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班音乐教案

2025/10/16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下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孩子们特别喜欢雨天,他们喜欢听雨的声音还经常跑到雨中手舞足蹈,用小手接接雨滴、用小脚踩着水坑等等。针对孩子们对雨的这一兴趣爱好,我开展了本次的打击乐活动《大雨小雨》。

《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滴滴答答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学习用肢体动作、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音乐的强弱,从中激发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打击乐带来的乐趣。

重点: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难点:拍准节奏型,表现出节奏的强弱。

教学准备:《大雨和小雨》演奏图谱一份、铃鼓9个 碰铃9对、教棒1根、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倾听《大雨小雨》的音乐,感受雨声的强弱。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来仔细的听一听,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1、播放音乐一遍,引导幼儿仔细倾听。

教:好听的歌曲唱完了,谁能告诉卢老师

2、提问:

(1、)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大雨小雨)

(2、)大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哗——啦;哗——啦)

(3、)小雨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滴滴答答)

(4、)小雨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教师小结:大雨的声音“哗啦、哗啦”,听上去很大声,很响亮;小雨的声音“滴滴、答答”听上去轻轻的、小小的。

(二)、教师引出基础游戏,示范玩法,并请幼儿游戏。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看图谱。

师:今天大雨点和小雨点来到了我们班上,他们想要请小朋友一起玩一个节奏游戏。

教:这是大雨点和小雨点在唱歌呢,你能用拍小手的方法来表现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学学)

2、分句哼唱,练习大雨点和小雨点的节奏。

3、播放音乐,完整练习。

4、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拍节奏。

播放音乐,拍肩练习打节奏

(三)、运用乐器,练习拍节奏。

1、出示铃鼓和碰铃,学习用乐器打节奏。

2、出示铃鼓和碰铃,教师分别敲打铃鼓和碰铃,并提问:

谁能告诉老师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雨?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小雨?(大雨——铃鼓;小雨——碰铃)

3、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都发现了铃鼓的'声音比较响亮,就像大雨的声音,一对小铃碰在一起发出“叮叮”的响声就像小雨的声音。(教师边小结边出示铃鼓和碰铃的图谱)

4、引导幼儿看乐器图谱。

5、用乐器完整练习拍节奏一遍(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打乐器)

6、交换乐器,再一次听音乐演奏

师:小朋友能听着音乐将图谱的节奏拍正确,表演的真棒!请你们相互交换乐器再来合奏一遍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教:小朋友和大雨点、小雨点玩节奏游戏真开心,那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现在老师把图谱拿掉,看看你能不能听着音乐拍对节奏,小朋友准备好,看老师的指挥,听好前奏。

(四)、活动结束

1、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这么快学会了拍节奏的游戏,但幼儿园的很多小朋友还不会,我们去找他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2、播放《大雨小雨》音乐,全体师生在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

自我评析:

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符合季节特征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的亮点是我设计了形象直观的图谱,为幼儿拍准节奏型,表现出节奏强弱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氛围较浓厚,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根据图谱的提示,积极探索拍打图谱中的不同节奏型,在几次尝试学拍节奏后,大部分幼儿已能较好的拍准节奏型,并表现出节奏的强弱。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不足点:

1、我在执教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机会太少。

2、用肢体拍节奏的形式且丰富,活动气氛调动切活跃。

3、幼儿在等待与掌控乐器方面的常规还有待于加强。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氛围。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摇篮曲磁带、娃娃(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欣赏《摇篮曲》

1)(教师手抱娃娃,轻轻地拍)娃娃想睡觉了,怎么才能让娃娃安安静静地快快睡觉?

2)(教师边抱娃娃边哼唱《摇篮曲》,哄娃娃睡觉)

3)你们看娃娃睡着了吗?他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下来了;

4)我们小朋友来做我的宝宝,闭上眼睛,听听摇篮曲,说说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5)告诉小朋友:你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唱给他们听的`,摇 啊摇小朋友就慢慢长大了;

2、哄娃娃睡觉

1)引导幼儿抱起自己的娃娃 你的娃娃也想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唱《摇篮曲》,哄他们入睡吧!

2)放录音,幼儿一起哄自己的宝宝入睡;

3)你的娃娃睡着了吗?轻轻的,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放回玩具筐)

活动反思:

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小麻雀》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大小调的不同音乐情绪。

2、学习三角铁和摇铃的使用方法。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哭脸和笑脸的卡片

小鸟玩偶

三角铁、手摇铃

四、活动过程:

1、热身律动

——《Hello歌》

2、音感练耳

——老鼠按钟(3、5)

a、聆听单音(加上柯尔蒙手势)

5---3---

b、乐器加嗓音

c、辨别高低音:55555(双手举起来)

33333(双手敲地板)

d、再见

3、倾听音乐

——导入:出示难过的表情和伤心的表情

今天,娇娇给小朋友带了两个有趣的表情,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个表情有什么不同,并请小朋友模仿一下这两个表情。

——出示小鸟玩偶,讲述故事

教师拿出表情卡纸,幼儿做出相应反应,并听音乐旋律,引导幼儿听辨音乐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

——微笑卡纸表示开心(音乐为大调)

哭脸卡纸表示难过(音乐为小调)

4、感受音乐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音乐律动

5、表现音乐

——主教老师拿难过的表情卡纸,助教老师拿开心的表情卡纸,站在不同的位置,当音乐中出现不同情绪时,小朋友走到手持相应卡纸的老师身边,用肢体表达与之相对应的情绪。

6、综合呈现

——教师介绍乐器名称,并示范乐器使用方法

——(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将幼儿分成两组(一名老师负责带一组幼儿进行乐器演奏),分发两种不同的乐器

三角铁表示悲伤的情绪(长调)

手摇铃表示开心的情绪(短调)

——乐器演奏结束,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助教老师收乐器,助教老师带幼儿进行放松运动

7、再见仪式

——《再见歌》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在教《小麻雀》一课时,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创编歌词的。书上的原创歌词是这样的:“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支歌呀,见了小朋友问声好。”在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前,我请大家先想一想小麻雀的'特点是什么,爱喳喳叫,爱蹦蹦跳,所以作者把它写成一个爱唱歌、懂礼貌的小麻雀。接着我请学生来填词: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爱撒娇呀),见了小朋友(转身跑)。学生们唱得很尽兴,学得很扎实。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

整节课下来,基本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能完整演唱《小麻雀》,并通过动作感受小麻雀生动的形象。但是在教唱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第三句歌词“见了小朋友”,部分同学没能把三拍唱足,还有休止符的停顿等细节的处理,仍需改进。虽然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还是疏忽了课堂中的机动环节,完成教学内容后,还有余多的时间,只能用来表演唱和比赛,不免有些浪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对有些部分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时间,以便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大拇指和小拇指,并熟悉它们的名称。

2、学习跟唱歌曲,尝试创编,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双手的大拇指与小拇指分别画上逼真的笑脸。

重难点分析:

学习跟唱歌曲,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是重点,尝试创编歌曲是本课的难点。

活动过程:

1、师幼一起做拍手律动。

2、出示画有笑脸的大拇指和小拇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那让我们先请出第一位客人!它是谁?

大拇指:"我叫大拇指,小朋友们好!"

师:小朋友请伸出你们自己的`大拇指,给客人打个招呼。

幼儿:"大拇指好!"师:第二位客人也来了,看看是谁呢?

小拇指:"我叫小拇指,小朋友们好!"师:小朋友请伸出你们自己的小拇指,给客人打个招呼。幼儿:"小拇指好!"

3、采用拇指对话表演的方式熟悉歌词。

(1)熟悉歌词。师:大拇指和小拇指今天要来我们班找朋友,你们知道它们想找谁做朋友吗?(幼儿自由发言)它们要找另外一个大拇指和另外一个小拇指。到底有没有找到呢?我们来看看吧!(师边表演边朗诵歌词。)

(2)提问:大拇指找到朋友了吗?它们见了面,是怎样打招呼的?(小拇指的提问同上)

(3)请幼儿再完整听歌词。

4、初步学唱歌曲。

(1)师范唱一遍。师:大拇指找到朋友后,可开心了,还唱起了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师范唱第二遍。师:哇!它们唱的好听吗?徐老师也想唱了,你们听听王徐老师怎么唱的吧!

(3)幼儿初步学唱,并能初步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师:你们想学大拇指唱歌吗?那我们一起来学学!

(4)小朋友唱得真棒,再来唱一次。

(5)请个别幼儿表演大拇指。

5、学唱"小拇指"

(1)小拇指:你们唱的真好听,我也要唱,我也要唱。

师:你们听,小拇指也想唱了,让我们一起陪小拇指和它的朋友唱唱吧!

(2)幼儿跟老师学唱"小拇指"。

(3)请个别幼儿表演小拇指。

6.演唱整首歌曲。

7、游戏。

(请一组幼儿躲起来,其他幼儿边唱边问,该幼儿边唱边做答并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