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石灰吟教学反思

2025/11/0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石灰吟教学反思(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石灰吟教学反思 篇1

古诗,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因此,这节课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只有多朗读诗歌,才能更好掌握古诗。基于朗读,我设计了引用古诗导入-----初读古诗------再读古诗--------三读古诗--------四读古诗这样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根据《石灰吟》的诗歌体裁我引用同体裁的《游子吟》导入新课,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古诗的情境。在准确而有节奏地朗读两首古诗之后,点出本节课的所学古诗也是关于吟的这种诗歌体裁,那就是《石灰吟》。第二环节初读古诗,整体感悟古诗。首先,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抓住多朗读学习古诗方法提出朗读古诗要注意读准字音以及节奏,请生多读古诗。其次,明确《石灰吟》的`节奏,示范朗读古诗,再请生读古诗,读出了古诗的韵律美。在第三环节再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困难字词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整首古诗,在相机点击重点字词意思后,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大意。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第四环节三读古诗,结合图片,想意境,悟诗情。紧扣“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三个词语,让学生理解采制石灰的过程,使学生自然对石灰有深入的认识。抓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请生展开想象开采石灰的情景,告诉我焚烧石灰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石灰不怕磨难,不畏艰险的品质。抓住“粉骨碎身”请生展开想象石灰受的磨难,引导学生体会石灰的勇于献身清白留世的品质。第五环节四读古诗,融情感。首先指出这首古诗是托物言志诗,列举于谦的相关事迹,让学生对于谦的有深入了解。其次,请生交流对于谦的认识,在相互交流中,升华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再用饱满的情感读古诗。

本节课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对于诗情的领悟,没有进行一步步地深入,设计略显肤浅,并没有深入文本,整个课程有些华而不实,后来在几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修改,并在最后让学生利用刚才学习本首诗的方法,迁移到学习另外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竹石》。课后,让我深深地感到,古诗的教学更要做到扎扎实实。

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思考发言的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沉稳的倾听,恰当地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学得踏实,学得快乐。这点,也是我正在学习和继续学习的主要内容。

石灰吟教学反思 篇2

《石灰吟》是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诗,本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教学这课,感悟至深,是失败与失误让我收获了不少,成长了许多。

这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链诗篇。

六环节中,解诗题紧抓了“吟”一字,由吟入手,引入诗文,不仅复习了旧有的`《游子吟》,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古诗形式,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石灰吟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片断:

师:锤指什么?

生:敲打。

师:击呢?

生:撞击。

师:千锤万击呢?

生:千万次的敲打撞击。

师:仅仅千万字吗?

生:无数次的敲打撞击。

师:如果你就是深山里的石头,经历无数次的敲打撞击,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会痛得嗷嗷直叫。

生:我感到钻心的疼,似万箭穿心。

生:我一定早昏死过去了。

师:烈火是怎样的火?

生:熊熊大火

师:在熊熊大火中燃烧又是一种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吗?

生:被烤得面目全非,疼痛难忍。

生:无法想象的.疼痛,我曾经不小心被火烫伤过手指,那种疼无法用语言文字

来形容。

生:这真是生不如死啊!

师:那么石头是怎么面对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呢?

生:它毫不惧怕。

生: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若等闲。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石头不怕牺牲

生::石头身上有着坚强不屈的精神。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来读读这两句诗。

反思:教学一二两句诗时,我仅仅抓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反复诵读,想象情景,进行角色体验。学生把自己假想成石头,想象经历千锤顽疾,烈火焚烧这些磨难的痛苦,从而深切得地感受到了石灰的高尚品质。

石灰吟教学反思 篇4

这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思想感情,首先介绍了诗人于谦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在传授了一些咏物诗的知识,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整首诗明白易通,所以没有繁琐地分析,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石灰的样子以及烧石灰的过程。主要是反复诵读,积累内化,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古诗的意境和感情,并直到学生读好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教学时,我安排以下环节:

1、读诗,认识石灰。在把诗读正确之后,我让学生从诗句中抓住关键词语探索石灰不平凡的一生。有学生缺少常识,说石灰是经过“千锤万击”从深山开采出来的。我问:“那‘烈火焚烧’、‘粉身碎骨’又是怎么回事?”于是学生补充理清了石灰的生命历程:千锤万击(石块出山)→ 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水中浸泡),粉身碎骨(成为熟石灰) → (粉刷墙面),留下清白(美名)。

2、赏读,领悟正气。再读诗句,在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后,我问:从刚才所画的关键词语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有说“从‘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体会到了石灰的‘韧性’、‘坚强’。”有说“ 从‘粉骨碎身’、‘要留清白’,我想到了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在学生背诵“人生自古所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过程里,我写下“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并慷慨吟诵“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再读诗,让学生谈感受。“人活着,要顶天立地!”“清白,高尚,无所畏惧,这是大写人的标志。”

石灰吟教学反思 篇5

我觉得学古诗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以此拓展开,学习更多的古代诗词。

本文的两首古诗总的来说,意思还是很好理解的,那么对于这种通俗易懂的古诗该怎么教呢?我首先设计了一个简约的教学思路:

整堂课的教学循着: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在理解古诗时抓住学生不理解的字词,让学生理解,扫除学习障碍,如在教学《竹石》,我抓住“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破岩”山岩的裂缝处。“千磨万击”“坚劲”等词把握理解。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最后再体会作者的思路:前两句状物、后两句抒情。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竹石》、《石灰吟》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正是从它们相似的主题角度来安排的。第一首古诗学完,我采用由扶到放,让学生总结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石灰吟》,最后交流反馈中引向深入,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

但整堂课下来,本人总觉得在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境的环节中,没能把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那种借石灰之口——那种坚定意志没有在朗读中引悟给学生们,所以学生对于这两句诗的意境感悟不够深刻。还有在整堂课教学中没有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古诗教学还须进一步的实践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