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过新年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孩子过新年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孩子过新年演讲稿 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今年爸爸打算带我回爷爷奶奶家过年。腊月二十三是老家的小年,我听爷爷奶奶说起了春节的习俗,原来春节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过年,它是有故事的。
从前,有一只年兽。它喜欢到处吃人,因为怕热,只能在海底睡觉。这一睡就是一年。每到年底,它就跑出来吃人了。有一位丁奶奶打算对付“年”,这时,一位乞丐走过来,说:“给我点吃的吧!”丁奶奶给了他吃的`。乞丐便告诉她赶走年的办法。这一做,果然赶走了年。于是,人们叫这个为“过年”。这就是我们放炮、穿红衣、贴对联的由来。
说到包饺子,我便垂涎欲滴,口水流了三千尺。晚上,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奶奶一起包饺子。尽管我包的饺子很丑,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吃着自己劳动的成果,心里那个美滋滋的感觉就别提了。
老家的亲友家里都有贴福字,而且全是倒着贴,原来这样表示福“到”了。但是你如果想把福字贴在大门上的话,那可不能倒着贴了,因为这样代表着把福气全部都倒出去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进了人们的距离,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爷爷奶奶的介绍,我了解了很多春节的习俗,希望这样有意思的传统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幼儿园孩子过新年演讲稿 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一年又过去了,新的一年将要到来,又到了新旧交替的除夕夜。与前些年一样,我们一家人坐了七、八小时的小汽车,在除夕前回到了老家,只为在今天晚上与爷爷一同守岁、看春晚、看烟花。而我最喜欢的春节风俗,就是看烟花。
放烟花是春节的一个古老风俗。这个习俗,书上说可是来头不小呢。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年的怪兽,专在过年这天下山吃人,年年如此。这件事直到一位老者的到来才完全消失。在这天,老人独自面对年,他穿着红衣服,手里拿着一串鞭炮,把怪兽赶跑了。
而放烟花这一习俗,正是由放鞭炮延伸过来的.。对于较为胆小的我,放烟花是万万不敢的,只好坐在不禁止放烟花的老家屋顶看烟花在空中美丽绽放了。
天还没有完全被黑暗吞没,夕阳依然有余晖,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早已迫不及待地点好了烟花。随着第一声巨响,一个个小脑袋从屋里升到了屋顶,一双双黑眼睛紧紧地盯着窜上空中的那一束黄光。啪,点亮除夕夜的第一个烟花开放,不同色彩的花瓣在空中绽放,又凋零,缓缓落入最后的晚霞中,与天边剩余的奇异的颜色融为一体,也拉开了这个黑夜剧场的帷幕。紧接着,无数的烟花升入空中,不同类型、不同色彩、不同位置,把旧的一年最后的夜晚照得宛如白昼一般。
不知不觉中,烟花的声音变得稀疏起来。夜深了,夜幕渐渐归于沉寂。现在空气污染变得十分严重,到处都禁放烟花了,或许明天老家也看不见这一胜景了。环境诚可贵,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不也是很重要吗?
幼儿园孩子过新年演讲稿 篇3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欢庆元旦”。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又是一年。上周我们将依依不舍的送走难忘的xx年,欢天喜地的迎来崭新的20xx年。上周日就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元旦节。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欢庆新年。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德国人在元旦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似锦,春满人间。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习惯,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山顶面对冰天雪地,大声歌唱美好的生活。我们也将用自己的方式来欢庆元旦,献给敬爱的老师一杯清茶,送给挚爱的父母一句暖语,都会使我们的节日气氛更加温馨,更加融洽。
在此,我代表五一班的全体同学,祝愿老师们生活幸福,福寿安康,祝小朋友们全面发展,茁壮成长。;一元即始,万象更新。亲爱的同学们,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人生将进入新的征程。一切都是新的。而我们,也将迎来我们的期末考试。同学们,期末考试就好像是老师和家长对我们进行的大阅兵,我们要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接受来自师长们的大检阅。新年有新气象。我们更要加倍努力,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复习好各门功课,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最后,我再一次祝愿同学们节日快乐,成长快乐!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幼儿园孩子过新年演讲稿 篇4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在我的家乡大同,每年不同的节日习俗总会吸引我们这些孩童的目光。不过大同最值得一提的,也是最红火的风俗便是春节风俗了。春节一到,家家户户欢声笑语,肉菜飘香,鞭炮齐鸣,里外一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是年”。是啊,一过腊月门,我们就开始了备年货。腊月二十三便是我们北方的小年。到了晚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个不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谈笑风生。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一天,一家男女老少不管多忙,都会放下手头事,开始拆洗被褥,洒扫庭院的忙活。妈妈说,这有扫除噩运之意。我一听便赶紧把自己的房间收拾的井然有序、纤尘不染,为的是能博个好运气,虽然累并快乐着。
转眼便是大年三十了。一大早,我们穿着新衣服贴春联;除夕晚上,“爆竹声声辞旧岁”,全家人围坐一起吃着香喷喷的丰盛的年夜饭,看着精彩的晚会载歌载舞,并一起守岁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家乡的`元宵节总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是我心目中最有特色的日子了。白白胖胖的圆滚滚的小汤圆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娃娃飘起来又落下去,在每家每户的锅里翻腾着,打着滚。汤圆固然诱人,但对我来说,还是放烟花、游花灯更胜一筹。
当黑夜缓缓伸出它的“手”,探向人间大地的时候,吃完汤圆的我们便下楼,燃放烟花爆竹。一朵朵美丽的礼花,光彩夺目腾空而起,在天空中闪烁、爆炸,宛如在黑色的幕布中释放出华丽的翡翠流苏,我们欢呼着跳跃着,欣赏璀璨的夜空中绚烂绽放的烟花。你看:那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烟花,时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开;时而像彩蝶翩舞、巨龙腾飞;时而像火树灿漫、虹彩狂舞,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城市的夜空被焰火照亮了、染红了……
“正月十五闹花灯”:登城墙、赏花灯、转旺火、品美食,素来是家乡人欢庆元宵节的习俗。东风夜放花千树,华灯似海人如潮。登上古都城墙,穿梭在灯会里的时候,眼前只有那流光溢彩的灯,黑夜的孤寂已全然不存,花灯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却都令人欢喜。这边是有着尖尖耳朵、尖尖鼻子的卡通小老鼠灯,还一动一动地给我们拜年;那边是小巧精致的莲花灯,叶子上白里透红,小巧可爱,闪着明亮的光;远远看去,最多的还是那圆溜溜的大红灯笼,红当熠熠、流苏飘摇……
春节的习俗在中国北方虽都有些许不同,但也是大同小异。在我的记忆里,家乡春节的传统习俗,永远充满幸福、快乐、甜蜜、温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