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有机合成说课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高三化学有机合成说课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高三化学有机合成说课稿 篇1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授的是《高三化学:有机合成》这一章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有机化合物合成原理和步骤,理解并能应用各类有机反应进行简单有机物的合成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他们对化学研究的兴趣,特别是对有机化学合成领域的探索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类常见有机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难点在于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根据目标产物逆向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同时要考虑合成效率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三、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引发学生对有机合成的实际应用产生兴趣,然后系统介绍各类有机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作用。接着,我会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合成路线的设计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起始原料、确定中间体、选择恰当的反应条件等环节。期间,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动态的反应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设计并解析一个有机合成题目,以此来检验和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导入、讲解示范、互动探究、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化学的魅力,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高三化学:有机合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感谢各位的倾听,期待我们在课堂上的共同探索与进步。谢谢大家!
高三化学有机合成说课稿 篇2
高三化学有机合成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有机合成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化学有机合成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就“高三化学:有机合成”这一主题进行说课。我的说课主要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评价与反馈四个部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熟悉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反应类型;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认识到有机合成在生活、科研及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导入:
以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药物、塑料、染料等)为例,揭示它们均是通过有机合成获得的,引发学生对有机合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新课讲授:
有机合成基本概念:阐述有机合成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介绍目标导向、原子经济性等原则。
有机合成反应类型:详细讲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结合典型实例,阐明反应机理、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以一个具体的有机化合物为合成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其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起始原料和中间体,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过程中强调逆向思维、官能团转化以及保护基的应用。
绿色有机合成:简述绿色化学理念在有机合成中的体现,如催化剂的使用、原子经济性反应、环境友好的溶剂与试剂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实践与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虚拟或模拟实验,设计并优化一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然后进行汇报交流,提升其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能力。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有机合成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1、情境教学: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式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合成路线,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动画、模型、图表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反应机理和合成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过程性评价:
在课堂讨论、实验设计等环节中,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促进其深度参与学习。
2、成果展示与互评: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合成路线设计,并进行小组间互评,提升其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课后反思与作业:
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习题和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高三化学:有机合成”这一主题的说课,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合成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谢谢大家!
高三化学有机合成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核心价值与功能
(1)学科价值:
整合有机反应,建立物质转化观;体会转化过程中逆推的思想和原则。
(2)社会价值:
体会科学家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大量的实验可以合成出人们需要的物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巩固官能团的性质及转化的一些方法
②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②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有机合成的学习,体会化学的魅力
②通过有机合成题的成功突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有机化学的乐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
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2)难点:
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3)障碍点:
官能团的性质
二.说教法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首先是新课程的理念,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其次是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问题驱动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在促进学生学科认知发展方面具有过程性的教育价值。
2.教学策略
(1)学生障碍点解决策略:
课前热身,从官能团的性质、官能团的引入、反应类型、常见试剂与反应条件四个方面进行复习
(2)学生的难点解决策略:
提供大量素材,利用媒体演示,采取问题解决式教学方式,同时将任务按步骤分解
3.教学设计
(1)有机反应的学习方法
①明确研究有机反应的一般思路
②熟练从不同视角看有机反应
(2)有机合成的学习方法
①了解有机合成的过程和原则
②学习有机合成的方法
③有机合成的综合练习
4.学情分析
(1)已知:
①基本掌握常见官能团的性质
②知道一些官能团引入的方法
③知道一些碳链增减的方法
(2)未知:
①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
②有机合成的过程和原则
三.说过程
1.教学线索
一条明线:引入合成——初识合成——学习合成——体验合成——感悟合成。
两条暗线,一条是情景线:围绕阿司匹林的问世、合成与发展展开,一条学法线:围绕如何关注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以及如何实现目标化合物结构的构建展开。
2.教学流程
(1)引入合成:首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阿司匹林的问世以及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了解有机合成的意义,体会有机合成给人类带来的便捷,同时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入正课。
(2)初识合成阶段,给学生简单介绍了有机合成的流程,同时提出问题,如何关注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这样设计一是想让学生对有机合成的过程有个整体的感性认识,二是给出了本节课的暗线。
(3)学习合成:共设计了2个任务。任务一,由乙烯制乙酸乙酯,学生顺利的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评价各个方案?合理优化合成路线?给出乙酸乙酯的工业制法作参考,学生在对比中一是了解了正向合成分析法,二是体会了有机合成的原则——减少合成步骤,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原子经济性,并用卡托普利片的产率数据佐证上述结论。然后给出海葵毒素的分子结构片段,同学非常震惊,同时也感觉到正向合成分析法的威力不足,然后教师给出第二个任务,如何合成草酸二乙酯?学生质疑没有原料怎样合成,教师说明后学生讨论怎样根据产物的结构逆推到基础原料库中的原料。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在分析合成路线是怎样逆推?怎样合理断键“还原”?
通过乙酸乙酯和草酸二乙酯合成的例子,一方面使学生熟悉烯烃、卤代烃、醇、醛、羧酸、酯的转化关系,熟悉官能团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方法,一方面学习两种合成方法,学会观察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根据其结构特点进行合理断键“还原”,了解有机合成的原则,注意落实本节课的暗线——关注官能团的转化
(4)体验合成:布置任务三,缓释长效阿司匹林的合成,在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将任务分解,分为三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如何获得该高分子化合物?即如何实现碳链的增长。
子任务二:如何引入目标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即关注官能团。子任务三如何由甲苯制水杨酸?即如何使用逆合成分析法。这三个子任务设计的出发点正式落实本节课的暗线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通过缓释长效阿司匹林的合成,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官能团种类和数量的转化,巩固碳链的增长方法,让学生学会全面合理关注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综合使用正逆合成分析法,学会阅读、分析、使用信息,贯穿本节课的情景线和方法线。
(5)总结合成:教师给出阿司匹林生产工艺的发展的资料,并提问“结合本节课前面所学知识,归纳有机合成的原则?”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讲学生的答案汇总,以投影的形式展现。结束语教师引用了伍德沃德的名言“在上帝创造的自然界旁边,化学家又创造了另一个世界。”化学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许多原本并不存在,但是人们很需要的物质,如“超级炸药”。此外还介绍了在有机合成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获诺贝尔奖的情况,以及在有机合成的过程中发明的许多以人名命名的有机反应。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神奇出自平凡,创新源自思考和需求,这就是有机合成的魅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了解有机合成的绿色理念,感悟有机合成的魅力,贯穿本节课的情景线索。
四.说反思
不足之处是本堂课任务的设问还值得推敲,由于任务三难度偏大,笔者为了分散难度,将其设计成三个子问题,但是设计得还不够。教师在设计这些任务时,尽可能不用习题性问题,而用认识性问题。同时在每个任务完成之前要有引导,在任务之后要有知识和方法的总结。还有一个问题是本节课学生的活动形式略显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