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李白小时候是个很贪玩的孩子,每次都会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出学堂玩耍。这天李白不小心在河边发现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疑惑,跑过去问老婆婆在干嘛,老婆婆就回答到,她在磨铁杵,想把铁杵磨成针。李白又说铁杵怎么可能磨成针?老婆婆笑着说到:“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李白听了很感动,从此刻苦学习,成为了大文豪。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努力。铁杵也能磨成针,水滴也能穿石。这就能说明,只要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就一定会成功。
其实我身边也有和李白经历相似的人,那就是我的邻居,他之前的英语成绩很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有一次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说到:“那些不及格的同学一定多读书,多做一些练习。”我的邻居听到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来。后来,他每天不论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都会拿着英语书读课文、单词,到了期末的时候,他竟考得了92分的好成绩,真是令我们意外,连老师都感到很意外。
读了《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故事让我们收获满满。所以我也要像我的邻居一样,做事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 篇2
为了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女儿的学校为一至六年级各年级的学生编印了经典诵读阅读本,根据高低年级的诧异,学习内容也由浅入深。里面汇集了古诗、现代诗歌、名人古诗、名言警句等各种内容,对于增长孩子们的知识和见识非常有用。上周末,陪女儿阅读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女儿感兴趣,对于自己来说也是受益匪浅。
说实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从小就听,也经常运用到,但是要说故事的来源,自己在陪女儿读这个故事之前,真是一无所知。原来,铁杵磨成针一句来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故事,说的是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经常读一会儿就会扔下课本出去玩儿,一次他像往常一样又出去玩,看见了一位老奶奶正在磨一根铁棍,李白不明所以,问老奶奶在干什么,老奶奶告诉李白自己在磨针,李白听后十分震惊,铁棍这么粗怎么才能磨成针呢?可老奶奶却告诉他,“我天天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愧疚不已,赶紧回了家,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每天刻苦读书,终于成了唐代著名的大诗人。
女儿读了这则故事后,说自己也要像李白一样,向老奶奶学习,学习知识要坚持下去,不能轻易放弃,相信总有一天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我读后更是感慨不已,这个故事简单,却给后代留下了受益一生的道理,这是宝贵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其实,想想现在的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其实有很多人都是半途而废,常立志,却从没有实现过目标。与其这样,其实不如立常志,确定了目标,就不能轻易放弃,即使遇到困难坎坷也要想办法去战胜,跨越了这些困难,最终我们也一定能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让我们俯下身子,脚踏实地,为了快乐的工作、为了幸福的生活,坚持不懈将该做的事情做好,相信,铁杵一定能够磨成针,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 篇3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一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杵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杵。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杵,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杵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杵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杵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 篇4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通过读书让我深深的懂得了一本好书就像一位无声地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一本好书又像一片知识的海洋,任我们遨游,一本好书还像一盏路灯,指明成功的道路,每本书里都有一个主要的思想,教会我们怎样去做人或是做事。
我读了许多书,有《科学实验王》、《幽默格言故事》、《故事大王》、《木偶奇遇记》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难忘的是《故事大王》这本书,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铁杵磨针》,这个故事主要是讲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少年时候很顽皮,不用心读书,有一天,李白来到了一条小河边,看见一位老婆婆在一块石头上磨一个大铁棒,李白问:“老婆婆,您在磨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给我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奇地问:“什么?这么粗的的铁棒要磨成绣花针,这可能吗”?老婆婆严肃地说:“孩子,你别看这铁棒很粗,只要天天磨,就会越磨越细,功夫到了就能磨成针了”。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深思了很久,觉得老婆婆说的话里面有很深的道理,他为自己不好好读书而惭愧,决心今后要向老婆婆学习,发愤努力地读书,再不贪玩了,通过李白自己的努力,最后成为著名的大诗人。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有恒心,下苦功夫,就能克服重重困难做出成绩。从现在起,我也要向李白学习,发愤、刻苦、努力的读书,争取考一个我理想中的清华大学。作者:二年一班陈梦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 篇5
铁杵不经过长期的磨练怎能细如针!
人们常说:人生如茶,需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一杯好茶,需经过人过采摘,提取精华,在经过一遍遍复杂严谨的程序,最后还需一个懂得茶道之人才能浸泡出一杯沁人心脾的好茶。那么人生也会像制茶一样,需要一个懂得磨练自己的人才能磨练出一个好的人生。
但是铁杵磨练成针需要比制茶更坚定的毅力,才能将大大的铁磨成小小的针。你曾想过磨练一杯茶需要多长时间,磨练一根铁杵又需要多长时间?我不懂茶道,但至少我知道,磨练铁杵要比磨练一杯差更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做到。
懂得品茶的人,是高尚的人,但懂得欣赏一根针的人更为崇高。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古时候的人们将铁杵磨成细小的绣花针需要多么艰辛的劳动,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欣赏一个被汗水和时间磨练过的人生。
人生是应该像磨铁杵那样的坚定,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和失意就放弃了原本要追求的目标,人生没有挫折就永远不会成熟,永远都没有成功的一天。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命运的洗礼,在逆境中磨练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坚定的一面,这是中华民族一直全世界人民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有问题是进步和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生活中没有问题,哪里来的答案,没有答案哪里来的成功。所以历代的伟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战胜了这个问题,他们才能坚定的走向成功,走向他们理想的道路。
向来人们都非常崇拜伟人,人们都以为伟人很聪明,很耀眼,但却只有经历过的人在知道,才懂得,他们是经过怎样残酷的生活经历,怎样艰难的求学道路,在怎样不堪的生活环境中才会磨练出如此耀眼似明珠的人生。如果我们能学习伟人的这种求学精神,面对挫折勇往直前的勇气,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创造出让人赞叹的人生。
都说铁杵磨成针很难,但是不试过怎能知道没有成功的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