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水教案

2025/11/0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水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时空分布怎样不均,为什么造成这种不均,教材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寻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利用已学过的东亚季风的知识,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区域降水特点,结合"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指导学生找寻规律,并分析东部地区雨带的南北移动所造成对降水的影响。通过阅读《北京1951~20xx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成因及造成的影响。对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教材明确指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划分,并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难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降水作为气候要素的组成,是描述气候特征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独特的降水特点,主要体现在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季风造成的。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夏季风登陆的早晚及它的强弱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降水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主要原因,突破难点。

针对选学部分,教师可就教学情况,适时加入,这对学生把握我国的降水特征是必要的。

本节课中所使用的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是读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教师应加强学生这部分训练。并明确一些重要的降水指标,如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教法建议

本节课所得结论是通过分析得出,在教学中教师所做的应是提供数据和资料,让学生去分析和归纳,去探索成因,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计划授课2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去过西北地区的同学描述一下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出示投影片〕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讲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800㎜、400、50㎜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准备表演。

〔提问〕

(1)请三位同学分别表演。

(2)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板书〕一、降水的特征

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水教案 篇2

【精华】水教案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师生搜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和周总理的简单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学生回答),在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傣族,这个民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节日叫“泼水节”(板书)

2、交流:通过查资料,你知道了泼水节的哪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生介绍泼水节,教师补充。)

3、今天就让我们随课文一起去和傣族人民过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吧。(师板书,加上“难忘的”三个字。)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过渡语:为什么说“难忘的” 呢?请同学们边听老师读边思考,并且勾出自然段和生字。

1、师范读

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叫“难忘的泼水节”了吧,谁能说一说?(学生回答)

3、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周总理”并交流介绍周总理的一些简单资料。

4、学生学

(1)出示本课生字:敲 襟 褂 咖 啡 踩 端 蘸

寿 鲜 柏 恩 龙 敬

凤 凰 脚 泼 特 度

(2)请同学说说自己认识的字(请你当小老师,把你认识的字带大家读3遍)

(3)介绍你的识字方法

(4)齐读

(5)在词中学:出示生词卡(指名读生字卡片)

(6)识字小游戏“收信”:请几名同学当邮递员,按顺序读老师所指生字,读对了其他同学说:对对对,快收信。读错了说:错错错,没人收。

(7)指导书写本节课涉及的1-3自然段中的6个生字

生观察最后一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讨论后交流,师范写,生与师书空,课后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同时出示“读书小提示”:

(1)把还不太熟的生字结合叶子上的拼音多读几遍。

(2)读书小问号:

①读了一二段你知道了什么?

②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课文。

预设:

第1段:

(1)介绍傣族人民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那里有火红火红的凤凰花。(边观看课件教师边介绍并解释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

(2)指导朗读: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傣族人民又要举行泼水节了,让我们带着美丽的心情齐读这一段,“又”字要读得重一些。

第2段:

(1)今年,傣族人民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会“特别”高兴呢?

(2)你能用“因为......所以......”再说一遍这句话吗?

(3)你能把“特别”换个词使意思不变吗?

(4)指导读:是呀,周总理也来和他们一起过节日,傣族人民的心情真高兴,所以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段吧!(语气要高兴一些,“特别”两个字要读重一些,脸上带着笑容去读。)

第3段:

(1)抓住“撒,一条条,一串串”板书。

(2)用一个词形容这样的场面(热闹,激动人心)

(3)你还有什么词、句不明白可以提出来。(解释象脚鼓、四面八方、欢呼等,并相机指导朗读)

如:欢呼:特别高兴的呼喊,所以在读“周总理来了”这句话要声音大些激动些。

(4)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5)齐读

四、小结:听着同学们快乐的读书声,看着这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图片,仿佛让我们真的置身于傣族人民那年欢乐的泼水节中,是呀,周总理来了,傣族人民和总理到底会怎样过泼水节呢,想知道吗?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在书中寻找答案吧。

五、课后作业:本节课6个生字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过渡语:孩子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去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同用最热烈的方式欢迎着敬爱的周总理,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里,你一定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不过在这之前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生字朗读闯关的游戏,只有闯过了这两关才能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那难忘的泼水节,大家有信心吗?

二、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词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有感情的朗读前三段。

三、图文结合、学习4——8段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

1、预设:当学生回答,从图中看到了周总理——学习第4段:

(1)追问:周总理穿的是什么样的服装?你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吗?(课件出示这段话)

提问:总理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装会让我们有什么样的感觉?(亲切、把他和傣族人民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心连着心)

(2)再看这段话,文中用哪个词形容总理表情的?

解释“笑容满面”(图中周总理的表情就可以说是笑容满面)

(3)你能用“笑容满面”造句吗?

(4)这段中除了总理的穿着还描写了什么,请你读给大家听。

(5)指导朗读:分组读,一组读总理的穿着,一组读总理的动作(笑容满面、欢乐的两个词语要突出读)

2、预设:当学生从图中观察到总理拿着银碗——学习第五段:

师追问:为什么拿着银碗?想象总理泼水的.情景

(1)用横线画出书中周总理怎样向人们泼水的句子,用“一手……一手......”造句。

(2)用波浪线划出人们向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一边……一边……”造句。

(3)指出“盛”是多音字。

(4)提问:周总理把水泼向人民说明什么?(周总理爱人民),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幸福、激动、快乐)人民把水泼向周总理说明什么?(人民爱周总理)

(5)让我们也带着爱的心情,用幸福、快乐的语气去读一读这段吧!(读时深情些,平缓些)

3、读6——8段,读中感悟全文。

(1)这三段用了几个相同的标点,你能找到吗(同学回答“4个感叹号”

(2)感叹号的作用是什么(抒发感情)

师:是呀,这里用了这么多感叹号,看来这三段一定是抒发了很多幸福、快乐的感情,让我们把所有快乐、高兴、幸福都带到文中吧。(为了使我们幸福的感情表达的更强烈,文中用了两个多么,读时后边要比前面那句读的声音更大、更激动些),

(3)生齐读

学习书写本课另外6个生字

出示6个生字:寿 鲜 柏 恩 龙 敬

2、生观察这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3、讨论后交流,师范写,生与师书空并组词

4、课后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四、拓展练习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跟同学交流。

五、拓展阅读资料:老师读给学生听。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 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 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宵,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一起吹奏,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 。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水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比喻句“……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读课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学,把字音读准确。

3、从课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⑴ 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

⑵ 指名认读。

⑶ 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

5、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

三、指导读好课文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⑵ 老师引读,让学生了解内容。

⑶ 指名读、评,全班齐读。

2、读好二、三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

⑵ 名读勾画的句子。

⑶ 桌互读第二自然段。

⑷ 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⑸ 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

⑹ 名读、评,全班齐读。

⑺ 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

⑴ 小声读 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

⑵ 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学演一演。

⑶ 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

① 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

② 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

2、通过动作,体会心理:(字读三、四段)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而体会到什么?应怎样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

加上动作表演读,指名上台表演。

3、自读最后一段。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五、拓展活动

1、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你注意你的脚。”

2、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我是_____,请你_____。

第二课时

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

4、全班进行交流。

二、学习比喻句“……像……”

1、读出课后练习中的两个比喻句。

2、想一想,在我们以前的课文中有没有像这样的句子:

回忆:大象的腿像根柱子。

圆圆的荷叶像停机坪。

……

3、照样子指名说比喻句。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分组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3、指导书写课后生字:

注意:“觉”字下面的“见”不要写成“贝”。

“船”的“舟”变成偏旁时横要变成提。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同桌互相背诵。

2、指名背诵。

五、实践活动

在教室开展“弯弯腰,拾起一片纸”的活动。然后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