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活动《线路图》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活动《线路图》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社会活动《线路图》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我园紧邻地铁站,孩子们每天来园、离园都要经过,有的孩子每天都乘坐地铁上幼儿园,地铁已深深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为此,我园开展了“地铁在我家门口”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带来了许多资料,其中就有地铁1号线的线路图。这幅图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例如:1号线经过多少站台?多少站台在地上?多少站台在地下?怎样用自己的方式统计、记录?于是,我们借助这一资源设计、开展了这一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地铁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分类统计经过虚线、实线的站台数量。
2、活动中能大胆讲述,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地铁线路图幻灯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地铁线路图、笔、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析地铁线路图。
1、师幼共同观察南京地铁1号线线路图。
师:这是什么图?
幼:乘地铁的图。
师:对,这是南京地铁1号线的线路图。
师:线路图上有些什么?
幼:字/三山街/小行/新街口……
师: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理解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
师:这些是站台的名字,线路上除了字之外还有什么?
幼:圆圈。
师:这些圆圈都和站台的名字在一起,它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通过指图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理解站台就是车站的意思,是人们等地铁、上地铁的地方,就像公共汽车的站台一样。)
师:除了字、站台外还有什么?
幼:连起来的线和没有连起来的线。
幼:(指着断开的线)是虚线。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叫虚线?
幼:折纸图上就有这样的线。
师:真能干,你们会联想到折纸图上的虚线。断开的线叫虚线,那连在一起的线叫什么呢?
幼:连线。
师:我们把连在—起的线叫实线。
师:你们乘地铁到过新街口吗?
幼:去过。
师:新街口站在地上还是地下?
幼:地上/地下。
师:看来有的小朋友不是很清楚。请你们来看看视频。
(教师利用多媒体超链接功能,链接相应站台的图片或自己拍摄的视频,使幼儿清楚地看到新街口站是地下站。)
师:我们继续来看线路图。张府园站、三山街站、中华门站、安德门站、小行站在地上还是地下?
师:你们在线路图上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有?这些在地下的站台在什么线上?在地上的站台在什么线上?
幼:地下的站台都在虚线上,地上的站台都在实线上。
师:是吗?珠江路站在地上还是地下?为什么?
幼:地下,因为在虚线上。
师:正确。
(为验证幼儿是否真正理解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教师通过追问让幼儿进一步观察,为他们后面做统计打下了基础。该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
二、统计地上、地下站台的数量。
1、教师讲解幼儿的记录单。
师:有多少站台在地上、多少站台在地下呢?现在请你们来统计一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记录地上、地下的站台?
(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幼儿已有的关于标记的经验,知道可以用各种图形、颜色、箭头或字来表示地上、地下。)
幼:红色表示地上站台,黄色表示地下站台。
幼:三角形表示地上站台,圆形表示地下站台。
师:做好标记之后数一数地上、地下的站台分别有多少个,将结果写在表格中。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数数和记录,这是幼儿自主学习、表达的过程,也是活动的难点。)
2、幼儿统计、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交流分享各自的记录结果和统计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
幼:地上的站台有5个,地下的站台有11个。
师:地铁一共经过多少站台?
幼:16个站台。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数出来的。
幼:我用加法,将地上的5个站台加上地下的11个站台,一共16个。
师:你们很能干,有的用加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都可以。
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看地铁线路图,统计了地铁1号线沿途的站台。以后,你们还可以统计其他地铁线路中地上、地下的站台,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园社会活动《线路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幼儿园到自己家的路线,并能大胆的向老师与同伴讲述。
2、尝试用绘图的形式表现幼儿园到家的线路图和显著标志。
3、愿意邀请同伴和老师到自己家做客。
活动准备:
1、熟悉幼儿园到自己家的路线和显著建筑物。
2、白纸和记号笔。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交谈引起兴趣
(1)出示电话号码“xxxx”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是的,是徐老师家的电话)
(2)了解自己家中的电话
师:我们每个人家中都有电话,对吗?那你们家的电话你知道吗?(请幼儿说说自己家中的电话)
2、我家在哪里
(1)说说自己家的地址
师:小朋友们真不错,都知道家里的电话,那你们家做哪里你知道吗?(幼儿说说,教师随机应答)
(2)说说自己家的路线
师:假如去你家的话,该怎么走呢?(请个别幼儿谈谈,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走出幼儿园后往左还是往右,经过哪些显著建筑物,有没有红绿灯,往哪个方向走)同伴之间互相交流。
师:这样吧,找一个好朋友互相说说去你家该怎么走,我有个要求介绍时要说清楚走出幼儿园后往左还是往右,经过哪些地方。
(3)画画自己家的.路线,了解线路图的画法
师:听你们说了这么多,我呀真想到小朋友家中去玩,你们愿意邀请我吗,愿意邀请你们的好朋友吗?
师:小朋友们真好客,可是我还是记不清楚你们家的路线哎,怎么办?对如果你们吧路线画下来给我就记得住了!
出示家的路线图
师:看这是什么?对我家的路线图,一起来看看吧!(请个别幼儿先说说老师该怎么走,为什么?)
教师与幼儿一起看路线图,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方位,了解路线图的画法,显著建筑物可以用标志代替。
师:有了线路图就方便多了,现在你们知道我家怎么走了吧,愿意的话可以到我家来做客。
尝试画线路图
师:你们也想试试画线路图吧!好吧,接下来我就给你们纸和笔,不过我有要求的,听清楚,画时要简单明白,不需要和别人商量,因为每个人的家都是不一样的,对吧,如果画好了,可以把线路图讲给好朋友听听,邀请你的好朋友去家中做客。
幼儿尝试画线路图,教师随机引导。
交流讲评
师: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线路图吧!
(4)活动延伸
把做好的线路图送给客人老师和好朋友,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
幼儿园社会活动《线路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理解箭头所表示的意思,会看路线图,能根据目标寻找从起点到终点的相应路线。
2.进一步提升幼儿空间方位的相关经验。活动准备:路线图、箭头、指示图标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箭头,了解箭头所表示的方向。
1.认识箭头:这是什么?他现在指向哪里?
2. 教师旋转箭头,:那现在箭头指向哪儿呢?
二、情景导入,认识路线图。
1.世博导游情节导入:你们真厉害,其实今天我来这里的目的是找一些世博导游去帮我的忙,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路线图,认识起点和终点: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这是一张通往世博园的地图,你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吗?终点呢?
3.这位游客是坐飞机来到上海的,他想要从飞机场通往世博园区,他该怎么走呢?
4.幼儿指点方向,教师、幼儿绘制地图。
三、幼儿操作。
1.提要求:小弟弟、小妹妹都要找自己的参观点,你们能帮他们吗?看清楚他们的起点在哪里?走一步,写上一个数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师生共同检查。
四、生活应用。
1.出示生活中的图标:你在生活中还见过这样的箭头吗?什么意思?
2、教师小结。
幼儿园社会活动《线路图》教案 篇4
游戏目标
1、幼儿对线条图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促进幼儿发散性、求异性思维的发展。
2、幼儿能清楚地将想象出的词语运用到语言活动中。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游戏准备
组合图两人一幅,木珠两人一筐。
游戏方法
1、两人一组,轮流看线条组合图,说出像××,并利用××词汇说一句完整的.话。说对者可得一枚木珠,得木珠多者为胜。如:我看这幅图有点像“骆驼”,骆驼喜欢在沙漠中生活。
2、猜拳决定看图说的先后次序,轮流进行。一次只能说一个词,一句话,说对者才可获得木珠。每次所说的词与句子都不能重复或雷同,每次所说的词要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活动反思
这节课从一开始设计的个人操作到课程的游戏化再到层层的为目标设计环节我一共上了五次中间修改了四次,当然确实受到了一些启发。
首先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
1、目标设计过于简单。一节好的课程设计需要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的引入课程并升华幼儿的经验,我在设计中忽略了幼儿的以实际经验为基础而再提高的能力。
2、环节设计中幼儿操作目标单一。在教师评论中大家一致认为老师说的不清楚幼儿也能完成操作,可想而知环节设计过于简单,那么操作对于幼儿来说根本没有挑战性也就没有发展。
3、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表现:语言过于重复、罗嗦、对于孩子的回答没有及时的给于评价鼓励、教室的提问语言不精确、环节过度突然、教师指导语不明确、环节设计没有游戏贯穿、小学化倾向严重。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