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语文教案

2025/10/19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彩虹的美,初步培养爱美的情趣。

2.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卡片上的`字、词。

口头扩词。

(2)做《课堂作业)第2题:选字填空。·

(二)讲读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这段共有几句话?

(2)逐句理解,问:A.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指导朗读。

B.第二、三句话分别写什么?

C.为什么说山呀、树呀好像洗了个澡?为什么说稻子呀、玉米呀全都喝了个饱?

D.指导感情朗读第二、三句话。

(3)句式训练。

()啊,()啊,好像洗了个澡。

()啊,()啊,全都喝了个饱。

(三)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讨论、交流。评议。

(3)老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感受彩虹的美。

(4)说话练习: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想说什么?

(5)指导感情朗读第2段。

(四)感情朗读全文,教师

(1)说说雷雨过后的美丽景象。

(2)齐读全文。

(五)背诵练习

(1)学生看着板书试背。

(2)轻声齐背,指名背诵,同桌对背。

(六)谈话

这课文描写了夏天雷雨后美丽的景象。你们想看看真的彩虹吗?现在正是夏季,常有雷雨,天空中也会有彩虹。请小朋友留心观察。

(七)作业

《课堂作业)第4、5、6题。

板书设计:

山树

大地上

夏天雷雨后稻子玉米

红橙黄绿青蓝紫

天空中彩虹

七彩的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跌倒在地,你会站起来接着往前走。如果在学习中,你遇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你会站起来吗?揭示课题。(板书:站起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朗读,找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词典解决。

2.标出全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读生字,纠正字音。

2.强调易写错的字。

“练”字的右边是“东”而不是“东”。

“概”字的右边是’‘既,。

“惧”字的'右边“具”中是三横。

3.理解词语。

苦恼:痛苦烦恼。

毫无惧色:没有一点害怕、恐惧的样子。

羞愧:感到羞耻和惭愧。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

1.再读误文,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2 自然段):父亲认为男孩没有男子汉气概,请教练进行训练。

第二部分(第3巧自然段):父亲看男孩比赛过程。

五、质疑问题

1.在小组内文流你读憧了什么?还有哪些小懂的?

2.全班同学头同解决不恤的问题。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期读课丈,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男孩在失效中一次次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

2.指名簇读课文。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出示上节课没有弄懂的问题。

(l)看到孩子在比赛中的表现.父亲开始是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2)鼓后,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钓变化?

2.带若问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相关内容。

3.小组内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引导弄懂问题。

1)读课文第3、4自然段。

2)看到男孩在比赛中摔倒后,又摔倒了,父亲感到羞愧死了。

6.师引导弄懂问题

l)读课文第5、6自然段。

2)看到男孩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站起来,父亲一个劲儿为他叫好、助威。

三、重点理解

1.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男孩比赛时的神态、动作非常组致。“男孩毫无惧色地走上前去,双眼瞪着这又高又大的巨人,灵巧地移动着脚步,突然抱住了对手的腰。”读了这句,你有何感受?

(l)指名读,齐读。

(2)生自由发言。(巨人面前,男孩毫无俱色,而且沉着应对,丝毫不示弱。体会男孩不怕强敌的精神)

(3)你想对男孩说什么?

2.第5自然段中”这时男孩奇迹般站起来……来来回回一共16 次。”

(l)指名读。

(2)读了这句你又有何感受?(一次又一次倒下去,一次又一次站起来。体会男孩的精神)

(3)你又想对男孩说什么?

3.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

(l)读父亲说的话:指导读出赞许的语气。

(2)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1.最后齐读课题三次,一次比一次响亮。

2.师小结:同学们,失败了并不可泊,可怕的是你不敢站起来。学学男孩的勇气和毅力,让我们在失败后勇敢地站起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和词语复述课文第二段。

3、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激发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和词语复述课文第二段。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出示课题:"我能到中国去了。"指名读课题,体会说话人的心情。题目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他会为能到中国去而感到兴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弄明白其中的缘故。

2、听录者,了解课文大意。

(1)听录音,思考: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写了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自然段编序。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认读字词,说说易读错,写错的字。(结合完成《作业本》第2题。)

结伴星星点点浸泡忽隐忽现饱览胜景

交头接耳出人意料端详发愁纵身

(2)说说《作业本》第1题中加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解释《作业本》第4题中加点词意思。

5、读通课文,检查评议。

6、作业:《作业本》第3,4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理解内容。

2、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的友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人,听写词语。

结伴星星点点浸泡忽隐忽现饱览胜景

交头接耳出人意料端详发愁纵身

2、讨论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可以怎样分段。

交流讨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段。(见"教材分析")

学习第一段。

(1)读,思考段意。

(2)说说段意。

(3)读读描写悉尼海滩风光的语句,理解"星星点点","忽隐忽现"。

4、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文,思考并划出有关词句:哪些词句表现了这群澳大利亚的孩子喜欢中国

(2)交流,讨论。

①"我们"在散步时,这群澳大利亚孩子有什么表现

理解"尾随","交头接耳"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说说,孩子交头接耳在说些什么)

②当"我"问小男孩时,小男孩怎么说他和其他孩子有怎样的表现

理解"出入意料","好奇","端详"等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③小男孩提出了什么请求"我"怎么满足他的要求他和其他孩子有哪些表现理解"急切","稳稳当当","自豪"等词在文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3)说说段意。

5、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这一段。

(2)说说段意。

(3)小罗斯的名字为什么会留在"我"的记忆里你喜欢小罗斯和他的同伴门吗

6、作业:《作业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根据提示复述第二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的友谊。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说说每段段意。

(2)自由朗读,注意划出的词句。

2、指导复述

(1)回忆单元"学习提示"中复述的要求和方法。

(2)到根据板书(或出示投影片),找到三个情节所在的章节。

(3)以第一个情节为例,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句不能丢,哪些可以简略地说,哪些可省略。自己试着准备复述。

(4)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5)照样子准备复述情节2,3——指名,评议。

(6)同桌互相复述第二段,并相互评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好对话部分。

4、作业。

(1)《作业本》第6题。

(2)《作业本》第7题。课外阅读《心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8个,练习正确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好词好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4.初步体会西方经典童话的魅力,并且能够根据阅读所得加上自己的想像,创作一段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2.创编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斯威夫特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1.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斯威夫特的资料。

教师补充:斯威夫特是18世纪前期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他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是英国人。父亲在他出生以前就去世了,由伯父抚养成人,他喜欢历史和诗歌,早年创作的《书的战争》和《桶的故事》,初步显示了讽刺的才能。其中《桶的故事》是英国的启蒙主义者讽刺教会的作品之一,也是斯威夫特第一部重要作品。在他晚期作品中,他积极号召爱尔兰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斗争,在作品中痛斥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政治。就在这个时期,斯威夫特完成了他不朽的讽刺杰作《格列佛游记》。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格列佛是伦敦的一个著名医生,喜欢航海旅行的他无意中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岛上,岛上生活着一群身高不满五寸的小人儿。格列佛在小人儿国里有一段奇特的遭遇,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家乡。)

三、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想想,格列佛在小人儿国有哪些奇特的遭遇?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3.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1)小组内说一说。

(2)指名学生上台讲述。

四、学习生字。

1.在读课文时,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并说说哪些字是读音要注意的。“箭”“吊”“筐”是三拼音节,有介母“i”或“u”。“遮”是翘舌音,“艘”是平舌音。

2.你认为哪些生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按结构,本课的生字可以分成几类?

左右结构:航、刮、绑、涂、钩

上下结构:箭、暴、吊

“绑”字笔画较多,绞丝旁注意避让右边。

3.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8个生字?

五、作业。

1.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语。

2.向你的父母或朋友,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航海捆绑射箭暴风

刮风钩子吊起来涂抹

2.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做出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讲到哪儿,就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哪一段,并且相机指导朗读)

(1)学习格列佛在初到小人儿国被攻击时,让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格列佛当时会想些什么?

(2)当格列佛受到小人儿国的礼遇时,他又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和小人儿国的人建立起友谊的?

(3)学习格列佛帮助小人儿国击退敌人的段落时,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当时的场景和语言。

三、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

(1)小组内表演。

(2)指名学生表演,评议。

四、拓展延伸,创编故事。

插上想象的翅膀继续飞翔,结合自己的阅读说一说:如果格列佛重回小人儿国,又会有怎样的奇遇?请你也来创作一段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吧。

1.小组内创编。

2.小组汇报。

五、作业。

1.想象作文:《重回小人国》。

2.阅读斯威夫特的作品《格列佛游记》等。

板书设计

30 小人国

受到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