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毛》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三毛》有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三毛》有感 篇1
从小,我就喜欢看漫画书,书中的小人物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充满了色彩,,其中最喜欢的漫画书是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这本漫画书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作品,他主要通过以漫画方式,活灵活现塑造了"三毛"这个人物形象,三毛没有家,没有亲人,过着食不果腹,流浪街头的日子!
三毛是悲惨的,是旧社会流浪儿童的缩影,是对黑暗旧社会无言的控告。三毛为了生活,卖过报纸,给人当过学徒,捡过烟头,也拉过黄包车,小小年记要承受许多无言伤痛!无论多大的困难苦痛始终打不垮三毛,他是积极的。向上的,因为他始终相信好日子一定会到来的!
小小的三毛经历了太多,承受了太多,从三毛的身上我看到了他那种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挑战,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年代!朋友们,生活在美好世界的我们,加油吧!年轻的伙伴们,
读《三毛》有感 篇2
我们现在的国家繁荣昌盛,家庭非常的富裕,可是我们这些孩子还在不断地攀比、不断向家长要这要那,但是读了《三毛流浪记》后……
书中写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三毛的流浪儿,警察见了他驱赶,小姐见了他跑开,三毛很是伤心。 一天,他听说有一个大都市叫上海,便想走到上海,结束他的流浪生涯。一路上,他喝雨水,吃野菜来充饥。一个老渔夫好心将他收留,却被大兵打死了……
三毛终于到了上海,可上海却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好。曾有两家人好心收留他,但都因故未能继续收留他。他只好靠卖艺为生,晚上只能睡在冰冷的地上。他曾受到坑蒙拐骗,口袋里一无所有,他曾遭到别人一顿打,可他这能忍气吞声……
三毛的故事体现了作者憎恨哪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人,并且希望我们能爱护这些穷人,真正做到“人人平等”。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读《三毛》有感 篇3
近段时间,我在看张乐平爷爷写的《三毛流浪记》一书,这本书对我感触非常深。
书中主要说三毛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孤儿,吃不饱、穿不暖,四处流浪。为了能填饱肚子,他小小年纪就为别人擦皮鞋、卖报纸、做苦力,甚至还捡过垃圾。尽管他受尽磨难,但只要见到需要帮助的人,他就会不惜一切的.去帮助别人。就像书中说的,他把一位摔倒的老人扶起来,还把自己仅有的一块饼给了那位老人,自己却饿着肚子。后来为了能吃饱饭,他只好跟着一位卖艺人去练功,练不好,师傅把他打得浑身是伤。三毛躺在冰冷的地上,他累极了,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在梦里,他看见了自己的妈妈正向他跑来,三毛一头扎进了妈妈温暖的怀抱。还让妈妈看自己身上的伤,母子俩抱头痛哭,泪水滴在伤口上,弄得伤口生痛生痛的,他醒了,原来是下雨了。三毛痛苦地喊道:“妈妈,你在哪里呀?”
看到这里,泪水已经模糊了我的双眼,想想自己,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每天能睡在软绵绵的床上。每个清晨,妈妈都是做好了营养丰富的早餐后,一遍一遍地叫我起床。而我还总是撒娇、耍赖,嫌妈妈啰嗦。衣柜里的衣服穿都穿不完,每天还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再想想三毛,他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啊!不敢想象,如果是我自己的话,我能不能活下去都不知道。
我要向三毛学习,不怕困难,善良,乐观,乐于助人。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学生。
读《三毛》有感 篇4
想必“三毛”这个名字,大家听着都很耳熟吧!他可是一个鼎鼎有名的流浪儿童。因为头上只有三根头发,所以起名为“三毛”。读完了整本《三毛流浪记》,我感慨万千。我感受到了一个流浪儿的身心体会。
三毛,一个流浪儿童,他随时都有一颗牵挂父母的心,他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不像我们,尽管可以随时与父母相见,但却因为没得到什么而经常和父母等长辈顶嘴、吵架,还说“讨厌”父母,却不知父母的心里是怎样想的。这时,我们应该想想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三毛,只渴望得到一点点温暖:一块面包或一件衣服。而我们拥有了这些东西,却并不满足,还要什么高档玩具、PSP游戏机等等,硬是把钱花光,而自己又挣不到一分钱……我们应该想想自己有多幸福!
三毛,在资本家家里做事,得不到雇主满意既要挨批评又要挨打,还要忍受寒冷与饥渴。三毛工作赚钱,他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而有的同学,父母说他一句他顶十句。不小心被别人碰了一下,立马一拳把人家打倒在地。我们应该想想自己有多幸福!
三毛,流落街头,被人厌恶,被人瞧不起。而我们却能待在温暖的家,享受着幸福,体会不到被人厌恶的感觉。我们应该想想自己有多幸福!
三毛,一个流浪儿,只能吃到一些残羹剩饭,有时甚至吃不到一粒米……而我们不仅能吃到新鲜的大米、烤肉、果蔬、冰淇淋,而且还从未满足,还要牛排、鸡翅、饮料等等,从未满足过。可这时,我们有没有想到流浪儿呢?那些没有一顿吃好吃饱的儿童们?答案是:根本没有!这些难道我们还不够幸福吗?
三毛生活的艰辛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呀!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呀!
读《三毛》有感 篇5
读了《三毛新世界》后,我的知识海洋中增添了许多受益终生的知识,带着我跨入了那万紫千红的艺术殿堂。
在那万紫千红的艺术中,我认识到了许多艺术家,每个艺术家都经历了许多磨难,他们有着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所以他们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例如:米开朗琪罗1508年,教皇强迫他为西斯廷教堂一幅天顶壁画。为了保证天顶壁画的质量,他只能躺在脚手架上仰天绘画,油彩经常沾满了他的脸和全身。他在这种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呕尽四年心血,为世人留下了艺术珍宝——《创世纪》。画中描绘了三百四十三个人物,其中有一百多个人物比真人还要大两倍。
咱中国人也不含糊,人民艺术家齐白石1951年,作家老舍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上怎么能画出“蛙声十里”的声音呢?齐白石苦思冥想了几天,灵感突然而来,一气呵成画出了小蝌蚪在水流中游动的杰作。因为,没有青蛙求偶的鸣叫声,哪来的蝌蚪呢?由此可见齐白石精湛的艺术功底,中国文化部授于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逝世以后,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读了该书,我还认识了青铜像,大理石像,知道了许多关于青铜像的传说。其中一个传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将部落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他。禹将各部落头领召集到会稽山开会,并铸造了九只清铜鼎,用来象征他的王权。从此,鼎就再也不是灶具,它成为奴隶主贵族的礼器,被铸造得越来越精致。到了商朝,包括鼎在内的青铜器的雕塑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古希腊早期,男子都是裸体参加体育竞赛的,所以雕塑大多为裸体像,而那时的女性雕塑都是穿衣服的,后来艺术家将女性的衣服设计得非常轻薄用来表现女性的形体美,取得了鬼斧神工的艺术效果。
可在有些学生眼里,却觉得这种裸体雕塑很可耻,好像是一种见不得光的东西。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我可以说你没有审美能力。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一个个艺术作品。
读着这本书,我好像跨入了神圣的艺术殿堂,真是大饱眼福。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