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2025/10/05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种运动护具及其用途。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已经初步掌握身体上会动的部位。

2、一个身上穿戴着各种护具的幼儿图例(护具包括:头盔、护腕、护肘、护肩、腰带、护腿、护膝、护踝等)。

3、 运动员穿戴着护具参加运动时的照片或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回忆身体上会动的部位。

2、出示幼儿图例,讨论:

这个小朋友身上的穿戴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你知道他们有什么用吗?

猜猜他要去做什么?

为什么要穿戴上这些运动护具?

(幼儿无法识别的运动护具教师可加以补充,提升幼儿经验)

3、出示运动员图片,讨论:

他们是谁?在做什么?

他们戴了哪些运动护具?为什么要戴?

(进一步巩固运动护具的名称及其作用)

4、说说我们平时在做哪些运动时要戴上运动护具?如果没有穿戴运动护具,会怎么样?

让幼儿体会到运动护具对运动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幼儿在运动中穿戴运动护具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在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2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模板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专心倾听故事,对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话感兴趣。

2、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别小看自己。

3、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

4、学习动词“爬”“摔”“钩”“搬”这四个动词。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6、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前,幼儿对动物(小鸟、大象、蛇、老虎、狮子等)的一些本领有所认识;

2、自制桌面教具 ,小鸟、大象、蛇、老虎、狮子。

3、ppt。

3、魔术盒。(里面放着孩子孩子要学的动词)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小鸟、蛇、狮子、老虎、大象中。哪一种动物会飞?

讲故事前提问:

师:有一只动物他也想飞,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故事,听完故事后告诉老师是哪只动物想飞。

(二)、讲故事——《想飞的小象》

1、第一遍讲述故事,提醒幼儿专心倾听。

1)、我的故事讲的是谁啊?(小象)它为什么想飞?

2、教师结合活动挂图,第二遍讲述故事。

1)故事里还有些什么小动物呢?(有狮子,有蛇等)那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对小象说的?

幼儿在自由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视时机出示挂图,“瞧!就是这只想飞的小象。小象刚刚生下来,第三天,跟妈妈……”

讲述过程中,在对话处放慢速度,引导幼儿模仿故事对话语言。

1)、小象看见天上的小鸟,它想什么?

2)、蛇会飞吗?它会什么本领?蛇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3}、狮子它会什么本领?狮子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4)、老虎它会什么本领?老虎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5)、小象有什么本领?

小象的力气大,用鼻子一钩,大木头就被搬走了。

它最后还想飞吗?

不想了。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本领。

3、第三遍讲诉故事,重点讲述对话内容。教师边操作桌面玩具边提问幼儿。动物们都对小象说了什么?

教师出示桌面教具,请小朋友回忆故事,出现的人物并进行排序。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小动物请出来。

师:故事中先出现了谁?

让我们一起来讲一遍故事,老师小声地讲小朋友们大声点讲。

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操作桌面教具帮助幼儿再次巩固故事,内容及人物对话。

(三)、谈话活动“我的本领”

老师:“小朋友们真棒,每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本事。可是,我还不知道小朋友都有哪些的本事呢?能告诉我吗?”

鼓励幼儿大胆的`,声音响亮地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或好朋友的本事,启发幼儿用“我(他)不会……,可是我(他)会……”的句型讲述。

(四)通过游戏体会“爬”“摔”“钩”“搬”这四个动词的含义。

小朋友的的本事可真多,老师也有自己的本事。我也不会飞可是我会变魔术

师:瞧这是我的魔术箱。

1、 请个别幼儿抽图片。

出示图片,让幼儿比赛谁先说出正确的动词。

2、根据教师的指令,让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五)、活动延伸

今天老师讲的故事是,想飞的小象。小象一开始总是羡慕别人,后来小象知道自己的本领后变得看得起自己。而且感到很幸福!在日常生活中复习巩固。

附:故事内容:

小象生下来的第三天,跟妈妈来到小河边,看见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小象想“要是我也会飞,可以看更多的东西,多好呀!”

小象爬上树去学飞,“哎哟”一声,摔了一个大跟头。

蛇,看见了说:“小象,我们有自己的本事。

我不会飞,可是,我会在树上睡觉。”

狮子说:“我也不会飞,

可是,我能跳过宽宽的大河。”

老虎说:“我也不会飞,可是,我会游泳!”

爸爸妈妈对小象说:“我们象的力气大,这是小鸟不能比的。 ”小象明白了。他用长鼻子一钩,大木头就搬走了。

小百科:象,哺乳纲,长鼻目,象科。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取水的有力工具。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4

(一)内容简介

太郎偷偷养了一只怪兽,这只怪兽叫鬼鬼。鬼鬼的用处可大了,太郎不想吃的东西,鬼鬼全替他吃掉;太郎不爱喝的牛奶,鬼鬼也会替他喝完。爸爸、妈妈、老师都表扬太郎

是个不挑食的好孩子,太郎可得意了。可是,太郎没有想到,怪兽吃了那么多好东西,一天天长大了,可怕的事情就跟着发生了……

(二)主题分析

故事通过讲述挑食的太郎和小怪兽鬼鬼之间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挑食的危害,知道要样样东西都爱吃的道理。

(三)情节分析

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起初太郎挑食,不仅有小怪兽鬼鬼的帮忙,还得到了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表扬。正当太郎沾沾自喜、小读者们羡慕不已的时候,情节发生了突变。原本

看似可爱的鬼鬼,随着胃口的增大日益变得强土,并且威胁着因为营养不良而又瘦又小的太郎的生命。这一情节的转变,使小读者原本的羡慕转化为担心和后悔,并引发了对

于“挑食”这个坏习惯的思考。

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太郎才躲过了危险。随着危险的离去,在和太郎一起经历了“得意、窃喜、担心、害怕、后悔”后,小读者们也暗自下定决定:再也不挑食了,要做一个样样东西都爱吃的健康宝宝。

(四)图画分析

该图画书画面清晰,主题突出,便于中班幼儿进行观察和讲述。

故事中的第7\8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太郎的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太郎的表情,猜测其不同的心理活动;第1 1、1 2页上有许多细小的符号,告诉读者虽然鬼鬼跑了,可是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想法,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同样也留给幼儿很多想象……开放式的故事结局,更便于将故事延续到生活中,使幼儿自觉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五)角色分析

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一个叫太郎的孩子是如此真实,他和生活中的大多数孩子一样,拒绝每一样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幸运”的是他有鬼鬼帮忙。当孩子们看到太郎既不用吃自己不爱吃的食物,又能被爸爸、妈妈和老师表扬时,这让他们不仅觉得亲切,更是羡慕。

接着,故事情节发生了转折,挑食的'太郎根本无力和鬼鬼对抗,而那些不挑食的小朋友个个勇敢又强壮。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在这时也随着太郎的经历发生了变化。

最后,当“鬼鬼还在寻找新的伙伴”时,孩子们都不愿意自己成为下一个“太郎”,而希望自己也能在“什么东西都爱吃”以后,长得更加强。

(六)语言分析

《鬼鬼盯上你》运用了叙事性的语言,教师讲述故事的语言氛围要根据情节的转变而有所变化,时而舒缓、时而紧张,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故事情节的发展

充满期待。

欣赏故事时,可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引导其完整讲述:“我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以提高中班孩子语言表达完整的能力。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故事内容对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

活动前,教师可以利用进餐时间仔细观察、了解本班幼儿进食的情况,并与家长沟通,从中获得信息。

此次活动根据故事线索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从羡慕太郎到渐渐认识到太郎的错误。并创设机会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开始时想和太郎一样,把不爱吃的东西交给鬼鬼,但在思考和讨论中明白: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只有不挑食才会让自己更健康、强壮。

活动后,教师携手家长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和幼儿一起去尝试“自己不爱吃的东西”,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2、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一种食物都有营养,懂得不挑食才会让自己更健康、强壮。

(2)在成人的帮助下欣赏故事,理解并讲述故事情节。

3、活动准备

PPT课件

4.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发悬念

一(出示第1页,介绍人物。)你看到了谁?

一这个男孩叫太郎,这是他养的怪兽,叫“鬼鬼”。故事的名字叫《鬼鬼盯上你》。

一鬼鬼是太郎最喜欢的朋友。你猜太郎为什么喜欢鬼鬼?

(2)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④出示第2页:

一太郎为什么喜欢鬼鬼?你看到鬼鬼帮太郎做了什么事情?

②出示第3~1 O页:

一太郎让鬼鬼帮他吃了些什么?

一鬼鬼把太郎不爱吃的东西都吃掉了,妈妈、爸爸和老师还表扬了太郎呢!

⑧播放课件:

一这里的食物,你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二如果你有一只“鬼鬼”,你想让他帮你吃什么?

④出示第11~22页:

一你看到什么?(鬼鬼长大了。)为什么鬼鬼长得这么快?

一后来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呢?

一你觉得太郎能战胜鬼鬼吗?为什么?

一为什么朋友们的力气会这么大呢?

小结:朋友们不挑食、样样东西都爱吃,营养全留在身体里了,所以他们可强壮了。

(3)讨论延伸

一(出示第23、24页。)太郎再也不想和鬼鬼做朋友了,他也想和朋友们一样强壮,怎么办呢?

一太郎把每一样不爱吃的食物都吃了。看看,现在太郎变成什么样了?

一鬼鬼还在寻找新的朋友,如果鬼鬼找到你,你会怎么做呢?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第一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了解了挑食的坏处。但是,明白道理和养成习惯尚有差距,所以第二次活动更关注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教师选择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爱吃的蔬菜,引导他们观察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并引发他们品尝各种菜肴的兴致。同时,尝试运用记录、体验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2、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蔬菜,并愿意尝试自己不爱吃的食物。

(2)知道不挑食才能更健康、更强壮。

3、活动准备

一些幼儿不喜欢吃的蔬菜,如:芹菜、胡萝卜、生菜、黑木耳等(烹饪好的同种蔬菜和这些蔬菜的小图片) 笔、纸

每人两块不同颜色的垫板(红、蓝)、每人一个小碟、一个小勺

4、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展开话题

一这是谁?

一自从鬼鬼走了以后,太郎什么东西都爱吃。瞧,今天他给我们带来了好多菜,你们都认识吗?

(2)观察交流,认识蔬菜

①观察蔬菜,介绍自己认识的蔬菜。 —找一种你认识的蔬菜,告诉身边的朋友这是什么菜,长得什么样?

(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②观看课件,猜猜认认。

这里有些蔬菜,你知道它们是什么菜吗?

桌上有这些蔬菜的图片,把你喜欢吃的菜贴在红色的垫板上,不喜欢吃的菜贴

在蓝色的垫板上。

(幼儿操作,互相交流。)

③品尝蔬菜。

—太郎还带来了很多他亲自烧好的菜,看看是些什么菜?

—想不想尝一尝

—不过,太郎有个要求,每人尝两种菜,一种是你喜欢的,一种是你不喜欢的。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不仅吃了自己喜欢的菜,就连本来不太喜欢吃的菜也品尝了看来,鬼鬼不会盯上你了。

(3)活动延伸

把大的白纸铺在地上,好朋友两人一对,一人躺下,一人用笔将朋友的轮廓画在纸上,两人再互相交换。

每天把自己吃过的菜,用纸、笔记录下来,贴在自己的轮廓内。

过些日子,再站到轮廓前比一比,看看自己是不是长高、长壮了。

(三)活动拓展

活动后观察幼儿进餐的情况,鼓励他们愿意尝试自己不爱吃的菜肴,并与家长交流,共同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的习惯,也可设计表格进行相关评价。

(四)阅读区的活动

《美味食谱》: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可绘画,也可剪贴)自己晚餐的菜肴,第二天介绍给大家。把记录装订成《美味食谱》,可供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