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1
近来读了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觉得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看了这本书,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书中所折射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敬业精神,反思实践的能力都使我深深震撼。他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想尽办法减轻学生负担,他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把教变为学,而印象最深的,便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宽容,尊重,热爱,特别是对所谓的“后进生”的关注,更倾注了他很多的心血,他认为教育是一种个性化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老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
后进生,恐怕是最令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在他们身上花费的工夫不小,却收效不大,有些教师干脆最后放弃。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总结出了很多很好地经验。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要做好这些后进生的“第二套”大纲的工作,意思是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使他们惊奇和赞叹的东西”。
对这些阅读的材料,教师要精心挑选,甚至自己可以选编一些,像苏霍姆林斯基,他为了帮助一个叫费佳的后进生,自己亲自编了一本书《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在这本书中,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编了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并且他还为他搜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概有一百本书和小册子,后来又为他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二百本,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
在读的时候我忽然闪出这么个念头:是谁,制造了这些令人烦恼的.“后进生”?答案可能是我们大多数教师不愿接受的,但这是个铁的事实:如此令人烦恼,令人头痛的“后进生”,他们的制造者可能恰恰正是我们教师!由于我们一些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对于一些学生教育得不到位,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的“自尊感”、“进取心”、“对学习的爱”渐渐消逝,对待学习越来越麻木。其结果就是后进的越来越后进,教师也越来越烦恼。在这恶性循环下,美妙的教育过程对于这些“后进生”和“后进生”的老师来说,都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
而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后进生的一段话我觉得对每位教师都是有益处的,现摘录如下: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所以我认为,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尽量用艺术性的优美的言语打动他们,不能过于偏激,在对“后进生”充满爱心、耐心的同时,更需要一份智慧的思考,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轻言放弃。当我们做到这些后,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上,都将会盛开教育那欢快、灿烂的花朵,同时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学生也将会再次在心头一同共享那份教育的温暖。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是有限的。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教师应该有一桶。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作为老师更应该多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却让我受益匪浅,也深深地感动于他对教师,对教育的深刻剖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专业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同事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
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我所教给学生的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他的功之就是用他的终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与书籍接下深厚的友谊,与孩子结缘,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让时间控制在自己手中,让备课成为一种乐趣。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3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苦恼于如何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效果检查等一系列问题,终于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概括本书第60-65节的内容,我认为要解决好以上问题,苏翁给了我们以下建议:
一、教会学生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把“不断地记诵和死记硬背”称为“畸形的脑力劳动”,认为“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到发展。”因此苏翁肯定地说道:“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我们教师都深有体会,哪个学生阅读的多,那么他(她)的语文成绩就好,理解力也强。因此我们一定要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读思结合,让那些词汇变成美丽的音符,在孩子心中弹奏响诗的琴弦。但是阅读,也不能只读教科书,因为“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
二、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
记得刚踏上讲台的一段时间里,教案写得特别详尽,而且教学内容几乎能背下来。课堂上原样把准备好的东西一股脑倒给学生,并且指导学生做好笔记,不敢稍有疏忽,如果哪节课没有讲完,甚是遗憾。考试时,学生成绩不理想,便一再埋怨学生:“我都讲过了,你们为什么还做错?”讲过了,学生就一定学会了吗?读过《给教师的建议》才明白教师不能机械地进行知识搬家,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用自己的思考指挥学生,使学生折服和钦佩,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时间有限,要给学生多留思考的时间,教师必须精讲。“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在一节课上所需要的时间,不应超过5-7分钟。”“有经验的教师拿出5分钟、10分钟甚至15分钟,让学生去思考,精神集中地、独立地周密思考。”虽然我们的课堂时间不一定非得按这个时间分配,但我们一定要少讲让学生多练,每个学生都投入思考训练中,课堂注意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教师要做到精讲,还必须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这样教师备课时才能目中有人,才能抓住教材的重点,才能在课堂上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语文课堂上,哪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呢?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特别注意利用草稿本”。我们每个学生也有预习本,除了预习之外,还用来听写生字、默写优美句段等。以后这个本子可以让学生进行新词造句、美句仿写、概括提炼、内容分析等一些促进学生思维训练的活动,这样课堂效率或许会更加高效。
总之,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努力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把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展示给学生,从而完成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4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
承接着孩子的火星,这沉甸甸的分量和责任也提醒着自己,我也是带着追求做一位好老师的愿望来工作的,我和学生的愿望火星在学校相逢,这成了我努力想做到的:在专业上可持续发展。如果把工作生涯比作一篇高影响力的论文,那么过去的一年多教师经历则是开头的序和引言,而《给教师的建议》恰恰是质量很高的一篇参考文献,所以我得好好引用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方法。
关于专业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修养。一页页的读完,一点点地在体会心理学知识的身影。如利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提高阅读水平;利用多种记忆技巧提高学习方法;利用能力发展观让兴趣与挑战同在,提高后进生成绩。这些理论深入浅出的渗透到实践中,指导和启发着我,在后续的教学中膜拜学习,迁移到课堂实践中。
关于时间分配和阅读:每个阶段关注的点不同,想法也不同,在教四年级学生时间管理的课堂中,也引发了自己对时间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阅读二字点出了平衡时间的关键。整本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建议就是:阅读。
教师如何备好课上好课,阅读。你想上好一节课,不能仅仅是把这一节课要讲的东西罗列出来,或者绞尽脑汁去想课堂上的串词,这样的课上起来看似很好,实际上往往会忽略学生的'需要,忽略学生的课堂状态。好的教师注意中心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的脑力劳动。为了教好自己任教的学科要充分学习关于此学科的知识,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要讲的问题会游刃有余的多。学生甚至是后进生如何学习和阅读?对于一般学生,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边读边思考,边记边思考。对于后进生更是这样,要给他们提供单独的题或书籍,让他们逐渐体会阅读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阅读书目,自己收藏一定的书籍。此外,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教学质量,甚至德育教育也离不开阅读。
关于自我教育:作为教学新手,一直在反思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小学生对所有的老师都崇拜,而初中以后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受欢迎的老师要学识渊博,授课水平高,公正亲切有个性等等,对照下来任重而道远。不过在学校的大家庭中,每一位老师都有我要学习的财富,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学习,我才能更好的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教育,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然这篇工作论文的最精华部分还是在操作方法和设计,这些还需要在课堂时间中磨练,我会在这一百条建议的指导下继续努力!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