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1
我喜欢读书,高尔基说过:“书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只有读书才能提高人的文化涵养,所以我们要多读书来丰富自己。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海伦-凯勒写的自传,本来以为这本书只是写了些海伦-凯勒的生活琐事,读后我才发现不仅仅是写了海伦-凯勒的生活,更多的是她的心路历程,我深深地被这位坚强的女性给感动了。
海伦-凯勒。刚出生的海伦-凯勒和正常人一样,但在她19个月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就成了聋子和瞎子,连说话都很困难,她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当她完全失去了活着的信心时。这时,改变她命运的人出现了——安妮-沙利文,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照顾下,渐渐对生活有了信心,开始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后来,海伦又靠着别人说话时声带和嘴唇的颤动,来学习说话 慢慢的学会了说话,但是又有谁知道,海伦在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所以在这本书的背后有这样一句名人名言: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盲聋哑的人,竟毕业在哈拂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因处处奔走建起一家又一家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9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海伦-凯勒,这样一个聋哑人都能从绝境中走出来,并并且坚强的活了下来。而现在,有一些人因为遭遇了一些不幸的事就轻生。我就在想,这些人连死都不怕了那还有什么困难能打倒他们呢?
我相信给每个人小时候都是很怕黑的,可是海伦-凯勒一生都生活在这种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这本书的尾页有一篇海伦-凯勒写的一篇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三天的光明对于海伦来说都是奢求,但最终还是没有办法实现.。。“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2
暑假生活中,我读了一本由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写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虽然是一位聋哑人,但也完成了众多著作,并且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和建立慈善机构方面。
在本书中,主人公海伦出生第19个月,一场可怕的重病宛如一只魔鬼夺走了她的听力和视力,让她失去了活着的信心。而在她八岁的时候,一位对她来说无比重要的人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走进了她的生命之中。虽然疾病夺走了她的听力和视力,而正是这些苦难造就了海伦坚强的心理,虽然她的身体是残缺的,而她有健康的心理。一个拥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干不成一番大事的。海伦即使身体残疾也没有抱怨命运的安排即使她曾经颓废过,失落过,难过过但他还是凭着自我坚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的站了起来到达了成功的彼岸。人或许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海伦曾经说过,“只有聋子才会珍惜听力,只有瞎子才能体会到看见事物时的巨大幸福。”假如再过三天,你就会迎来永久性的黑暗,那么你会做出多少令人叹为观止的事呢?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曾经说过:“时间就是金钱,你们正值青春年少的时期,好好利用你们的光阴吧。”但我们总是觉得不以为然。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将会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但我们把他想的太远啦!这样做其实就是我们看清了生命所谓的价值,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向往什么?追求什么?直到即将死去的那一刻才彻底的明白了,但是那时已经晚了。
主人公海伦那种永不言弃,执着向前,不放弃的精神激励了不知有多少人,我们就应该像瞎子珍惜光明,像聋子珍惜声音一样珍惜我们的生命吧,让生活变得更有价值。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3
寒假,我阅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作为一个既盲且聋又哑的人,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令世人向往的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而作为身健体壮的我们,还时不时地在埋怨,老师课本讲快了,作业留多了,影响了自己的“童真”!我们这样做,对吗?
我最喜欢的是第五章,如果给海伦。凯勒三天光明:拥有光明的第一天,她将要去看人,看人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拥有光明的第二天,她将要去看黑夜转到白昼时的动人奇迹;拥有光明的第三天,她将要过一次正常人的生活,去看看为生活而忙碌的人们。她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珍惜,什么叫渴望;什么叫苦难,什么叫坚强;什么叫平凡,什么叫伟大!海伦凯勒这种意志顽强、不向命运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正是我们这些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家庭“小皇帝”、“小公主”,稍遇困难、挫折就会一蹶不振的“独生子女”们所缺少的吗?
掩卷沉思,海伦.凯勒那身残志坚的意志,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身体健全的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请求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更有甚者,是让“困难”就此“困难”下去,而不是去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生活上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埋怨生活的不公,社会的不公;同学之间攀比的是吃穿、是荣誉,而不是攀比学习的毅力、贡献的大小。
同学们,是到了我们该反思自己的行为的时候了!让我们像海伦。凯勒那样,拥有一颗积极、乐观、敢于创造奇迹的心,去多看一看人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多看一看黑夜转到白昼时的动人奇迹;多看一看为生活而忙碌的人们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4
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朋友一定会被作者的坚强、奋斗、乐观与勇气深深感动。如果你还不了解作者海伦凯勒,那么就让我来向你作介绍吧。海伦凯勒原来是位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在19个月大时,因一场急病导致失明、失聪和失语,从此小小的海伦凯勒变得暴躁、任性和孤独。直到七岁,,她在充满爱心与耐心、曾经接近失明、当时只有20岁的莎莉文老师费尽心思的引导下,走出了黑暗与孤寂,感受到了语言的神秘,领悟出了知识的神奇。从此,海伦凯勒求知若渴,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将仔细端详自己的莎莉文老师、亲人、朋友,还有环视自己生活的环境;到森林进行一次远足,放纵一下自己的眼睛;到博物馆对世界的历史与未来、人类进步的奇观作匆忙一瞥;看看黎明时由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到剧院或电影院享受色彩、优美和动作的完美结合;浏览城市中令人敬畏的建筑艺术;漫步在大街、公园,瞧瞧万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
“我的眼睛不轻易放过一件小事,它争取密切关注它所看的的每一件事物。”“此后,我摸到每件物品,我的记忆都将鲜明地反应出那件物品是个什么样子。”这三天对于海伦凯勒真的是奢望。而我们已经拥有了三千多天的光明,让我们反省一下,我们是否都充分利用这天赋的五官和四肢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了吗?“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的确,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从今天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要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