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培养幼儿对使用颜色的兴趣。
2、练习画横线和竖线,锻炼手腕的灵活性。
3、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穿了一件什么衣服?”“格子在哪里?请你用手来指一指。”◆“我们互相看一看,找一找,还有谁也穿了格子衣服?”
2、引导幼儿用手比划横线和竖线。
◆探索横线和竖线的画法。
师:“这些格子衣服,都是用格子布做成的。我们就来画一画格子布,好吗?”◆幼儿在白纸上练习画横线和竖线。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交流画格子的经验。
◆请幼儿互相欣赏,互相介绍,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颜色的格子布。
◆将幼儿画的格子布展示在黑板上。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教师小结:小朋友画了各种颜色的格子布,有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橘黄色的等等。我们先从左到右画横线,再从上到下画竖线。如果画得稀,格子就大,如果画得密,格子就小。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石头的特征,知道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初步了解石头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4、幼儿搜集的小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欣赏:漂亮的岩石。
教师提出疑问:漂亮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展开。
1、教师讲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经过风吹日晒,又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教师: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岩石吗?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岩石?(提示:海边,山林等)
2、实验。
出示: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
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我们用吹风机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
老师告诉小朋友,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呢。
3、了解岩石的沙化特征。
课件演示:岩石和沙子。
教师: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们知道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结:岩石被风化成为小块后,还必须经水流的不断冲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4、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认识石头。
(1)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2)启发提问: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5、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课件演示:《有用的石头》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
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三、结束。
引导幼儿在小石头上作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后继续收集不同的石头,了解不同石头的作用,然后讲给大家听。
小百科:石头,一般指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可用来制造石器,采集石矿。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石头来生火。石头一般由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组成。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乘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基本
常识。
2、让幼儿懂得在乘车过程中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食物投影仪、图片、乘车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了解乘车的基本规则,出示车票:这是什么?它用来干什么?
你知道乘车要注意什么?
二、观看图片,知道乘车中的安全常识。
1、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
2、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安全常识。
三、讨论如何保护车厢环境。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车厢内的整洁?
四、组织幼儿“乘汽车”,巩固乘车的基本规则与常识。
五、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会用 简单的句子谈论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护。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一家人”这一话题进行谈话,使幼儿乐意参与个别交谈与集体谈话活动。
3、培养幼儿爱家庭的情感,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活动准备:
1、实物玩具:小兔、狗、熊。
2、大图片及每个幼儿一张“全家福”照片、篓子。
3、录音机、磁带。
4、让幼儿回家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1)放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动作。
(2)请两位幼儿讲一讲“家里有谁”要求语句完整。 师;小朋友家里除了妈妈以外,还有谁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拿自己的照片讲给大家听,而且要把话说完整。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让幼儿看着画在讲,同时教师要重复幼儿的话练习幼儿说话的完整性。 (3)请其余小朋友从在图片上拿照片,自由交谈“照片上有谁?”
2、引导幼儿围绕话题交谈,集体讨论,要求声音响亮地表述。
(1)请两位幼儿回答问题,起示范作用。 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干的是什么工作? 在家里妈妈经常做哪些事?爸爸干什么?你呢?
(2)出示动物玩具,引起幼儿兴趣,“他们也想听听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在家经常做什么事。”请幼儿自由交谈,教师参与个别交谈。
(3)请两名幼儿上台讲给大家听,对于讲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让他抱抱、亲亲小动物。
(4)段落性小结。 师:现在老师要请一位非常能干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照片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家有谁?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他们经常在家做什么事?” 让幼儿注意倾听问题,回答,把话说完整。 师:“你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 3、拓展谈话范围。
(1)收照片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照片放到老师这几个篓子里来,然后坐好。
(2)情感教育 师:刚才小朋友谈到了自己爸爸妈妈的工作以及在家经常估的一些事情,小朋友还说自己非常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那其他小朋友喜欢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很喜欢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买东西给你们吃,买玩具玩,帮你们做很多事情,爸爸妈妈很爱你们,小朋友也爱他们,那你们会帮他们做些什么事呢?
幼儿议论、回答。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都是能干听话的好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很累,而且在家里要做许多事情,所以小朋友要好好表现,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好吗?请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游戏。
放录音《我上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动作。
师:小朋友表现很很棒,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照片布置在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的小朋友每天在幼儿园也能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好不好?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对幼儿园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只熟悉家里的人,为了能让幼儿尽快感到老师的温暖,我选择这一活动,目地是为了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和爸爸妈妈一样的爱。
活动过程中我应用了放录音,看照片,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和孩子们谈话过程中,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句来回答,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我问孩子你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有一个小朋友抢着大声的回答:“我爸爸是警察”!带动着其他幼儿也争先恐后的来回答,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总体来讲,这次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只是在谈话过程中出现了有的幼儿在谈的自己爸爸工作的问题上,没有进行思考,而是跟着其他幼儿的思维走,别的孩子说自己的爸爸是警察,他也说是警察,别的孩子说爸爸是医生,他也跟着说是医生,导致了课堂有点混乱。
听了这次的远程研修课程,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专家的讲座和老师的教学活动,真的是受益匪浅!以后我会把理论结合到实践中,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