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教案

2025/11/0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镜子可以照人和物.

2.发展幼儿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每人一面小镜子.

活动组织:

1.看看小镜子里的自己.

师:桌上有什么?可以干什么用呢?现在请你们看看小镜子,你看到了谁?你笑一笑,镜子里的娃娃怎么样?你装出哭的样子,镜子里又怎样?笑和哭谁漂亮?

2.看看小镜子里还可以看到什么东西.

师:刚才小朋友都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你们在笑的时候真好看,我最喜欢看到你们的笑脸.小镜子里能看到自己,还可以看到什么呢?现在请你们在镜子里再看看,看到别的东西告诉大家好吗?

3.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

师:小朋友真行,你们在镜子里又看到窗户.玩具架.钢琴......看到的真多.老师用小镜子可以变戏法,你们要看吗?(运用镜子的反光将太阳光照进教室)你们看那里是什么?是谁帮忙把阳光照在墙上成一个圆圆的,可以到处跑的"球"?你们想试试看吗?(带领指导幼儿做阳光反射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蛋壳进行装饰画创作。

2、通过欣赏感受蛋壳画的艺术美。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蛋壳画范例三幅(螃蟹、熊猫、蝴蝶);简笔图案每人一份。

2、幼儿人手两个蛋壳(有淡浅之分),浆糊每组一盘,棉签每人一份。

3、在活动前,先在桌上铺报纸,以免弄脏桌面;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欣赏蛋壳画,感受蛋壳画的艺术美。

师:(出示背景)小朋友,森林里阿有几只小动物,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分别出示蝴蝶、熊猫、螃蟹)

师:这几只小动物和你以前看到的一样吗?

允许幼儿摸一摸图画,再说说自己的感受(蛋壳)

二、对蛋壳装饰画的分析

(1)师:对了,它们呀都是用蛋壳贴出来的,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蛋壳画。我们先来看一下蝴蝶这幅图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师引导,指出蛋壳颜色的不同,这样画面更加清楚,漂亮)

(2)师:熊猫(师引导,小结:熊猫的眼睛和耳朵是黑色的,脸上是白色毛,所以在贴的时候耳朵和眼睛处不用粘贴了,以此把眼睛耳朵和脸区分开来,画面也更加漂亮)

(3)师:螃蟹(师引导,小结:螃蟹的身体和腿是两个部位,所以可以用两种蛋壳的颜色来进行装饰,螃蟹腿是从粗到细的,所以在装饰细的地方时蛋壳要掰得碎一点,而且要认真、有耐心)

三、引导幼儿探讨如何用蛋壳来制作蛋壳画(出示步骤图)

师:那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先……再……)

1、让幼儿自由讲述,出示步骤图,教师简单小结,讲述制作过程:

1)用记号笔画出线条图案;

2)小心的捏碎蛋壳;

3)用棉签将浆糊涂抹在图画内;

4)最后贴上打碎的蛋壳。

2、请2~3名幼儿上前示范操作。

师:张老师这里啊有一幅没有装饰的图画,请小朋友用蛋壳为它穿上漂亮的'衣服,谁愿意来尝试?

四、幼儿操作活动,教师指导、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师:我们小朋友真棒,都知道怎样来制作蛋壳画了,现在想不想来试试啊?(想)

在桌子上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材料,选一张你喜欢的图案,开始吧。

提醒幼儿作画时不把浆糊弄到桌子上、衣服上。

五、展示幼儿作品,与幼儿分享蛋壳画的特殊效果。

师:请完成蛋壳画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还有许多小朋友也想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你们现在可以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好朋友,说说你用蛋壳贴的是什么?怎么贴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选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蛋壳作为材料通过设计、粘贴制作出来的画面。在学习过程中我及时对学生加以表扬,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创造活动。

蛋壳是生活中被遗弃的东西,但是如果充分利用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百科:蛋壳是卵生动物的卵外壳,起保护卵生动物的卵作用。构成蛋壳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由蛋白质纤维所构成的基质,二在蛋白质基质上堆积钙质的结晶物。

幼儿园教案 篇3

爱玩是宝宝的天性,曾经有教育家说过,宝宝绝大部分的知识都是在游戏当中获得的。游戏是宝宝最喜欢的活动,那么如何把教宝宝唱歌也融入到游戏当中,让宝宝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唱歌呢?下面,就带您一起来学习几个有关唱歌的小游戏。

1、 角色扮演

宝宝做“妈妈”“爸爸”,让宝宝边抱着娃娃哄“宝宝”睡觉,边学唱摇篮曲。可启发宝宝想想说说,妈妈抱着宝宝哄宝宝睡觉心里是怎么想的,该怎样唱摇篮曲。接着问:“宝宝快睡着了,妈妈唱歌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让宝宝置身于情景中,很快就能掌握了唱摇篮曲的方法,知道唱摇篮曲要亲切、温柔,随着乐曲情绪的变化逐渐地变轻、变慢。妈妈要以“外婆”口吻称赞宝宝,“真能干,一边哄宝宝,一边唱歌,真是个好妈妈”,使宝宝尝试成功的愉悦。

2、 唱歌接龙

开始就告诉宝宝游戏的方法,先完整地唱一二遍,让宝宝对所学的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再逐句教宝宝唱,当宝宝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后,爸爸妈妈就来做唱歌接龙的游戏,一人接着唱一句,直到唱完,这样就能使宝宝在学唱时注意力集中,积极地记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猜谜唱歌

爸爸、妈妈先唱一遍歌曲,让宝宝对整首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玩猜谜游戏,即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让宝宝猜出大概意思,接着概括成一句歌词教宝宝唱。如教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当做两手抱拳伸得长长的在体前晃动的动作时,宝宝就猜出“大象鼻子最最长”;当做两手分别伸出、两指放在额旁、蹦蹦跳跳的动作时,宝宝就猜出“兔子耳朵最最长”。用这种方法教宝宝既学会了唱歌,又学会了表现动作,而且兴致极高。

以上就是教宝宝唱歌的小游戏,相信爸爸妈妈们一定会受到启发,找到更多的在游戏中教宝宝唱歌的好方法。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季树木的颜色、形状特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装扮彩色的树。

2、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材料,操作中注意遵守规则。

3、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各种树木,对秋季树木的变化有所了解。

2、银杏、梧桐、枫树、松树等图片。

3、水彩笔;颜料和棉签;彩纸和浆糊。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引发与树木相关的经验。

1、师讲述故事:在高高的山顶上,有一棵绿绿的大树。满树的绿叶随着风儿摇摆。有一天,树叶宝宝们忽然觉得:大树妈妈总是穿着一件绿衣服,多没劲儿呀!于是,树叶宝宝们悄悄让自己变了颜色。看(出示图片)大树妈妈的衣服变成什么颜色了?

2、提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大树?(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二、观察图片,了解树木的相关特征。

师:原来,树不仅是绿色的,有的还会变成红色、黄色等别的颜色。今天,我们来把这些彩色的树画出来好吗?我们应该先画树的哪一部分呢?树干是什么样的?画好树干,再画什么?树冠是什么样的?

介绍树干、树枝和树冠的名称、操作顺序及它们的形状特征。

三、、出示绘画材料并逐一介绍。

每个幼儿画一棵大树。

四、活动评价。

将画好的大树剪下来,布置成彩色的树林。幼儿一同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颗树,为什么。

活动反思:

大家都知道,孩子都喜欢绚丽的色彩,更喜欢用鲜亮的色彩来表现他所喜欢的物体。而孩子又是天生的观察者,一草一木都会让他们欣喜和惊讶。当幼儿试图用他们稚嫩的画笔去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情感时,往往又缺少必要的方法技能去支持。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思考的基础上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绘画表达的技巧,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

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常常觉得对幼儿的知识要求太高了。似乎在美术活动前总应该先安排一次科学活动才行。所以,这次在制定目标时,考虑到中班幼儿的知识能力有限,我们并不要求他们掌握秋季银杏、红枫等树木变化的具体特征,而是紧紧扣住颜色这个中心,只要幼儿知道秋天的树有那些颜色就够了。

在活动准备方面,考虑到绘制的图片效果失真,所以我采用了先拍照片然后写真扩印的方法制作了这几张图片。该图片给幼儿带来了逼真得视觉冲击,更容易和幼儿的已有经验相联结。

本次活动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实施的步骤是引导幼儿了解树木的形状特征,掌握绘画的步骤。这也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觉得最棘手的部分。因为传统的由老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形式已不适应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所以我作出了一个新的尝试,将原来先讲解技巧,再布置绘画要求的步骤颠倒过来。因为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所以我先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做一做彩色的大树好吗?”然后设置了四个问题:1、“要画大树,应该先画哪一部分呢?”2、“树干是什么样的?”3、“画好树干,再画什么?”4、“树冠是什么样的?”结合以往的绘画经验,幼儿很快了解了绘画的步骤。同时又通过观察、比较,顺利地了解了树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形状特征。从而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纲要》要求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美术活动中作品的展示,相信也是老师们颇为头疼的问题。用透明胶贴,老师的工作量太大。用大头钉固定再泡沫板上,不安全。经过多番对比,我们选择了PC板。颜色很漂亮,幼儿自己用浆糊一贴就行了。不仅美观实用,更换也非常方便。

美术活动的评价也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焦点。在最初的设计中,评价就是让幼儿互相欣赏,说说自己喜欢哪幅作品。但试教时发现幼儿有的没画完,有的忙着贴,有的自我欣赏陶醉,谁都不听别人说。最后有老师建议说能不能在幼儿的衣服上贴星星,让他可以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认同。因为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幼儿成为评价中的真正的主角。他所认同的,对于他来说,就是好的。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上是我对这次活动的一些理解和思考。不过,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困惑。如:“秋娃娃”这一形象是否有必要,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再如:有的幼儿在分组活动时有所偏向。在试教过程中就发现有的幼儿想画棉签画但没占到位置,所以拒绝参加操作的情况。碰到这种情况,我们是应该输导,还是满足呢?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寻找答案。

小百科: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有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之分,树木主要是种子植物,蕨类植物中只有树蕨为树木,中国约有8000种树木。分为榕树;杨树;柳树;柏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