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蛋》

2025/10/09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蛋》(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蛋》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大大小小的蛋,知道蛋有蛋清、蛋黄、蛋壳。

2、能按照蛋的大小进行排列。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图片:鸡、鸭、鹅、鹌鹑。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3、透明玻璃碗4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只鸭蛋,请幼儿观察,说说是什么动物的蛋。

2、出示大大小小的各种蛋,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发现蛋宝宝的特点。

(1)鼓励幼儿比比、看看、掂掂,从蛋的大小、颜色来比较不同。

(2)请幼儿将蛋宝宝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队。

(3)猜猜它们是谁的蛋,请幼儿将蛋宝宝与禽类图片一一对应。

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有的蛋大、有的蛋小;有的蛋轻、有的蛋重;有的蛋颜色偏红、有的蛋是浅蓝色的;还有的蛋带斑点,等等不同动物的蛋是不一样的。

4、看看蛋的内部结构。

(1)教师提出问题:鸡蛋的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引发幼儿想要打开蛋看看里面是什么。

(2)教师将蛋逐一打开,倒进玻璃碗中,请幼儿仔细观察蛋壳、蛋清、蛋黄。

(3)知道所有的蛋都有外壳,蛋壳比较脆、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黄和蛋清。

5、有营养的蛋。让幼儿知道蛋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延伸:

1、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2~3页,欣赏各种各样的蛋宝宝和蛋壳工艺品。

2、教师将蛋煎熟,请幼儿品尝。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每个幼儿也都从不同中找到了相同,知道蛋是有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的。在延伸活动中,我们锻炼了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用碎蛋壳粘贴自己喜欢的图案;分享了美味蛋羹,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相信这应该是他们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吧?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蛋》 篇2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蛋》(1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蛋》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探索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想像力与动手能力。

3.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沙子、瓶盖、玻璃瓶、积木、碎布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宝宝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师:瞧!它是谁呀?蛋宝宝遇到一个难题,它也想跟小朋友一样站起来做游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自由探索,寻找蛋站立的方法。

1.请幼儿讨论思考。

2.每位幼儿一个蛋,幼儿探索,寻找在桌面上让蛋站立的方法。教师观察、鼓励。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

4.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交流情况作简单小结。

5.提出问题:有没有不把蛋磕破就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环节简析: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小班的幼儿特点是游戏贯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说小班幼儿的活动开展离不开游戏,所以组织科学活动也同样要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师的语言也要以游戏口吻去组织,让幼儿在玩中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

(三)提供不同材料,请幼儿再次寻找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1.出示并介绍为幼儿准备的各种材料。提醒幼儿注意事项:轻拿轻放、不将沙子乱撒。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试验。

3.教师观察指导,给幼儿提供帮助。引导幼儿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站立。鼓励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

4.幼儿相互参观,交流方法。

5.师幼共同总结让蛋站立的各种方法。

(环节简析: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活动中,我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孩子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还有助于幼儿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有新发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决问题的人,并使得幼儿有成功感。)

活动延伸: 蛋宝宝送礼物。

教后小记: 《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中,多次提到了诸如利用"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一、生活隐射科学,激发探索的兴趣《纲要》还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确,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我们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兴趣,制定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小班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活动内容及形式能吸引幼儿,让幼儿主动去学,并乐于接受。蛋是孩子每天都能看到,几乎每天都在实用的食物,所以蛋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然而蛋宝宝怎样可以站起来这个问题确是孩子们没有涉及过的,对于这样熟悉又有神秘感的内容孩子是最喜欢的,这种喜欢也激发了幼儿主动的去探索、发现藏在蛋里的秘密,也是支持我们活动成功展开的关键。

二、分层提供材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材料单一,会限制幼儿的发展及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剥夺了幼儿科学探究的机会与条件;而材料丰富多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活动中,我使用了层次分明的多种辅助材料,如沙子、橡皮泥、瓶盖、瓶子、积木、报纸等。在诸多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把材料分成两种,一种是直接可以完成任务的材料,如:沙子、瓶盖瓶子、橡皮泥等。还有一种是要通过操作的间接材料,如:积木、报纸等。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使用直接材料孩子只要把蛋放上去就可完成,很快就达成了任务。尝试间接材料的孩子一开始并没有成功,我提示孩子可以想个办法把材料变一变,很多孩子听到提示以后把报纸揉一揉、积木搭一搭,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幼儿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有新发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决问题的人,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游戏情境,感受操作的乐趣小班的幼儿特点是游戏贯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说小班幼儿的活动开展离不开游戏,所以组织科学活动也同样要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师的语言也要以游戏口吻去组织,让幼儿在玩中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活动以鸡蛋宝宝想站立开始,让孩子帮助鸡蛋宝宝解决难题,孩子们都非常热心,急切的想要帮助鸡蛋宝宝。在自由探索和提供材料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帮助鸡蛋宝宝解决了难题,孩子们畅游在鸡蛋宝宝的世界里,体验着操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蛋》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会生蛋的动物,知道它们的蛋大小不同,颜色不同。

2、培养幼儿自由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

1、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等若干。

2、一些卵生的小动物图片。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老母鸡真能干,会捉虫儿会生蛋,咯哒咯哒下了一个蛋;小鸭子真能干,会捉鱼儿会生蛋,呷呷呷下了一个蛋;大白鹅真能干,会游泳会生蛋,嘎嘎嘎下了一个蛋;小小鸟真能干,飞得高会生蛋,喳喳喳下了一个蛋……),边模仿各种小动物进入活动室,教师以儿歌导入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各种实物蛋,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观看桌子上的各种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方法比较蛋的不同,并让幼儿说一说鹅蛋很大,鹌鹑蛋很小,鸡蛋有白的和红的;有的蛋很大,有的很小,有的白,有的黑,有的花,有的绿澄澄……

2、幼儿认识了各种蛋,下面请幼儿帮蛋宝宝找家。教师:“小朋友,刚才小动物们把下的蛋混在一起了,我们把蛋送到小动物家里,让蛋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妈妈?”

3、幼儿把蛋宝宝送回家,并自由讲述蛋宝宝是否找到自己的妈妈。

4、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进一步了解会生蛋的动物妈妈。请幼儿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妈妈会生蛋?(教师引导启发幼儿展开想像,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讲述)

5、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幼儿,你知道天上飞的动物哪些还会生蛋?你知道地上跑或爬的哪些动物还会生蛋?你知道大海里游的动物哪些还会生蛋?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生蛋的动物妈妈,它们的蛋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以后再认识好吗?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放上相应的材料(蜡笔、剪刀、固体胶),用于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制作惊喜蛋。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蛋》 篇5

一、设计思路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热点,孩子们参观了幼儿园旁边的菜场,通过与营业员的接触了解到了蛋的种类和名称;通过家园之窗及与家长的沟通,发动家长老师孩子共同收集实物图片等,扩大了对蛋的认识。可以说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浓厚兴趣,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让他们看看摸摸尝尝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喜欢的。为了进一步拓展蛋的主题我特预设了这节探索活动,旨在让本班的孩子通过各种感官来探索了解蛋的形状结构。进一步积累有关蛋的知识经验。小班的孩子正是培养情感的初始阶段,通过在这次活动让孩子在吃蛋的时候互相谦让,共同分享,这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强烈的探究愿望,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了解蛋的形状、结构,积累有关蛋的知识经验。

2、初步培养幼儿比较、判断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

1、让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蛋,将蛋藏在教室四周的“树林”里。

2、一只不透明的大布袋内装鸭蛋、鸡蛋、鹅蛋、鹌鹑蛋等。

3、人手一只塑料碗,每桌中央放一空碗、擦手巾。

4、将幼儿家长、教师收集的有关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墙上。

四、活动流程:

玩一玩→试一试→尝一尝→延伸

(一)玩一玩

1、看看摸摸猜口袋

教师:你们猜猜看口袋里装了什么?(启发幼儿运用视觉、触觉来猜)

2、教师逐一出示口袋中的蛋宝宝,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并说出蛋的名称

3、找找蛋宝宝

让幼儿自由到“树林”边找蛋宝宝,互相看看比比。

教师:你找的是什么蛋?什么蛋宝宝大?什么蛋宝宝小?

(二)试一试

1、引发吃蛋的愿望

教师:你喜欢吃蛋吗?要吃到蛋先要做什么?(提醒幼儿将剥掉的蛋壳放入碗中)

2、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区分了解生蛋和熟蛋。

教师:你们的蛋都可以吃吗?为什么?生的蛋里面是什么样的?熟的蛋里面又是什么样的?

3、幼儿讨论交流

4、归纳小结

(三)尝一尝

1、让幼儿尝尝熟蛋。

2、启发幼儿将熟蛋与别人分享。

(四)延伸

教师品尝咸蛋并与几名幼儿分享,提示幼儿:为什么你们吃的蛋有的淡有的咸,那是怎么一回事呀?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其他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