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人读后感中文
微文呈现整理的象人读后感中文(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象人读后感中文 篇1
人生的意义为何?我相信每个人在漫漫人生中都将发出这句“圣问”。作者从外部(人生目的为何)及内部(人生本身的目的)展开对答案的搜寻,随后聚焦内部,从爱与工作、全心投入、跨层次一致性、群体选择、超越自我的意义感进行深度探索。
作者认为追求人生的意义是一个高贵的行为,我欣然同意。青少年期若能发出这一哲学思索,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从积极层面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与蜕变。联想近期的学生波动现象,结合作者的观点,我想以下三个因素可能是部分影响源:
1.特殊社会背景,疫情下延迟开学,到复学复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2.受国情影响,宗教信仰的传播有所限制和淡化,缺乏仪式感将降低意义感。
3.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剧增,加之体内荷尔蒙的变化导致学生的激情行为较为凸显。
我自己在中考后的假期,也若有若无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期间,都在听音乐,大把消遣时间,想吃吃,想睡睡。回想起来,即便思索无果,但自由发呆对于孩子而言是必需品,在精神世界或幻想世界遨游,身体学会如何与一团乱麻的脑子相处是极其重要的。从这个层面而言,思索已有果。
我个人以为人生没有意义,人生的目的在于找寻意义。而人生的过程便是建构意义的过程。那些缺乏安全与爱的婴幼儿,在其成长过程中,更难建构意义。与主要抚养者间的联结不足或中断将容易引发其人生危机。当然,并非在安全与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会受困于危机与迷失,而是他们拥有更多的能量、资源及所建构的意义等支撑他们走出迷失。
象人读后感中文 篇2
这本书可谓是一本高级鸡汤——首先说一下,鸡汤这个词现在有点贬义,稍微高级范的都不屑于撒播,甚至反鸡汤还往往更方便博眼球,因为很引起人们心中的愤懑不平,而愤怒恰恰是最容易传染的情绪。
但无论什么东西,一旦高级了,就有了不同的趣味。譬如说路边摊一碗蛋炒饭,以前五块钱,现在涨价了,但一碗好吃的的蛋炒饭也不会超过十五块。而食神戴龙的一碗蛋炒饭可以卖到五千块。所以一碗鸡汤如果炖出了风云变幻,水帘洞天,也是值得期待的。
这就是鸡汤心理学哲学伦理宗教社会人类学的集合——积极心理学。虽然有人信上帝,基督爱每个人;有人信佛陀,众生皆苦四大皆空;有人是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至上。但无论是谁,找寻人生的意义,是每次吃饱饭之后都有可能想到的问题——我们大概是国内不需要考虑温饱的第一代,所以社会折射出的各种生存危机理论上都是如何适应生活品质对比的竞争问题。
这本书一开始说明人的心理是如何运作:和《思考快与慢》里系统1系统2的概念差不多,很多我们以为是理性的系统2做的决定,大多都只是系统1确定之后,系统2来做个自圆其说;接着从互惠和道德虚伪的角度来分析群体生活中的规则;接着讲述幸福的来源,而无论是想要的东西,还是只来自内心,都不能彻底解决——除了极少数在某个方面达到极致又不困惑的幸运儿,大多数人是很难纯粹从外部或者内部来平和的(从我的理解,是出世与入世都得有)。
最后讲美德与人生的意义,作者提出了神性的概念——在社会空间里,有三个维度:亲密度,社会等级,以及神性。而神性为何如此重要,是可以带来一种提升感,让人产生一种欢欣的冲动和暖流,从而达到敬畏/超越/自由的状态,产生巅峰体验。不可避免地谈到宗教在这方面的作用,但其实很多重复的动作和仪式,都是可以让人产生这样的提升和归属感——譬如军队的训练也是一样,一些匠人不断重复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也是类似。
关于神性,想起《少有人走的路》里面提到的恩典一章,提到两个很有趣的案例:一位出生宗教家庭的人,始终无法感知到上帝,而另一位出生科学世家的人,却能不断感知到神的召唤。最后前者离开教会,而后者加入,都找到了心安。所以,之前看到某句名言,讲述他并不相信任何宗教,但只是相信上帝。而关于提升感,这恰恰是艺术里常常出现的——为什么好的艺术作品能有如此强大的魔力,靠得就是这种提升感,让人能从俗世中解脱出来,达到神的境界。而集合了音乐与美术等形式的电影在这上面的感染力是最强。受《千面英雄》启发的卢卡斯所制作的星战系列,是个中典型。而《千》里面提到的各种古代神话,也都是这样的作用。
所以,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如果就这么清晰明了,那些人生问题不就太容易解决了?根据这么简单的设定,解决方案必定也清晰很多——就好比那些分析企业战略问题的案例,如果都很容易解决,还要那些高价咨询公司做什么?另外,如果就这么简单,人生不也很无趣么?
象人读后感中文 篇3
人类以外三类具有超强群居性的物种,其共同特征就是:以基因为导向、为了家族的生存愿意牺牲自我。群居性超强的动物进化出家族性超强的特性,家族性超强的动物则自动衍生出高度合作的行为模式与大规模的分工。
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别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怎么对待对方。这种策略是在双方第一回合互动时产生。在和善地对待对方之后,则是依据对方在第一回合对待你的方式来回应对方。这种一报还一报的对应模式,让人类走出牺牲自我以利家族的限制,开启我们与陌生人互助合作的契机。
知恩图报及有仇必报这两种心理可说是一体两面,两者缺一不可。一个知恩图报但却不会报仇的人,和容易会变成被人利用的牺牲品,而一个有仇必报但却不知感恩的人,则很快就会遭到所有人的排挤。
所有关系一开始时,都处于非常微妙的阶段,付出过多(似乎给人一种不顾一切之感)或付出太少(好像有点冷漠且拒人千里之外),都会毁掉彼此的关系。健康的关系来自平衡的施与受,尤其是适当地互送礼物、互相帮忙、互相关心、互吐心声,都是培养那个彼此关系的重要技巧。
象人读后感中文 篇4
悲观地低着头,你将看见冰冷的土地;自信地昂着头,你将望见悠远的天空。这就是这篇小说给我的启发。
本书讲述了一百年前的一个生活在阴冷、潮湿贫民窟里的容貌丑陋的人故事。起初没有人喜欢他,大家都嘲笑他,甚至还有人把他放在笼子里当动物展览。在一个医生的帮忙下,他出名了,从此备受瞩目。这都归功于他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从而变得慈祥、平易近人。
这个世上,总有些人认为自我长得不好看,还有很多缺点,从此失去信心以及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迎来的却是充满抱怨的可厌的生活。然而他们却不明白还有那些像象人一样,比他们丑得多,或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没有因为自我的这些缺点或遗憾而从此堕落,反而是鼓起信心,就算年至花甲仍保留着一颗热血少年般火热上进的心。霍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全身残废,仅有一根拇指能移动,然而他却没有所以放下自我的作家梦,他用尽几年的辛苦汗水,写出了世界巨著,从而获得了辉煌人生,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超级作家。
总有些人觉得自我的运气不好,从而放下了对梦的追求,生活中的愿望与梦都不见了,留下的仅有抱怨。空空的、苦苦的、可厌的抱怨。其实运气并不是很重要,一些成功人士总结自我的人生经验说“成功路上运气占1%,天赋占5%,而努力占94%”。从前有一位农场主,花了10万美元买了一个金矿后,立刻开工挖了起来,一年后,他抱怨自我的运气不好,抱怨那里的金子太少,他只赚了8万美元,于是他就把这个金矿卖给了一位青年。然而这位青年只是轻轻地摸去了一层薄土就发现了藏在下头的大金矿脉。这就如同象人一样,为了成功而不停地奋斗着,绝不会抱怨自我的运气不好或因为一点点的逆境而放下,离成功仅一步之遥。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不要因为自我长得不好看有缺点,或碰到点挫折亦或认为自我运气不好就失去信心,放下梦想与追求。成功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努力的人是不失败的。
俗话说得好“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立者也”。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期末考试过去十几天了,几家欢喜几家愁,期望愁的人要重振信心,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勇敢应对新一年的挑战;欢喜的人也不能骄傲,再接再厉,勇往直前为新的挑战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