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2025/09/24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感情真挚的信,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喜爱。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巴金爷爷的信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本课紧密的与主题相联系,以书信体的形式,用简明、清楚的语言表达方式,传达出写信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信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来的语言积累,可以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讲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能够结合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谈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其中的情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留言条和请假条的写法,因此对写信格式的掌握不是难点。相反,在学习巴金爷爷信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因为语言含义较为深刻,在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时,将会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并背诵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书信的一般格式。

4、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从字里行间感悟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真挚情感。

2、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准备:

有关巴金的图片及课件

六、教学流程设计及其意图:

(一)、激情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1、播放有关巴金的相关图片及生平资料,师配乐解说。

2、巴金爷爷生前最疼爱孩子,1991年5月,他在病中给家乡的孩子写了一封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封信中。师生同写课题。

[设计意图:巴金在三年级的学生心目中是个模糊的人物,由于是借班上课,又无法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此时课件呈现的巴金图片及相关资料就有效地弥补了学生思想上的空白,让孩子们的心悄悄地走近巴金,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从词语中触摸“温暖”

1、这位可敬的老人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课后生字。

3、认读课件中生词,感知“温暖”的含义。

4、有感情地诵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温暖”一词潜入文本,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知巴金爷爷的温暖;通过师生配合反复诵读,把温暖送入孩子们的心田。]

(三)、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轻轻地读,细细地品。

(2)、画出让你感到温暖和感动的句子。

2、同位交流并朗读画出的句子。

3、全班交流。

片断一:流淌在孩子们心中的爱

1、生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解读:“我有病,写字困难,手不听指挥。”

(1)、指名诵读。

(2)、出示原信的相关段落,动手演示,感受“千斤”的重量。

(3)、练习说话:如果此刻你目睹了巴金爷爷艰难地提笔写信的场面,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4)、巴金爷爷是怎么回答的?再次感情诵读。

3、孩子们在家乡思念着巴金爷爷,巴金爷爷也同样在思念着家乡的孩子们。品读两个“多么”包含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教师除了以自己的感动引导学生诵读外,还应该适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心中有所感悟,从而真正走进巴金爷爷的内心世界。]

片断二:感悟生命的意义

1、解读:“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1)、提问:你们认为巴金是不是普通人?

(2)、播放视频:200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相关片断。

(3)、巴金爷爷如果是普通人,他怎能感动中国?再次诵读。

2、解读:“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1)、你知道巴金先生为祖国和人民都做了哪些事情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解读:“我思索,我追求……而不在于享受。”和“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1)、出示原信,师生合作朗诵。

(2)、只有为别人奉献了“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你的生命就会开花结果。巴金爷爷的生命开花了吗?

(3)、几天前,老师参加了一次义务献血,老师把自己的血献给了那些病中急需用血的病人,你们说,老师的生命是否开花了?

(4)、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开花?出示句式:

一句关切的问候,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

[设计意图:生命的意义其实是个非常深奥的话题,要想让学生理解并感知,靠单纯地朗读文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只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触摸身边的生命之花,由巴金到老师自身,再牵引到学生自己平时的所为,循序渐进,由表及里,让学生顿悟,原来生命开花就是向别人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片断三:感受老人的殷切期望

1、师配乐诵读第六自然段。

2、这封信仅仅是写给家乡的孩子的吗?出示改动后的第六自然段,学生齐诵。

[设计意图:两段文字对比,其实就是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将巴金爷爷的爱遍撒人间。]

四、课后作业,回信传心声

1、简单指导书信的格式。

2、音乐声中写下对巴金爷爷的心里话。

[设计意图:虽是人间天堂两相隔,然而隔不断的是那份浓浓的关爱之情。远在天堂里的巴金爷爷,他的爱心将像日月一样,永远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田。]

板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用不是而是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表达了什么希望?

(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article/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引读: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

3.预习19课。

板书: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 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 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难点:

通过信中的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

1、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思考:巴金爷爷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

3、讨论交流:

①朗读正音,奉的韵母是“eng”,不是“en”;慕的韵母是“u”,不是“o”。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学生质疑问难。

4、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家乡的孩子写了40封信,给巴金爷爷怎样的感觉?(站在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3、朗读第一段的第二句话,感受四十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唧唧喳喳的热闹场面。

4、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们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的什么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四、精讲课文第二段

1、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87岁了,写字困难,手不听指挥,写信比较艰难。朗读第二段第一句话,体会写信的不容易。

2、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3、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①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一句的意思,体会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用“多么……多么……”练习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文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精讲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2、巴金是个普通人吗?巴金是“五·四”以来著名作家,创作了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十二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篇小说,还有很多译著,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他为什么只是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呢?

3、巴金为什么而写作?

①理解“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为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的思想感情。

②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

4、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的,同时又表达了什么希望?

①默读课文,思考:巴金为什么说自己的一生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一生?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②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③什么是生命开花结果?读巴金说的第二句话,讨论: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是什么?

④让生命开花结果和实现生命的意义是不是一回事?(“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句话就是讲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

5、小结

6、指导感情朗读。

二、讲读课文第四段

1、巴金爷爷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办?

2、感情朗读,体会巴金爷爷珍惜时间,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三、讲读课文第五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朗读课文,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四、讲解信的格式

1、以上我们讲的是信的正文。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这封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北师大版第六册中“书信”这一主题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著名作家巴金给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的同学写的回信。这封信语言严谨,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和喜爱。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巴金爷爷的信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本课紧密的与主题相联系,以书信体的形式,用简明、清楚的语言表达方式,传达出写信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信或写复信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几年来的语言积累,可以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所讲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能够结合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谈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其中的情感。在学习巴金爷爷信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因为语言含义较为深刻,在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时,将会是一个难点。

教材总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2、学写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注意对象,说话得体。

3、抓住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反复品读、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诚关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PPT、巴金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2个生字,会写“封、挥”两个字。学会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11单元的学习——书信

2、从古至今,中国对于“信”的称呼有很多种,一起读读吧,出示【PPT】。

3、提到书信,我想起一个故事:

记得去年我班上的小敏同学的爸爸到外地工作了,有一天他难过地对我说,他十分想念爸爸,于是我告诉他可以把你的思念用写信的方式告诉爸爸:告诉爸爸你最近又看了哪些课外书,最近你和妈妈去看了什么好看的电影,还可以告诉爸爸希望他早点回来看你们。

4、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书信有什么作用?(传递信息,交流情感)

5、我们平时说一( )书信呢,讲“封”,后鼻韵母,怎么记这个字?

6、今天我们就来读一封书信——出课题【PPT】

7、齐读课题。这可是作者从小生活的地方啊,再读课题,突出“家乡”。

二、初读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画信纸】

【板书:谁?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评:同学们很善于提问,真会学习!

2、孩子们对这封信充满了好奇,到底写了什么呢?自读课文,读准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它。读吧。

评:大家读得很认真,老师想考考大家。

3、小老师教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真诚地帮助他。

4、齐读词语,读准字音。

5、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确,声音也很洪亮,老师真喜欢你们。把生词放回课文,同桌共用一本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帮助读通句子。

小结:在同学帮助下,已经能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的孩子请坐直。孩子们精神真是饱满啊!

三、解决三个问题:

(一)写了什么

1、现在回到之前提出的问题,这封信是谁写的?

①你知道巴金吗?

②【出示巴金资料】生读资料。

③读了这段资料,巴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豪、伟大)

2、这么了不起的巴金爷爷到底在信里写了些什么?默读课文。

①我们开火车说,张老师有个要求:认真听,不能说重复的内容。

②生说,概括出:感谢、请求原谅、告诉理由、祝福(希望)【板书在旁边】

3、引读:你们很会读书,信中写的有……有……有……还有……,但这封信也是按一定顺序来写的啊。

4、再看看书,理一理巴金爷爷先写了______,再写_____,然后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板书四个词】

5、【PPT】对,合起来就是这封信的主要内容了,读。

过渡:可巴金爷爷为什么写这封信呢?我们来看看1—3自然段。

(二)哪些句子打动你?为什么?

1、【PPT】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勾画出这三段中最打动你的句子,想想为什么打动你?——思考好后,同桌交流。

巡视:点抓词理解,是学习的好方法。

第一段:

1、“温暖”:是什么样温暖?【PPT句子】个读第二句

2、齐读:40个孩子,40封信,40颗滚烫的心,齐读这句话。

每封信,每句话都是孩子们的一片好意,读着读着仿佛这40个孩子都站在他的面前,齐读这句话。

回扣”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笔”

第二段:艰难、辛苦、吃力却坚持写信

1、 “无论如何”——个读,生评,再个读【PPT出示第二段】

2、巴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一定要回信呢?(找2句话)

3、【图】渲染:是啊,已经87岁高龄的巴金一直被病痛折磨,手脚不受控制的发抖,连洗脸、吃饭这些简单的事都没办法做,更别说提笔写字了。但就是这样,他仍然坚持回信,你再来读读这句话呢。

3、想象读:你仿佛看到了巴金在怎样写信?

师评:多么艰难啊!读二段

多么辛苦啊!读二段

多么吃力啊!读二段

回扣”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笔”

第三段:【PPT:“多么”句】思念之情

1、个读,补充再个读。

2、齐读:巴金爷爷19岁离开成都求学,他生前仅仅回过五次家乡,而写这封信的时候他已87岁了!因此他十分思念家乡,迫切想见到孩子们,齐读。

回扣”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笔”

4、总结:

这位慈祥的老人在信里字字充满着对孩子们的爱,让我们满含深情地读出巴金的心声吧,齐读1—3段。

四、写字

过渡:巴金爷爷这么爱家乡的孩子,我们作为巴金爷爷家乡的孩子也不能辜负他对我们的希望,所以要努力学习,认真练字。

接下来我们来写写这几个生字吧,这2个都是会意字。读一读,每个字念三遍。

1、“封”

①描,怎么写才好看?

②正确地写在田字格里

③注意占位,把字写得更漂亮。展示

2、“挥”

占位,谦让,左窄右宽

五、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了解了书信的由来,知道了书写的作用,还认真地读了巴金爷爷用真诚地语言写给家乡孩子的信,体会到了他对家乡孩子无限的爱。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巴金的资料,以便下节课深入理解,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巴金。

板书:

11、书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

谁?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

替换: 感谢

道歉

教导

祝福

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