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口语交际教案

2025/11/0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口语交际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口语交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感受春天的美丽。

2、让学生学会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3、培养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读着本单元的这组课文,寻觅着春的足迹,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春天的怀抱。绿油油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盛开的.迎春花、丁香花、樱花……好美的春天啊!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组织的活动中你积累了哪些“春天的信息”?那么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小伙伴们讲一讲,好吗?

二、互动交际自己眼中的春天

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可补充可。

三、

把握三点:是否用普通话,发现是否多、新,语言是否生动完整。

教学反思:

评选出最佳“春天小使者”。

口语交际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A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

小组辩论

(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班级辩论

(1)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2)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

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

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二、要表达真情实感

举例启发

(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流。

(2)教师总结、点拨。

三、搜索题材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

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角度去搜索题材。

四、布置习作

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

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交流习作

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评点。

二、佳作共赏

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生活中相互关心令人感动之事,写出真情实感,并且注意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断的同学请举手,或者自荐。

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学生自评。

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

3、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点迷津

1、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师生讨论如何修改。

2、动手修改

3、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王宏萍)

B案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的实况录像片断。准备奖品。

学生

搜集与“诚信”或“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确立辩论双方

1、读教材中的提示,确立个人辩论观点

2、根据观点异同分组

正方: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

二、观摩录像,了解辩论特点

1、导语:大家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根据。那该怎么辩论呢?是不是像平时争吵那样呢?请看录像《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

2、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三、推荐人选,全班辩论

1、全班推选出6人,举行辩论,其他人和教师一起作评委。

2、点评辩论情况,评出优胜方。

3、师生共同总结辩论情况。教师提示小组辩论要求。

四、分组辩论,人人参与

1、八个人为一组,三三合作,另外两人作评委,小组内展开辩论。

2、各组评委评出优胜方,并给出理由。

五、师生总结,明确认识

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与讲评

一、明确要求

请自读“习作”部分的内容,想想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交流习作要求:

(1)体现相互关爱的事;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注意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4)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回顾课文,体会关爱

1、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静静地回忆,细细地品味。

2、学生

口语交际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 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1.谈话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 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1.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2.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3.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 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 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你的爸爸,你给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 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 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1)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2)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 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开火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 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1)是否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2)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3)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等等。

↘ 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2.各自习作。

3.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4.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 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1)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2)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 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 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 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谈话引入。习作是最主要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达到互相交流沟通的目的。

2.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后自己再来看。

↘ 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1.将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

2.可以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向报刊杂志投稿。

口语交际教案 篇4

教学设想

利用采访、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了解自己和感兴趣的名字的意义,达到交际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也想重新认识一下你们,和你们交朋友,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学生依次大声说己的姓名。)

2.设疑激趣:在听到、看到这么多的名字之后,你们想了解哪些有关名字的问题?(学生自由交流。)3.揭示课题:老师还不知道你们名字里有些什么故事呢。课前老师让小朋友向父母了解你名字的来历,现在愿意说听听吗?

二、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1.请学生介绍自己名字的故事,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1)谈话过渡:你们这些好听的名字是谁给起的呢?他们为什么给你起这样的名字呢?谁能大胆说说你的名字小故事?

小组合作交流。

(2)喊喊名字:你们喜欢自己的名字吗?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把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喊出来吧。喊到谁,谁就站出来。(按顺序喊每个学生名字)

2.引导学生说说男孩、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1)谈话过渡:男孩的名字和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自愿发言。

(3)教师:一般男孩的名字比较响亮、铿锵有力,女孩的名字比较温馨、文雅、清新。

(4)说说对自己名字的感觉:你觉得自己的名字怎么样?是比较响亮?还是很独特?还是听起来很美?请把自己的名字卡片放到相应的`展板上(响亮的名字、独特的名字、好听的名字)。

三、拓展延伸。

1.真好!我们不但知道了同学们的名字,还了解了名字里的故事。老师再来说两个人的名字,你们看认不认识:巴金、冰心

(1)学生自由发言。

(2)鼓励学生说说他们名字里的故事。

(3)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