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活动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蒙氏活动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蒙氏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拆笔、装笔、换笔的过程中探究材料之间的关系,获得有关空间关系的经验。
2、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拆装难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笔及与之相匹配的笔芯若干。
2、教师演示用的水笔和圆珠笔。
活动过程
一、给水笔换笔芯
1、教师:这些水笔的笔芯已经用完了,请你们给水笔换上新笔芯。
2、幼儿操作
3、引导幼儿演示并讲述自己的装拆过程,说出理由。
教师:你是怎样打开的?
二、给圆珠笔换笔芯
1、出示一支圆珠笔,引导观察圆珠笔的笔头会伸缩的`特点。
2、幼儿换笔芯,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选择笔芯,在装笔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等等。
3、师生共同探讨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你拆开了圆珠笔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认识弹簧、笔芯套等)
教师:你遇到什么困难,谁有办法解决?
4、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层操作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给更复杂的笔换笔芯,没有成功的幼儿继续努力完成任务。
2、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困难,并请同伴帮助解决。
蒙氏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图示用折、剪的方法制作成书包。
2、激发幼儿做小学生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手工纸。
2、各种书包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图片,了解书包的外形特点。
1、小朋友请看,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里面的是什么吗?
2、你们喜欢背书包吗?什么时候你们可以背着书包去上学呢?
你们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当你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的时候,你们都要背着书包去上学。
书包里可以放很多的书,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用纸张折的书包,你们想看吗?
3、(教师出示书包)
今天老师要教你们用纸来折书包,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折。
二、学习折纸的方法。
1、首先用一张正方形的手工纸,对折再对折,折两次,分成四份相等的长方形!
2、把两边的折到中间去!
3、第三部是把手工纸打开!然后剪开上面的三分之一。
4、然后再按照之间折的方法再折起来!
5、然后再打开。
6、最后把上面的纸张翻下来!
7、一个书包就完成了!
老师把折书包的过程完整的再折一遍,折的时候边折边说,增强孩子的记忆!
小朋友你们看,书包折好了,你们想折吗?
三、幼儿折书包。
1、刚才你们看见了老师折的书包,你们知道怎么折了吗?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来折书包吧!
2、折的.时候要一步一步的折,不能把纸张弄得皱皱巴巴的!
3、幼儿折纸,教师在旁边指导。
4、给折的好的孩子进行表扬与肯定。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
1、刚才小朋友很认真折书包车,现在我们一看哪个小朋友折的书包子最漂亮。
2、幼儿作品,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
3、带领幼儿收拾材料。
蒙氏活动教案 篇3
蒙氏活动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蒙氏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蒙氏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班上的孩子再过几个月之后就即将升到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在老师给孩子们渗透小学的一些知识时,很多孩子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几个月是多久啊!有多少天呢?面对幼儿对年、月、日这样抽象的要领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而数学教育能激发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从孩子们的问题入手,设计了这节课,这个活动将“年、月、日”人物化并带入到故事中,设计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送礼物的“形式”出现,以童话般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了12月,大月、小月。使原来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更好地理解“年、月、日”这一抽象概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自制房子外形的1月——12月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年历、台历和挂历各一份。
2、小字卡(年、月、日)和数字卡片(12、28、30、31、365)铅笔,人手一份。3、2010年年历人手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二、 以到日历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三、以给日历送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字卡12、28、30、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幼儿摆弄数字并认读。
——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四、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的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
1、日历妈妈的`孩子一共建了有多少座房子?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大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
3、小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
4、最小的房子是谁?为什么它最小?
五、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
——幼儿尝试在年历上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
附:故事
附:故事
日历妈妈有许多宝宝,妈妈总是害怕自己的宝宝找不到自己,就为它们盖了12座大小不同的漂亮房子,并且给这12座房子分别起了名字。它就让它的宝宝们分别住进了这些房子里。日历妈妈非常细心,总是担心宝宝丢了,就从第一个座房子的宝宝开始数起,一直数到最后一座房子的宝宝,妈妈数完她365个宝宝以后才放心地带着宝宝去另一个美丽的世界。
第二年新的日历妈妈来了她又像第一位日历妈妈一样重复同样的事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