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早发白帝城》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早发白帝城》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大班《早发白帝城》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让幼儿初步了解《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
通过游戏、绘画等形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激发幼儿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自然美景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教学准备
《早发白帝城》的背景资料及解释。
相关图片(如长江三峡风光)。
绘画材料:彩笔、蜡笔等。
音乐播放器及适合的背景音乐。
小奖品若干(鼓励参与)。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用一段关于长江三峡的美丽视频或图片作为开场,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简单介绍李白和他的作品特点,比如他喜欢写关于自然景色的诗。
2. 学习诗歌
老师先朗读一遍《早发白帝城》,然后逐句解释意思。
请几位小朋友尝试跟着老师一起念出这首诗。
使用动作模仿的方式帮助记忆,例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可以用手指向天空做出告别状。
3. 创意活动
绘画时间:根据诗歌内容想象并画出心中的“白帝城”。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不必拘泥于实际景象。
故事创作:分小组讨论如果自己是李白,在游览了这么美丽的风景之后会有什么感受?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故事。
4. 总结回顾
再次集体朗读全诗。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中国古代文化之美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对积极参与的小朋友给予表扬和奖励。
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避免给孩子们带来压力。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难度,确保每位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安全第一,在进行任何手工或户外活动时都要保证孩子的安全。
幼儿园大班《早发白帝城》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反思
《早发白帝城》是千古传颂的名家名篇,诗文语调精美易读,内容通俗易懂,而且语言精练,用词准确。在教学本课时,针对古诗文要注重诗文阅读这一特点,设计了“三读”的教学步骤:初读、细读、精读。
初读,要求是读准字音和诗句的音韵节奏。在本环节教学设计了范读和欣赏配乐朗诵,引导了学生更好的发现了古诗的韵律美,从而品味了古诗的语言美。对于学生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读,要求读懂词意和句意,进而理解诗意。由于文字是抽象的图画,图画是形象的文字。在本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想象诗的意境,并通过合作学习和自学的两种模式,归纳诗句意思。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潜能。
精读,在古诗教学中,挖掘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教学设计了精读课文这一步骤。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默读诗文,找出认为用的好的词语,体会其妙处,从而走进诗的意境,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自主感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节可贵之处,还有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还”字的妙处。教学中不是老师的讲解,而是把理解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来体会“还”字的妙处。进而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心境,感受其愉快的心情。
最后在结课时,以观看录像和欣赏歌曲结束教学,更具有画龙点睛的妙处。因为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这一设计,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了古诗的美,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整堂课回味无穷。
幼儿园大班《早发白帝城》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西岭、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和插图,理解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
三、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内容: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四、汇报学习情况。
1.汇报朗读和生字掌握情况。
(1)指名朗读,看看是否能读得正确、流利。
(2)“鹭、含、岭”这三个字的读音和字形好记吗?
(3)集体朗读。
2.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的大意。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4)你能说说三、四两行诗句的意思吗?
(5)这两行诗句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6)大家再认真读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在描写这些景物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3.你认为诗人杜甫在写这首诗时,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1)学生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背诵。
五、感受诗的对仗工整。
1.这首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是数量对数量,“黄鹂”对“白鹭”是鸟对鸟名。诗人将它们对得多么工整啊!这首诗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对子,你能试着将它们找出来吗?
2.注意这些地方,再把古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六、总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课后自学的古诗《绝句》。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诗人。
四、解题。
五、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这首诗。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六、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要求: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七、汇报自学情况。
1.汇报朗读和自学生字的情况。书写生字。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讲了行船之快。指导朗读。
八、体会诗人心情。
1.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
2.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
3.试想: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怎么欣喜呢?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背诵。
九、总结。
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把行船写得惊心动魄,表达了诗人重新获得自由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十、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黄鹂千一闻猿声啼山河壮美
白鹭↓→←
绝句→千秋雪←生机勃勃里日见万重山心情愉快
(热爱)万里船
幼儿园大班《早发白帝城》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古诗意思:通过教学,使孩子们能够初步了解《早发白帝城》的诗意,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感受诗歌景象: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孩子们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白帝城、长江、猿声等景象。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指导孩子们学会用正确的节奏和语气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李白、白帝城、猿、小舟的图片或幻灯片。
古诗《早发白帝城》的配乐朗诵音频。
地图或课件,展示白帝城和江陵的相对位置。
知识准备:
孩子们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古诗,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可以提前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古诗:教师引导孩子们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如《静夜思》等,并提问这些古诗的作者是谁。(李白)
介绍李白: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孩子们对李白及其作品的兴趣。
二、学习古诗
揭示课题:教师出示《早发白帝城》的课题,并提问“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欣赏古诗:教师播放配乐朗诵音频,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理解古诗:
教师出示白帝城、猿、小舟的图片,帮助孩子们理解诗句中的意象。
教师逐句解释古诗的意思,引导孩子们理解整首古诗的大意。
教师提问:“你从古诗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朗读古诗
指导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语气。然后引导孩子们跟着教师一起朗读,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集体朗读:孩子们集体朗读古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上的错误。
个别朗读:请个别孩子上台朗读古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讨论与拓展
讨论感受:教师提问:“通过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拓展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地图或课件,向孩子们介绍白帝城和江陵的相对位置,以及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可以向孩子们介绍李白的其他著名诗篇,如《望庐山瀑布》等,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五、总结与作业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同时,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和阅读古诗,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尝试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向家人描述古诗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活动。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不仅能够初步理解《早发白帝城》的诗意和所描绘的景象,还能在朗读和讨论中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