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孔乙己教学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孔乙己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方法的指导。
2.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学内容:
1.掌握一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3.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训练。
课时安排:
课时:一课时;课型:导读课。
预习要求:
1.疏通文字,熟悉课文。
2.了解科举制度及文中涉及的封建思想(课前印发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用矛盾分析法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全面感知。
1.默读全文,完成下列句子,了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一个站着喝酒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使人快活但又的人。
2.交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尔偷窃的人。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帐的人。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的人。孔乙己是个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遭到冷遇的人。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的人。
三、深入探因。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探求孔乙己的思想、性格、社会地位。归纳出如下答案: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以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2.综合矛盾,统一矛盾,全面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3.任选题目说话。
①孔乙己是个可笑而又可悲的人。
②孔乙己是个可怜而又可憎的人。
四、联想扩思。
1.在学习过的文章中,有哪些人物形象也像孔乙己一样体现着自身性格的矛盾?
《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身为执法者但徇情枉法。
《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饥寒交迫急需火柴但一根也不肯动用。
《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明知天热感到胆怯但仍坚持出车。
《杨修之死》中曹操口头称赞杨修但最终杀害杨修。
《小橘灯》中小姑娘小小年纪遭遇不幸但成熟机警。
2.小结: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亦然。抓住矛盾进行分析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会用这种方法去认识人、看待事,走向全面深刻,做一个理性而不偏激、深刻而不肤浅的人。
孔乙己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节感知人物的特征,通过批注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2、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确人物所处环境的特征。
3、根据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推断作者的情感倾向。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情节感知人物的特征,通过批注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2)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确人物所处环境的特征。
难点:根据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推断作者的情感倾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乙己》是鲁迅经典的一篇文章,也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小说。
回顾,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二、读课文并感知
1、明确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孔乙己。
2、感知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物简介(用一两个词说说孔乙己的特征,并在文中找出依据)
可引导学生在文中找现成的词语或者在情节中感知
(表象上:老,脏表现上:死要面子,迂腐,好喝懒做,讲信用,友好,善良等。学生可能答——被人取笑等,告知其读懂老师的.题目要求)
二、梳理关系,批注理解
1、除了孔乙已,小说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他们与孔乙已什么关系?(他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行为)
图表:中心,孔乙已,四周,“我”(取笑,厌恶),掌柜(取笑,催欠钱),短衣帮(取笑,看不起),穿长衫的(取笑,看不起),邻舍孩子(取笑)丁举人(打折)
说明:“我”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设置的优点是增加小说的真实感,表达的亲和力。
2、孔乙己可笑吗?
(可笑,可怜,可恨等)
找出相关的句子作分析式批注,交流(推测人物行为表现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三、咬文嚼字,主题探究
1、孔乙己身上有优点有缺点,但为什么周围的人对待他的态度惊人的一致?这些人组成的是怎样的社会缩影?
研读1-3节内容:
(1)短衣帮和穿长衫的同到咸亨酒店喝酒,喝酒的目的是否有些不同?(热热的喝了休息;慢慢地坐喝)
(2)短衣帮和穿长衫的喝酒的状态一样吗?(姿态:站着;坐着,(倘肯,大抵,踱,要就要菜)
(3)我和掌柜,我们和客人之间什么样的关系?(生厌,不信任)
小结:人:冷漠,自私社会:贫富,等级
2、小说结尾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你认为孔乙己死了吗?(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是否已经决定了他的命运?)为什么,从文中找依据,交流。
四、板书及作业小结
1、板书“笑声中的悲剧人物”
2、作业:
(1)想象孔乙已死亡时的一幕,写作,200字左右。
(必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运用)
(2)书写包含人物(对立,强弱)关系的一个场景,体现你的情感倾向,300字左右。
注:(1)、(2)作业中完成一项即可。
(3)、课外阅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
孔乙己教学教案 篇3
设计目的:
《孔乙己》一文的对话描写在全文中占很大的比重,理解文中有关人物的对话,对把握全文、领会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本设计拟从人物的对话切入,以对话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领悟鲁迅“画眼睛”“勾灵魂”之白描手法及其作用。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及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
设想及步骤:
一、以师生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举例阿累的《一面》引发学生回忆文章里面有关鲁迅的肖像描写,指导学生得出感受:每处笔墨均极为简省,可描写的人物形态特点却逼真感人。让学生体会到肖像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由此引出鲁迅描写人物时常用的“白描手法”(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同时向学生进一步介绍:在鲁迅看来,一位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还有“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感情,便是连面目身体也表示着(《鲁迅全集》第4卷第466页)”的另一高超手法,从而将话题由外貌描写方面自然过渡到语言描写方面。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去分析其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从而导入对新课《孔乙己》语言描写这一成功范例的探究性学习。
二、明确人物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对话的概念
广义的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话,主要指两个人之间的口语交流,即“会话”,但也包括一个人有时的“独白”。“言为心声”,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2、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话的'段落,并指出其中哪些段落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让学生在文中用序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标出。
三、师生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对话
1、学生找出文中的七个对话段,并明确其中有五个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学生回答,教师必要时加以指点)。
2、师生先就找出的五个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对话,依次展开讨论。
(分别在4、6、7、8、11段以上四处对话也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可笑,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可笑在我们读者心中却并非轻松,而是饱含着一种辛酸。)
3、师生讨论分析另两处对话。(分别在10、12段。教师要借助掌柜之言语,去触发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封建社会里的那种阴森的人际关系又是多么的冷酷无情!从而对文章的主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引导学生探究文中人物语言的其他作用
教师设计问题:“言为心声”,在上述这些话中,除前面所提出的作用之外,有的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些还通过语词的断断续续或与标点的灵活运用相结合,生动地描摹人物神态……要求学生从文中各找一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五、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1、概括文中七个精彩对话的特色:绘声绘色,如闻如见。
2、孔乙己的形象:
3、本文反映的社会问题: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尤其是“对于苦人的凉薄”(孙伏园《鲁迅二三事》)
六、练习设计
课后注意细心观察周围不同人物的语言并作二三个片段描写的练习。
孔乙己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性格。
3、分析孔乙己悲剧形成的原因以及小说的主题。
教学设想:
结合小说三要素把握课文内容,以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概括为重点,把语言品读渗透到各环节中。分析病态社会和变态人物,理解鲁迅对孔乙己这样的底层不幸者的态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鲁迅
学生回答鲁迅的生卒时间和鲁迅的作品。
教师补充:郁达夫评价鲁迅:鲁迅虽死,但其精神与我中华民族同在。他在《怀鲁迅》中写道:“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道去珍惜、爱戴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北京大学孔庆东指出: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的灵丹妙药。
二、亲近课文
1、生字新词。
踱(duó)阔绰(chu)羼(chàn)间(jiàn)或打折(shé)了腿
2、梳理情节:小说写了孔乙己哪几个生活片断?
酒客们揭短;酒客们嘲笑他未进学;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被丁举人打折了腿。
3、感受人物:从孔乙己的生活片断中(其中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如笑声,分茴香豆等等),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导学生从孔乙己的外形、肖像、服饰、语言、神情、动作等方面进行人物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孔乙己是一个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以读书人自居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伤疤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尔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账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遭到冷遇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的人。
小结:
孔乙己是一个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麻木不仁至死不悟,穷困潦倒又好吃懒做,死要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孔乙己是一个变态(异化)的读书人。
三、文本细读
1、环境描写:咸亨酒店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
短衣帮:短衣帮本质善良,取笑孔乙己,对其不幸命运反映冷漠。
掌柜的:“凶脸孔”,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一个势利奸商。
丁举人:“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的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这也是小说的独特视角。
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那个病态社会的写照。
2、主题探究: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悲剧还是命运悲剧?
结合全篇,品析小说的结局:“大约孔乙己确死了。”联系丁举人的“打”、短衣帮的“笑”来细细揣摩,从而归纳出主题思想:揭露出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悲剧和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3、走进鲁迅:作者对孔乙己是什么态度?
鲁迅曾经说过,他最喜欢的作品是《孔乙己》。也许,除了艺术上的原因外,还有鲁迅对孔乙己这个苦人和弱者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充满同情。文学就是人学,伟大作家的优秀作品,往往体现出对底层人物的深刻同情,体现悲悯情怀和人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