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2025/09/30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围合、叠高、拼插等方法组合恐龙家园。

2.学习和同伴合作,合理安排空间布局。

3.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引导策略:

一、讨论恐龙生存的环境在《侏罗纪公园》的电影或图书里,你看到过恐龙的家园说什么样的?

二、幼儿分组商议、明确分工你们打算搭建一个怎样的恐龙家园呢?

需要做什么事呢?怎么分工呢?

可以选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做呢?

三、幼儿合作创建恐龙家园每组幼儿在规定的场地上规定搭建的位置,如河流、高山、草原的位置。

四、展示幼儿搭建的恐龙家园可以请小班弟弟妹妹来参观:场地如需另做他用,也可以讲幼儿搭建的恐龙拍摄下来,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幼儿的成果,让幼儿体验艺术创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基本的逃生办法,知道火灾逃生的误区。

2、感受火灾的巨大破坏性,培养防火的意识。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活动准备:

1、火灾相关视频一个。

2、逃生方法解析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入:“上个星期,在上海发生了一件大事,有没有小朋友还记得这个新闻?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看。”

二、基本部分

1、播放火灾视频。

提问1:“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在这个视频里发生了什么?”(高楼失火)

提问2:“这是一个发生在高楼(9层以上,带电梯)里的火灾,如果是你住在这么高的、着了火的楼房里,你有什么办法逃出来?”(冷静处理)

2、展示逃生方法解析图片(PPT形式)

“老师的一些朋友也知道火灾逃生的办法,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办法和小朋友的一不一样。”

提问1:“哪个小朋友可以给老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着火的房间,惊慌的人,泼水等)

提问2:“这是两个着火的房间,老师的朋友有的跑出了门,有的关着门往门上泼水,你觉得是因为什么?”(前者是屋内着火,后者是屋外着火)

提问3:“如果你住的高楼遇见了屋内着火的情况,你有什么好办法?”(报火警,披上毯子,湿布捂鼻子,沿墙爬行)

提问4:“如果是房间外面着火,你出不去怎么办?”(报火警,躲到阳台)

提问5:“他们通过窗子逃生,你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要成人帮忙且不适用于高楼)

提问6:“老师觉得,住在那么高的楼上,我一步一步走下来肯定没有坐电梯快,为了快一点从着火的高楼里逃生,我要坐电梯,你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火灾中电梯断电)

三、结束部分

1、防火措施讨论

提问1:“小朋友们知道了火灾逃生的办法,那么,老师要问一问,你觉得做什么事情会让火灾发生?”(厨房;卧室电器、吸烟;楼顶放烟花;墙内电线老化等)

提问2:“那么,你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火灾不发生或者在着火的第一时间就能把火给灭掉?”(灭火器)

2、将火灾逃生方法与家长分享。

园任导师评议:

1、教师急于实现活动目标,各环节点到即止,没有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

2、教师主导了活动,掌控多于引导,幼儿没有充分表达看法的机会。

3、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思维、表达水平有选择的请幼儿回答问题。

同学评议:

1、教师没有充分倾听幼儿的表述,而是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幼儿。

2、教师对活动的把握欠缺,某些环节的相互衔接不够自然,缺乏过渡。

自我反思:

1、各环节的设计较为合理,但在活动中急于实现活动目标,各环节没有充分实行。

2、提出的问题应该遵循一条较为明显的逻辑性(如,可根据逃生工具从无到有,幼儿在不同的情境中各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3、在各种逃生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以幼儿讨论为主。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的探讨由幼儿自己总结出合适的方式,学习新的经验。

4、结束环节可以引导幼儿回顾活动的内容,由幼儿总结学习过的火灾逃生的办法。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的姓名,职业等。

2.尝试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

3.感受家庭温暖,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全家福照片。

2.《我爱我家》的音乐磁带,纸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我爱我家》激发幼儿兴趣。

1.讲讲我的家,知道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爸爸妈妈的职业。

2.幼儿拿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二)游戏“猜一猜”。

将全家福照片放在盒子里,请幼儿抽出照片,让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三)幼儿分组评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幼儿爱父母,爱家的情感。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妈妈,他们每天都在为家忙碌着,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四)引导幼儿学会怎样关心自己的家人,说说自己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扫地、擦桌子、洗脚等)。

活动结束:

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家是一间房,一盏灯,一张柔软的床;家是一轮太阳,爸爸妈妈欢乐的笑容,合成一缕温暖的阳光。.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要求:

1.欣赏故事,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通过谈话大胆的评价自我。

2.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玩具青蛙、故事

活动过程:

欣赏故事--讨论故事--喜欢我自己

(一)欣赏故事1.提问:你们喜欢青蛙吗?喜欢他的什么地方?(幼儿回答)

2.听听青蛙的故事:

(1)倾听故事至"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2)这只青蛙为什么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的?

(3)青蛙为什么会难过?他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

(4)听故事后半段,现在青蛙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

(二)讨论故事1.青蛙有什么本领?野鸭、小松鼠、山羊呢?

2.青蛙为什么不高兴?山羊对他说了什么?青蛙又变的怎样了?为什么?

3.最后青蛙是怎么对自己说的?

(三)我喜欢我自己师:小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那你有没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幼儿相互间的评价,让他们说说同伴身上的闪光点,以此进一步认识自我,激发自信。

你喜欢你自己吗?为什么?(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敢于说说自己的长处,帮助树立自信心。)

活动反思: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个体的差异也是不同的,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自己以及同伴,了解和发现自己以及同伴不一样的地方,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以及其中的奇妙之处。教师的经验再丰富,设计活动也应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应当自然的真实的,而不是教师眼里的,这样的情境是不真实的,应当多尊重幼儿个性化,不要成人化。幼儿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可,不能够去灌输,孩子也想在集体中得到认可,在同伴之间得到认可,每个人都需要有价值的体现。

小百科:喜欢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ǐ huān ,也作喜爱,一指愉快;高兴,二指喜爱,即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