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对韵歌》教学反思

2025/10/01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对韵歌》教学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对韵歌》教学反思 篇1

本课有几个亮点:

1、重视识字方法的总结。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在低年级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

2、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在复习音节时,能利用周边的`有效资源。如,说到“大米”,让学生明白香喷喷的米饭是农民伯伯种出来。“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要注意安全。“踏步”,每天早操时,都要踏步入场。“泥土”种子种在泥里。

3、课堂灵活运用鼓励性评价。如复习“努力”,我一名学困生来读,并告诉他,努力了就会读了。他高兴点点头,整堂课非常专注。在学生发现了课文的特点,我欣喜地奖励他“发现星”。

在学生读课文时,分别奖励预习星、朗读星。在教学生字时,表扬写好的同学,并奖励“书写星”。遗憾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由拼读浪费太多时间,后面的整体朗读做得不够。这一点,让我明白一篇看似简短的文章要教出韵味来,真的需要把读步步落实到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应当加强指读的训练,听读能力的提高。

《对韵歌》教学反思 篇2

谈到教学质量,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到课堂教学上,并且十分强调课堂教学效率,强调用好用活课堂的45分钟。但是,教学绝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的配合中成长。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作业布置,学生辅导。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课前两问:

一是我用什么教学方法达到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是我为什么认为这些方法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对韵歌》这一课中,韵律性强,我准备以讲授法和互动游戏法来达到比如课文的背诵,7个生字会写。基本笔画会描。因为低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课堂积极性需要老师的激发和引导。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游戏导入的方式,多多互动,加强孩子的专注力。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

课堂教学两问:

一是我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

二是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教学意味着什么?

低年级的孩子记忆力比较好,对于课文内容的背诵还是比较迅速的。主要是开始写生字的时候,比如书写姿势不端正,字写得不好看;一些难写的生字容易记不清笔画顺序。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找不同方法让孩子加深印象。

课后反思两问:

一是我的课堂教学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我的教学目标?

二是我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一些调整?

作业布置两问:

一是作业布置是否兼顾到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二是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辅导两问:

一是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是否清楚?

二是辅导学生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一堂课虽然上完了,但是这堂课是否上的出彩?比如可不可以在孩子会背诵的情况下多做一些拓展,可以有些多的韵律性较强的韵文,加强了孩子的知识储备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作业不需要布置特别多,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4遍。要兼顾到每个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对于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时,可以先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互相教授,形成主动学习的状态。

《对韵歌》教学反思 篇3

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趣味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和背诵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处理课文时,我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正音。对韵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创设朗读的氛围,播放录音,然后学生跟着读,再模仿边拍手边读韵文,在诵读中掌握字音。通过学生合作对读,认读生字。7个生字都出现在前两句的单字对中,特别是6个生字是两两相对的事物名称。我借助生字卡片,与一位学生示范边对对子边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同桌对对子。通过师生、生生找生字对对子,既认读生字,又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首先图文对照,理解字义。“鸟”字可回顾前一课的`连线练习感受象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呈现象形字“云、雨、风、虫”的图片及古今汉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字。再引导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字义。其次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情景;“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最后,通过组词拓展。通过小老师领读,生生接力等方式拓展。

写字方面,结合“虫、云、山”的书写,认识提、撇折、竖折3个新笔画。我在示范时,边示范书写,边说新笔画名称,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但在书写巡视中发现,孩子们对这几个字的占格不是特别熟练,间架结构掌握不好,需要重点指导。

《对韵歌》教学反思 篇4

《对韵歌》是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句式整齐,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自己初步备好课之后,我们年级组的老师集中到一块儿进行研讨,我把自己的思路说给大家听,征求各位老师的意见。本来设计的有这样一个环节:学习生字时,先展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所代表的生字后再出示生字,结合图形来识记生字。但本课有7个生字需要学习,如果每个生字出示一张图片,一来使课程显得冗杂,二来比较费时。所以我结合大家的建议,对教案做了调整,将这一环节去掉,改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识记汉字。

课堂一开始我利用玩“反义词”的游戏导入课程,如我说“天”,学生说“地”,列举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反义词让他们说,“反义词”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并且告诉学生对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顺口又好听的对韵歌,从而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出示课题齐读后,我屏幕出示韵文,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齐读、师生填空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诵读韵文,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在读中达到背诵。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课堂前半节我的语速太快,课程比较紧凑,没有给孩子留下过多的思考、消化时间,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要把语速慢下来,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消化理解。

课文诵读后就是“云”“山”的书写指导,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两个生字,让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然后我在黑板上范写生字,并让学生伸出手跟着我书空。重点指导了新笔画“撇折”和“竖折”的写法。之后让学生先描红、后书写,并强调了坐姿、握笔姿势。最后把学生的作品在展台上展示,并让其他学生评价。但学生的评价并不太理想,没有说出我强调的重点。在听了几位教研员老师的分析后,明白了是我没有给孩子们提出明确的评价标准,所以孩子们评价时不知道从何入手。

总的来说,这节课进行的还算顺利,但却也有很多的不足,如教学时前紧后松,没有教给学生生字评价标准,在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时没有做到有效引导,课堂把控能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多地向其他老师请教,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