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书心得

2025/10/11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书心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书心得 篇1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叫《乌塔》的课文。文中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利用暑假独自游历欧洲数国,而在出发前,她用了三年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她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她要去的国家和城市。通过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来积攒旅行费,旅行路线和日程也是精心设计。旅游途中,她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已报平安。她的行程之长、准备之久、安排之细以及独立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我。

这件事要是放在我的身上,那简直是不可想象。从上幼儿园起,送我上学,接我放学,一直持续到三年级才停止。尽管我已读四年级了,身旁总少不了父母的身影,养成了我现在无伴不成行,夜晚怕出门的坏习惯。现在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爸爸还让我每天练40分钟的钢琴,有限的时间被挤走了,不能给伙伴们玩耍,也没有多余的时间看课外书,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只能从路人的'闲谈或老师的讲解中略知一二。虽然每周都有零花钱,可都是父母给的,尽管也有结余,可离旅游费用相差十万八千里,想去发放广告单,可我有时间吗?父母会同意吗?

独立好难!

读书心得 篇2

这个寒假里,我和老妈一起读了《我要做个好孩子》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主人公金铃和她的老爸、老妈、同学、老师之间以及中考的故事。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好孩子身上的优点,我从金铃身上知道了各种好行为。比如:助人为乐、爱护动物、关心同学……,这些金铃都做到了。比如:《最后一个儿童节》里金铃关心同学、《我可以养蚕了》里金铃爱护动物、《获奖专业户》里为老妈争光、《老师病了》里关心老师……。我觉得金铃太值得我们学习了,与她比起来,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不过,我有信心做的和她一样好。好事先从一点一滴开始做,比如:1、洗完手及时关闭水龙头2、定期给楼下小树小草浇浇水3、同学有困难积极帮忙4看到有人摔倒,帮忙扶起……,只要我持之以恒,肯定能赶上金铃。

读完这本书,更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充满爱心,懂得每时每刻都为他人着想。比如:1、你高兴时别人正在伤心,你要去安慰她。2、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的`东西,你要去理解他。这些金铃都做的非常好,我决心也要做的和她一样棒。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爱里面的主人公,是她让我知道好

读书心得 篇3

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讲礼仪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谐离不开礼仪,讲礼仪是求和谐的基础工程,礼仪国税是和谐国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在全国开展的“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活动,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学礼仪、懂礼仪、讲礼仪。

礼仪是个人身心和谐的“净化器”。人自身的和谐,主要是指身心要健康,心灵要纯洁、人格要高尚。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对人进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一个人只有学习礼仪,才可能使其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列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把“文明礼貌”列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充分地说明了“明礼”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礼仪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平时讲礼仪讲文明,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情感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增强感情的催化剂。讲礼仪可以促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悦,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从而在全社会形成顾大局、讲谦让、和为贵的风气,达到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平息事态、减少纠纷的目的,创造一个文明友好、安全平安、舒心放心的社会环境。

礼仪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天平”。人与自然要和谐,就是要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礼仪修养,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含金量,提高文明素质,使人们明确哪些该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该做哪些不许做,自己在心中架起一个是非的“天平”,从而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到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检查。

个人礼仪由文明的行为标准真正成为个人的自觉、自然的行为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文明行为的形成,需要养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则需要平时细节的自我修养。礼仪体现细节,细节体现素质,细节重在修养。俗话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说明礼仪名目之多,五彩缤纷。学礼仪用礼仪,一时一事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点滴培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加强礼仪修养,动心、动情、动手是关键,好心态、站好位、把好度是难点。

一是保持好心态。“行为心表、言为心声”是众所周知的。从礼仪的内涵看,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礼仪要以社会主义公德为基础,只有内心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知书达礼”,正如孔子所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礼仪的内在结构看,它包括“礼”与“仪”两个方面,“礼”是精神内核,是思想基础;“仪”是行为表现,是外在形式,两者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是根本性的,是起决定作用的,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起配合作用。讲礼仪首先是要“明礼”,就是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保持一个好的交往心态,始终保持“守法”之礼,“善良”之礼,“诚信”之礼,“和谐”之礼,防止交往中的自私性、功利性和庸俗性,严禁交往中只讲“仪”、不讲“礼”的现象,克服不符合“礼”的越轨现象和违背“礼”的违规行为,切实做到“诚于中而形于非”,把礼与节、礼与貌、礼与义、礼与仪有机统一起来。

二是注意站好位。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处在一定的位置,遵循与各自身份相符合的礼仪规范,要根据交际的需要、对象、环境、时间、地点的变化等扮演与自己的身份与地位相适应的角色,并随时随地注意角色的调整与转换。“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女士优先”等礼仪正是体现“正确定位角色”之精神。在工作中要注意上级与下级关系,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本单位与外单位关系,国内与国外关系;在生活中要注意长辈与晚辈的关系,生疏与亲熟关系,男性与女性关系,只有记住“角色”,才能演好“角色”;只有站好位置,才能有为有位,在社会大舞台中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是注意把好度。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最讲究的就是适度。要求人们在运用礼仪时,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把握分寸,认真得体。古人云“礼仪使人们接近,礼仪使人们疏远”,在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礼仪可以表现为有教养,可以展示内在气质和人格魁力,但不分场合、亲疏,乱用礼仪,反而会弄巧成拙,令人难于相处。应用礼仪就要和谐适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地恰当处理。比如,我们对外服务要笑脸相迎,要用微笑比较恰当,就不能用狂笑;我们接待客人要热情好客,要敬酒但不能酗酒;同事之间要讲究随和谦让,小事不计较,但大事不能没有原则;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善成德,但不能超越法规的界限。

读书心得 篇4

书这是一个字,这不单单是一个字,全世界的人没有了它就不能成长,没有了它就不能获取知识。书是另一种,天书是另一种地。

这里的天不能像蓝蓝的天空上有着自由飞翔的鸟儿,可这天里所有的文字可以让人看到鸟儿那样喜悦,让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里的天不像蓝蓝的天空中有着耀眼的太阳,可这里的天所蕴含的道理能使人们一生受益。

这里的地不像辽阔的大地上有奔腾的马儿,可这地里有一种文雅气质,不是那骑在骏马上的'英姿飒爽可以匹配,因为这地给了你永远用不完的知识,一辈子都用不完。这样的天,这样的地都是一个字书。

书让我们成长,没有了书人类将会枯燥乏味,没有任何乐趣,如果世界上的书越来越多,那些贫苦的孩子就会有书的陪伴。书会陪我们度过春、夏、秋、冬,伴随我们度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条文字的小径通往神圣无比智慧的大门,只要你去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地去读这些好书,细细品味这些书的含义,那么,智慧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智慧的宝藏是永远属于你的。

这就是我读书的感受,你读书有什么感受呢?快快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