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2025/10/03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本节课我设计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回顾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复习倒入,出示连加连减的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说出运算顺序。总结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引出新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分类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现在有几只小猴子学钓鱼?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探究新知的学习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借助数学小故事去列算式,并根据故事的发生顺序去探究计算顺序,总结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也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动手算一算,进而巩固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加减混合运算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带着新学的知识进行闯关练习,找到了生活中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感谢数学老师们来听我的课,并给出宝贵意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训练,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思考空间。同时也会在巩固环节继续下功夫,我会不断积累学习,砥砺前行。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篇2

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集思广益等多种手段,最后设计了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购物商店”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个物品都标有10元以内的整元的价格标签。一名学生扮演购物者,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正确地付钱、找钱。活动开展中,同学们面对商店内的货物兴趣高涨,他们不断地进行着交易,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不断的变换角色,让自己在做与评的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篇3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注重过程,重视体验。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篇4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复习中的儿歌、对数,巩固练习中的找朋友、开火车等等。

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层次分明,通过学生独立思、小组互助等形式解决问题。

最后力争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方法和独特体验,注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