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语文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二、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三、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对日本美的探索、守护和塑造,写下了大量艳丽伤愁的小说和美文,他凭借《古都》、《雪国》、《千只鹤》在1968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而川端文学的精髓正是表现在《雪国》等代表作中。从文章的角度看也一样,《雪国》是这样一种作品,它挖掘到了川端这个作家可以将自己优秀的资质作为不朽的作品留给后世的矿脉。
三、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作者由花未眠而得到思考的句子。
讨论明确:a、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b、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c、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前两点学生不难从文中找出,第三点学生往往会在作者所列举的例子中徘徊,可以提示他们从作者列举的例子中找共通点,作者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什么,从而概括出答案。)
2、这三个观点是不是孤立的?如果不是,那有何联系?
明确:不是。
这三个观点其实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这也是课文的主旨所在。
3、把握课文主旨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几个句子的含义。
A、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明确:a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
b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移情寄哀伤。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B、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a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b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
c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C、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明确: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
所以我们应该睁大明亮的眼睛,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这三个讨论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应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上述答案仅供参考)
4、文章第一句话大家留意了吗?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文中这“微不足道的问题”指什么?这个“问题”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微不足道的问题”指海棠花未眠这件事。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触发点,作者由此思考了关于生活,关于审美的许多哲理。这种手法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这一个环节主要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教师可以就校园里某些存在的美先谈一谈,学生就会有所启发的)
罗丹说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今天起,让我们尽情拥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语文教案 篇2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3
内容简析:
本次拼音复习安排四项内容,包括巩固熟记声母、区别形近声母和读拼音巩固识字等。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23个声母,能熟练地按顺序读出并连成一幅图画。
2.能区别d、b、q、p这四个形近声母;能区别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的读法。
3.指导学生边学拼音边认汉字,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熟记声母,区别形近和音近的声母。
教学难点:把相应的拼音和汉字连起来。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
23个声母卡片,硬纸做的笔画“l”和“c”。教学挂图、带音节的花篮,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我介绍:
教师事先将23个声母做成头饰分给23个学生戴在头上,并以卡片的字母命名为每个人的名字。(上课时老师就请23个声母朋友作自我介绍。)
师:我们已经和全部的汉语拼音声母交了朋友,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生:23个。
师:下面我们就请23个声母朋友按先后顺序来和大家见面并自我介绍,好吗?(好。)先请第一个朋友上来。(大家鼓掌欢迎)
b:大家好!我叫b,是大家的好朋友,大家欢迎我吗?(欢迎)……
师:23个声母朋友分别向我们进行了自我介绍,你看,他们多勇敢啊!他们想手拉手一起走进动物园里和小白兔一起玩,你们也想去看看可爱的小白兔吗?(想)
师:(出示课本挂图)这里有一幅未完成的'图画,请小朋友当个小画家按顺序连声母,完成这幅图画。
二、指导学生复习第一题“按顺序连字母”。
1.师拿着卡片,请学生按顺序齐读23个声母。
2.师让学生观察每个声母身边有一个什么样的符号?(小圆点)
3.师示范:从b身边的点开始起笔与p身边的点相连,然后再与m身边的点相连。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老师把23个声母连完以后,会连成什么图画?想不想知道?(想)
4.让学生试连,师巡回指导。
5.引导交流,你是怎样连的?(学生边说,老师接着在图片上连线。)
6.观察:师连成了什么动物?(小白兔)
7.师:你们是这样连的吗?同桌互相检查,师巡视,及时纠正。
三、指导学生复习第二题“我会记”。
1、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硬纸片做的笔画“l”和“c”,它们可以用来拼成什么声母,能拼成几个?2.自己动手拼一拼,看谁拼得快,拼得对。生:我有办法。(接着指名上去拼)3.指名上讲台上拼,学生边拼边说拼的过程。如:拼b是先放竖,再把半圆放到竖的右下边,学生拼一个,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卡片。
2、齐读卡片b、p、d、q,读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生:我记住啦!)
3、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办法,b的形状像数字6,q的形状像数字9,跟老师念:正6b,反6d,正9q,反9p……。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三、四题)
一、指导学生复习第三题“比一比,读一读”。
1.复习平舌音z、c、s,翘舌音zh、ch、sh、r的读音。(先按顺序读,再随机抽读。)
2.对比读:z—zh、c—ch、s—sh,看谁读得好。(开火车读,小组读,集体读)
3.复习区别平舌音、翘舌音的字形。
(1)说说平舌音、翘舌音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师教读口诀,区别字形。如:平头小鸭zzz,z加h,zhzhzh……。
(3)看图读拼音(先看图说话,再读拼音)。
四幅图的内容是:zǔmǔ(祖母)、zhú zi(竹子)、cāchē(擦车)……
二、指导复习第四题“连一连,读一读”。
1.老师先把八个词语做成卡片,发给八个学生,然后把八个带有拼音的花篮图贴在黑板上,老师叫“一二三”,下面的八个同学就上讲台找自己相应的花篮,找到的,老师就把这个花篮送给他们。(下面的同学不停地喊“加油!加油!”)
2.做完找花篮游戏之后,接着指导学生连一连,读一读。
三、总结。
师:1.同学们,学习汉语拼音有趣吗?(有趣)你们学了拼音有什么收获?(生:学习汉语拼音,我们可以做游戏,画画,说普通话,有趣极了。)
2.通过画画和游戏,巩固了拼音和识字,生动有趣,学生乐学乐记。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辨字组词:
尾( )炊( )歇( )诲( )
娓( )吹( )息( )海( )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