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

2025/09/25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 篇1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

当听到这部影片的名字时,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的,在春天这个温暖的季节发生的故事自然会让人觉得温暖。可是当影片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发现这影片的感觉并不是我开始想象的那样,背景音乐总是略带着一些忧伤,把整部电影的气氛映衬的有些忧伤。

但是,继续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觉,顽皮的孩子和马修总是会发生些什么,这些事却显得那么自然,并且想想这也是为什么马修会和这群让每个老师都头痛的孩子们相处得如此和谐、融洽。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同个爱好——音乐,在马修的培养下,他们合唱的歌声是那么动听、美妙。

它没有国际大片的华丽场面,没有动作大片的华丽的打斗,没有科幻大片曲折新颖的故事情节,但它感人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刻画、动人的音乐已足以使每一个观众感动万千,并深深爱上了这部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 篇2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电影,电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日记体影片,非常积极向上,讲述了一个位于法国的一个教养院里的故事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因为要参加母亲的葬礼回到了他的故乡——法国。一天晚上,他的好友贝比诺来到他家,给了他一本陈旧的日记:这是他们的老师马修写的日记。看着老师的日记,皮埃尔的记忆又重现在了他的眼前。

1949年,马修因受不到重用,来到了法国的一所教养院。这里的学生都很不听话,不是犯过罪就是非常难缠。当他发现院长先生使用体罚来惩罚烦了错的学生,他开始讨厌起了院长。他为了不让学生们受到体罚,学生做了恶作剧伤害了一个人的眼睛,他只让他照顾那个人,没有让他受到惩罚,

当他发现这个教养院没有音乐的时,就在自己的班里创办了合唱团,他希望用这个方法来管教学生,很管用。但是,天公不作美,院长发现了他们,于是,马修被赶走了。但是马修走得时候,孩子们不能来送别,但是,他们用纸飞机来跟老师说再见,而且,他还带走了贝比诺。

这个影片很感人,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报答父母,报答老师,报答祖国。

《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 篇3

在星期五的下午第二节课,是我们最最期待的电影课啦~大家走进音乐厅时,电影已经开始了。

虽然前面没看到,但我以前看过这本书。电影的主要内容是:1948年当克莱蒙——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在一所寄宿学校找了一份工作,他就像进入了地狱一般。他对匆忙逃走的原任学监的经历感到惊讶,又听说了可怜孩子穆同从楼顶上倒下去摔死了,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老师的冷酷,孩子们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的管教像警察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冲动。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乐曲,他用纯净的音乐换回了教师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困扰孩子们身心的锁链,抚平了他们易受伤的心。圣洁而纯净的音乐不但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看完电影后,我发现:仁爱、友善、宽容的极致是让所有同学眼中充满喜悦的泪水。

《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 篇4

直到落笔之前,我还在脑中极力地搜寻并罗列着影片中真正打动我心灵的细节,我从脑海中一个个闪过的片断中捕捉能带给我会心一笑的场景。影片的叙述方式是我喜欢的,优美的法语旁白让我的整个心都像沉到了湖底,静静的等待着整个故事姗姗来临。故事的开场给我深刻的印象,佩皮诺站在门口等待星期六到来的样子给我惊艳的感觉,可以说佩皮诺在电影中的每一次出场都带给我天使一般纯净的感觉。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感动人的电影,具有温馨电影应该具备的一切元素。善良幽默却不得志的老师,天才而反叛的学生,不通情理的校长,没有结果的暗恋……等等。

一群被认为应该抛弃的孩童,从新拾起了希望,从唱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让我感动;那些写着孩子们离别祝福的纸飞机就在万分恰当的时候出现,让我感动;那个一开始就在门口等爸爸的佩皮诺终于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让我感动……

当然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莫杭治。不仅仅是“天使脸蛋,魔鬼身材”,同样还有他的声音。从他的声音中和深邃的眼眸中,你可以看到,虽然他被认为是无药可救的,但他同样拥有着对未来的憧憬。虽然他表面上不屑于母亲对他的关心,但他的内心充斥了对母亲的爱。当然马修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他用音乐给予了那些孩子希望,引导他们走回正途,并挖掘了莫杭治与身俱来的音乐天赋。他或许称不上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但他绝对是个好老师。当他孤独离开时,那一只只从窗口伸出的手,还有飘落的字条,一下子渲染了离别的悲伤气氛,大家都有种想哭的感觉……

不可否认,温情是个好东西。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种从头至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着那些顽童们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焕发出的某种“本真”的天性虽然连自己也感觉到未免刻意,但也觉得为那样的镜头付出似乎也挺符合人理。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归的时刻。

既然有合唱团,就必定会有音乐和歌声。《放牛班的春天》能以传统剧情吸引了无数观众,可以说,影片的音乐制作功不可没。

总之,我是挺喜欢这部片子的。可是他给人留下了很多很多需要思考的东西,就像一杯茶,需要慢慢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