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篇1
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我认为这一堂课下来,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特别是引导同学们对“成长内涵”的理解都很到位。其中作者林海音的话表明:父亲的去世让她长大,以及四川灾区孩子在废墟上自强自立的图片,让学生心灵受到震动。其中朱言喆的发言让人印象深刻:他本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学习不是很努力,最近一次考试比较差,并因此引起了爷爷和爸爸吵架。这件事让他觉得很难过,因此他这星期开始就比以前认真多了。这件事说明他真的长大了,懂事了。同时,在学生表达见解时结合他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鼓励,这样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但是,课上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很不够,很多发言点都没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以后的课堂上这方面还得加强。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篇2
如果教师把课堂当作是自己展示的舞台,那么课堂上就不会有灵动的思维.如果教师不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你的课堂也就是你自己在唱独角戏.在本文中,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是相当简单的,重要的是文章两条线索。所以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为此,在课堂上,我利用时间的不同,来了解正在进行的事情是什么,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很清楚的明白了文章运用的插叙的写作顺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重点。
此外,本文中最精彩的一个亮点是,在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英子在毕业典礼中的想法:我们是多么喜欢长大,但是我们又是多么的害怕?这是作为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一个拓展延伸思维题。学生面对此问题,会有诸多的回答,但是却未必是积极的想法。教师必须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长大意味着什么?学生在学完本课后,都能感受到英子的父爱的伟大。所以学生的回答很让我感动:
一生说:我想长大,那样我就能够替自己的父母承担家庭的责任。父母为我们辛苦了一生,我要好好的孝敬他们。我也要自己好好的工作,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尽自己的一份义务。
一生说:虽然长大后不会快乐,但是我们也必须长大。既然这是一个自然规律,那么我们何必不去勇敢的面对长大,只要我们在老师和父母的教导下,锻炼了成长的本领,又何必畏惧长大呢?
一生说:其实快乐是自己创造的,我们现在的`快乐只是衣食无忧。但是一个人,只有长大了,你才能经历人生中的许多精彩,而且是自己创造的精彩,如果你永远是一个孩子,你不是枉来这一生吗?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只要你心中童心未泯,又何愁没有快乐呢?
学生精彩的发言,让我感到了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他们在和英子一同长大了,虽然他们的言行不一,但是毕竟是一个孩子,自制力是差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胜过任何的教育手段。只要教师抓住文章中对学生教育的切入点,把握好教育契机,无论从哪个角度,学生受到教育就是最大的收获。那么,教育的花朵就会长开不谢!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篇3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有“花”的地方可不少,可以说全文借“花”清晰地引出了一段段回忆。但有一处的“花”有点特别,那就是文章53自然段:英子到东交民巷寄钱出来后看到花圃中种满蒲公英,她高兴的想明天让爸爸也在花池中种满蒲公英。为什么英子会马上想到让爸爸也在花池中种满蒲公英呢?
这个问题是在与学生“走进英子与爸爸的几个小故事之寄钱闯练”学习环节时,一生突然提出的,当时学生反应很热烈,经过大家讨论交流,大致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爸爸本是爱花的人,文章34自然段写到“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自来水龙头,那器灌满水的喷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爸爸摘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所以想到让爸爸也在花池中种满蒲公英也是很自然的事。
一是英子已完成交代的事情,提个小小要求也是孩子家常有的。同时,在爸爸的'影响下,英子对花也有一种特别的情素,由此想到让爸爸也在花池中种满蒲公英作为小小的奖赏也合理。
一是英子闯练成功,先前的惴惴不安变为满心欢喜,从银行出来,映入眼帘的便是满花圃的蒲公英——这可是英子成功后看到的第一道风景,感觉当然特别美。不难想象,此时蒲公英已绽放在英子内心,且在她记忆中留香。因此让爸爸也在花池中种满蒲公英,珍藏这份美好的体验也好。
或许还有其他更深远的意味,只是觉得与孩子们一起走进文本联系生活,听听这朵花开的声音,也听听学生智慧之花悄然开放的声音,感觉很妙。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篇4
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因此,课前我划出课文主要的层断,上课时师先范读,学生再跟读,最后到个别读,效果还不错,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对自己的亲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写得而不露。”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父亲对“我”上学偷懒的.惩罚,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那就是严厉但不失爱心,情节是: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不过拿了五大枚铜板,破例让她坐洋车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棉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来,还给了她两个铜板。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父亲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这些上课过程我都较好地处理了,也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另外的教学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文章的两条线索:一条是爸爸爱花,另一条是毕业典礼。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后者是画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对于线索的把握,学生较容易把握,但书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亲情你们能谈谈吗?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学生虽然有个别发言的,但不够热烈,也就是说在拓展延伸这方面,老师引导的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从课文中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这堂课的不足之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