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第一课时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影子》第一课时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影子》第一课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积累词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练习朗读和默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设计
1、激情导入
爱让世界充满温暖,爱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因为有了爱,才使贫穷的人对生活充满向往,使犯错误的人有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使那些残疾人心里充满阳光,爱在生活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作家金波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童话般的爱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去感受爱的神奇力量吧!
2、整体感知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放声朗读、默读等)通读课文,读完后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对于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词典,也可以求助同学,还可以求助老师。)
⑵快速跳读课文,找出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并说说是什么使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变化。
3、主题探究
关于课文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下面两种说法,你能同意吗?你还有别的看法吗?简要说说理由。
①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②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师先进行方法指导: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适时启发。最后师生共同整理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
⑴生活中,爱无处不在。你在生活中接受过别人的真诚帮助吗?在生活中你有过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经历。
⑵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也许对爱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把对爱的感悟写下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学生写完后在班上交流。)
5、朗读训练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除了以情感人外,还具有美的意境和美的语言。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去感受文章那美的意境和美的语言。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
(先各自练读,再分好角色朗读: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萤火虫”的话。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最后,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
6、小结
这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更重要的是,这篇美丽的童话让我们体会到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纯真的爱。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结束新课。)
7、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的叠词,可带着句子抄写,然后反复诵读,作为语言材料的积累。
《影子》第一课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2、 学会写字7个、会读10个字。并能用生字组词。
3、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谈话导入。
1、 课前让学生唱歌。
2、 谈话:同学们、有一个活泼充满好奇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影子描绘得可有趣了。让我们一起走到他的影子世界去看一看吧。
二、板书课题、启迪思考。
1、 教师板书:影子。 谁认识这个词语? (影子) 有谁注意过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2、 让学生自由回答。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范读。
2、 学生自读、标出生字新词。
3、 指名试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
四、 学习生字新词。
1、 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影子。 挥挥手。 蹦蹦跳跳。 嘿。 主人。 小矮人。 竟然。 有趣。 捉迷藏。 )
2、 发挥班内小老师的优势、教认生字。
五、 分析字形、自习生字。
1、读一读字音。
2、 说一说记法:从结构、加偏旁。部首相加等方面帮助识记。
3、 让小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表演: (挥挥手。 嘿。 捉迷藏等动作)
六、 阅读、感悟课文、引导想象。
1、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我的影子有哪些变化呢?找出来再读一读、想一想。
2、 小组交流自由朗读的收获。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课文的方式、把课文中最感兴趣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 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在太阳底下做各种手的动作、让学生说说手的影子的变化。
5、 师: 说说你们手的影子的变化。
生: 我晃晃手、影子也晃晃手。我的'小手变成小兔、影子也跟着变成小兔。我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生; 影子一会儿跑到我的前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后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左面去了、它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生:接着笑着说: 影子就像自己的小尾巴、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师:是啊、影子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变来变去、真神奇!还有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呢?
6、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影子变化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7、 讨论: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可是它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七、 总结课文:
同学们、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你会从中发现许许多多的秘密呢!
《影子》第一课时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体验手影游戏的愉悦情绪;
2、动手探索影子形成的科学现象,初步了解影子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
3、大胆发挥想象,创造有趣的影子。
活动准备:
1、 台灯、手电筒、应急灯若干 布3-4块
2、 手影及镂空图片、树干、书本等若干,
3、 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以教师自编的`手影故事引题
2、与幼儿共同讨论手影形成的科学原理
a、 刚才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小动物是手的影子变出来的)
b、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教师小结:影子的形成是东西挡住了光就形成影子,如果我们把灯关了,看看还有没有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需要光的帮助。
3、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尝试手影游戏
a、提供各种工具及图片,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影子游戏
b、边玩边交流探索发现影子的科学想象
4、集中幼儿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a、你发现了什么?
b、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影子(借助图片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5、播放《皮影戏》片段,欣赏影子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加深对影子的了解
师:我们的民间艺人根据影子的现象发明了皮影戏,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6、与幼儿共同跟着音乐表演影子,结束游戏
活动延伸:
1、剪画影子,表演影子
2、制作并表演皮影戏
《影子》第一课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影子的特点,大致了解影子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2、在读文中学习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影子的特点,大致了解影子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在教室中看自己的影子。
2、让学生到操场上看自己的影子。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的影子》
二、学习课文
1、听读课文。(用班班通课件朗读)。
2、给文章标出自然段。
3、自己默读课文,想想没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4、找学生反馈。
5、教师相机引导小结。
(1)、我动影子也动。
(2)、影子忽长忽短。
(3)、影子忽前忽后,忽左忽右。
(4)、影子为什么会变化呢?————光源的位置不同。
6、跟着课件再读课文。
三、学习文中的生字。
1、根据课后的生字表划出文中的'生字。
2、学生自行认读,并说说认读的方法。
3、用所学生字组词,说话。
4、再读课文。
四、总结:
1、说说影子的特点,以及变化的原因。
2、熟读课文,熟识生字。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