪种心情?是什么原因让你喜欢这种心情的?

(1)充分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心情及理由。

小结:“喜”是一种好心情,好心情利于我们健康成长,还能带给别人快乐;而“怒”“哀”“愁”是坏心情,坏心情不仅不让人喜欢,还会对我们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越来越差,同时还会妨碍别人,所以我们要尽量让自己保持好心情,做一个快乐的人!

(2)说说自己不同心情时候的做法。

①当你心情很好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②心情不好时你会用什么方式让自己心情好起来?

(3)学习处理生活中的不愉快。

4、游戏“心情碰碰碰”。

玩法:两名幼儿一组,手拉手对站、当听到舒缓的音乐响起,就闭上眼睛想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心情,并用表情表现出来,然后轻轻地捏一下对方的手指尖。互相猜心情(根据表情判别)。并给对方讲述想的那件事。如果对方讲的是不开心的事,就要想办法帮助对方心情好起来。

小结:心情是藏在我们心中的小精灵,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心情的主人,要想让自己拥有一个好心情就要少生气,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这样你的快乐就会变成大家的快乐,我们的身边就会充满快乐!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坏心情的时候。这时,你可以唱唱歌、跳跳舞、玩玩玩具、看看电视,或者找朋友倾述,这样你就能让自己的心情快乐起来。

幼儿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渐渐淡忘了这个传统美德。许多家长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对孩子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物质上有求必应,出现了一些孩子在吃、穿、行上的攀比现象。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现只咬一口就被扔掉的点心、没关的水龙头、画了聊聊数笔的图画纸……看着这些无谓的浪费,我深深感到,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必须从娃娃抓起。结合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很多浪费的现象,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节约的重要性。

2、懂得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3、使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收集废弃的牙膏管若干。

2、生活中有关节约和浪费的多媒体课件。

3、自制教玩具。

活动过程:

一、以操作“挤废弃的牙膏管”引入,帮助幼儿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还有一些没有用完的牙膏。理解浪费的概念。

二、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讨论:你在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浪费的现象?(请幼儿回答)

三、观看PPT,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浪费现象,了解相关节约的方法。

过渡语:老师这有一些图片和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观看PPT: 餐桌上的浪费和饥饿的孩子。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节约粮食?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粮食?(幼儿讲述)

(二)观看录像:幼儿洗手和餐后漱口的情况和缺水的现象。

提问:他们是怎么洗手、漱口的?浪费水会造成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用水?(幼儿讲述)

(三)观看录像:幼儿画画纸被丢弃在垃圾桶和砍伐树木。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节约用纸?废旧物品可以如何再利用?垃圾要如何分类?(幼儿讲述)

(四)教师帮助幼儿提炼节约的三种方法。

四、运用节约统计表,强化幼儿的节约行动。

1、师介绍节约统计表,对幼儿的操作提出要求。

2、幼儿根据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节约行为,进行操作黏贴。

3、教师对节约行为进行统计,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