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教师心得体会

2025/11/06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教师心得体会 篇1

第一,保持一颗简单纯洁的心。很难。的确,只有那些把教育当成信仰,不为名利而工作,只为自己而工作的人,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纯粹的人民教师,不会锈心。在李镇西老师写的《和孩子一起编织生命的故事》里,孩子是一个故事,我们帮他编织。其实每个老师的一生也是一个故事。是否精彩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就是写一部剧,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还是要写诗,优美简洁,优雅简洁?还是写成散文,从容,沉重,意味深长?还是单纯的文笔乱七八糟,杂乱无章,平庸乏味、这取决于我们自己。优秀的老师和平庸的老师的区别在于坚持,或者说坚持。每个人都有理想和热情,但优秀的老师能持之以恒,平庸的老师则因年龄或挫折而消沉,内心开始生锈。我真的需要提高警惕,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第二,要加强学习。人,就要不断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学高当师。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想象一下,即使在假期,孩子们也在忙着学习这个和那个。作为老师我们怎么能不学习呢?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我们周围的事情也在日新月异。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回答。我们不能什么都掌握,但至少要试着了解一些。作为老师,不能停留在“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一桶水”的旧观念上。而是要进化成老师所拥有的知识。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好策略。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他们要处处充实自己的知识,时刻“充电”自己,对知识有取之不尽的渴望,不断超越自己,用“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理论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第三,一定要学习!一个有见识的老师可以应对教学的'变化,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国内外所有的大师和哲学家,无论古今中外,都把学习和研究看作是一个修身养性的问题,一个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满足自己、甚至取悦自己的问题。只有自我修养提高了,才能不遗余力地去提高、丰富、满足、愉悦他人,即“自己的修养,自己的素养”。书有自己的金屋,书有自己的颜如玉。教师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在书中找到自己,充实自己,然后作为一个真正的读者走上平台,新的教育就由此开始。所以,“为自己读书”要从老师做起。

小学教师心得体会 篇2

记得工作了两年后的我,曾经在学生对教师测评中看到了学生对我这样的评价:没想到她还真的信童话?我一时恍惚,不知如何应对这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后来在和学生聊到这件事时,我总会说,那天晚饭本来应该吃两碗饭的我竟然只吃下了一碗。学生会哄堂大笑,但我知道我的内心开始思考我的职业于我到底意味着什么。我突然反问自己:作为一个教儿童文学的老师,连自己都不信童话的美好,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呢?

我当然知道人生绝不是童话,每一个学生也千差万别。

作为一个曾经的学生,也曾经历过南北方不同教育环境差异的不同的学生,当我面对班级里所谓差生时,我显得没有那么惊慌。

一个有特长但是性格比较内向、有抑郁症倾向的学生深夜突然发短信给我,问我:曾经觉得人生中最暗爽的事是什么?我一时有点窃喜,这个刚刚接班还不太熟悉的学生,我正苦于不知道如何与她沟通,平时她眼神中的躲避让我不敢轻易找话题切入。我领会她的意思,立即大爆自己的糗事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短信来去十几条,并当下约好明天趁我晚值班和她面谈。见面一谈才得知原来她苦于和宿舍同学不知如何打交道,干脆想一走了之,甚至还询问了某旅行社的东非探险之旅。结果父母以金额巨大为由反对,她低下头默默的对我说说,其实我如果回不来了,保险公司会给我父母100万的,这些钱也足够我父母生活了。我一听话锋不对,立即劝她说,你知道吗,对于爱你的人来说,你是无价的,什么也换不回来的。她很疑惑的说是吗,我说当然是。

我开始和她讲述了自己读书时的事。从小学读书时刚进城里读书时第一次坐到有暖气教室时的睡着了的糗事到初三因为上课看小说,被逮住。从北方到南方读书的不适应最后谈到了宿舍里曾经有过的小故事。慢慢的,一个晚上下来,我们更了解对方,也更信任了对方。

其实,我知道,所谓的差生,或者是属于后知后觉的人,或者是不符合、不适应现在评价体系的标准,但并不是说差生就是笨蛋傻瓜低能,没有希望,而是充满绝望的人。

但是,如果看其他方面,比如发型设计,有的同学只要看一眼,比划几次就能做出美轮美奂的发型。比如体育,很多学生初中就开始给班上拿奖牌了,平常难得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青睐,可是到了运动会,她就是班上的骄傲。

可是,遗憾的是,我们不拿体育来评判学生,我们也不考美发知识。可是得知老师生病时,唯一一个发过来短信问候的也正是她。把时间轴拉长了看,有些人并没有当时学校和教师认为的那么糟糕。

班级如同交响乐团。不同的人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在恰当的时候发出恰当的声音,因为乐队的价值和意义不是取决于首席小提琴手,也取决于其他乐手的表现。社会像是交响乐,我们不但需要其他乐手的存在,更需要欣赏其他乐手,才能更好的配合,不然,如果只认可第一小提琴手,如果个个都想争当第一小提琴手,可以想象这样的乐队最后会奏出什么曲来。乐队如此,教育也是如此。

我一直谨记着:上学不等于受教育。我们不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碎片,而是要培养独立人格和思辨精神,以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小学教师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语文学科校本教研观摩活动。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由衷地有一种“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到底什么是语文教研、语文教研怎么研”,直到今天我才恍然大悟!下面,结合我以往的教学实际,谈一下我的收获。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以《匆匆》这篇课文为例,给我们呈现了一次高水平的语文教研活动。组长侯典珠老师为我们解读了《匆匆》这篇教材,他所讲的主题是“解读《匆匆》文本定位教学核心价值”,用简短的四个字解读了教材,即“形散”、“神聚”。侯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教学的核心价值。在我以前的教学中,总感觉一节课都不够用的,听了侯老师的演讲,我找到了“病根”——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繁而杂,没有一个核心的目标。我们都知道一篇课文有很多教学目标,但是如果一节课中“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话,没有定位教学的核心价值,老师讲的是真累、学生还学不到真东西,这堂课就失去了意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小而精,定位教学核心价值,实现高效课堂。五年级语文组的其他老师,都围绕着以上主题,对侯老师的发言做了补充,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侃侃而谈,整个教研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要学习侯老师这种推陈出新、严格认真的教学研究态度,相信我们这些语文青年教师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小学教师心得体会 篇4

最近,我校组织了一次数学教研活动,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具体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活动过程是先让所有数学任课教师听四年级一名数学教师<正好是笔者>的一堂公开课,然后所有数学任课教师针对这堂公开课畅谈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对转变教学观念的看法,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结果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褒贬不一,酷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境。首先我们来看该堂公开课的案例中的几个环节。

一、猜一猜,估一估

师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模型,让学生猜一猜各个三角形的内和是多少度,学生竞相猜测,大胆发言。

师: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呢?

二、量一量,算一算

让学生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算出和,由于测量误差,结果出现了不同三角形甚至同一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虽比较接近但答案不唯一。

师:不同同学测出来的度数都是近似数,都有误差,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有准确值,答案是否唯一呢?

三、想一想,议一议

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寻求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的准确值,师巡视,参与各小组讨论并引导,全班交流。

师:既然我们各小组都想出了自己的好办法,那我们就开始动手操作吧!

四、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

通过各小组操作再讨论,总结出操作程序和最后定论,找出不同方法的小组代表在班内演示,边叙述方法和结论。

法<一>剪——拼图(略)

法<二>折——拼图(略)

全班达到共识后,师生共同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xxxx。

五、用一用,拓一拓

xx我会填

<xx在一个三角形中,∠xxxxxx,∠3﹦25°,∠2﹦()°。图(略)< p="">

<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7xx,另一个锐角是()°。

<3>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最多有()个钝角。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xx,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师:先独自尝试解决,然后小组交流做法,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六、谈一谈,说一说

让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在本节的收获,说一说自己的困惑,然后各小组提出本小组的困惑,全班交流。

本节课只是笔者通过借鉴名师点拨以及汲取各级各类优课经验,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罢了。暂且不谈该节课是否符合课改要求,让我们先来敬听细琢老师们针对该课所引发的争议吧!

A、老师:整节课,学生始终处在一种亢奋状态之中,情绪被激发,课堂被激活,气氛异常热烈,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轻松愉快,“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B、老师:这节课虽是一堂新理念课,但只是花架子,不实用于我们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因为农村孩子受家庭环境、学校各方面配置等因素影响,自身学习素质大多比较差,再加上农村师资队伍薄弱,“戴高帽,套虚路”,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掌握。再者,这种新理念课在农村虽然大力提倡,但只有在评选“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能手”时才用一用,摆一摆,真正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习惯于“复习、新授、巩固、作业”这样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农村想彻底搞课改,难呐!

C、老师:像这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互贯穿地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求知,在合作中创新,在质疑中问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拓宽思路,获取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意识。

D、老师:我也经常尝试新课改,但令人担忧的是,在课堂上异常活跃的学生,面对习题,却紧锁眉头,无能为力;可是按“老模式”上课,学生对习题的解决却是一帆风顺,势如破竹,这是问什么呢?

E、老师:以前的“一支粉笔定课堂,老师讲完学生忙”的教学模式的确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意识,站在讲台上的老师现在走向学生,共同来参与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这种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民主”在课堂上却显得“一片混乱”,有些学生在“乱”中探究新知,可也有些学生在“乱”中“乱”,看热闹。课堂改革,有利有弊。

……

且不论熟是谁非,聆听了老师们将信将疑的言论,笔者认为,在农村实施新课程改革,道路漫长而曲折,困难重重,尤其是那种坚如磐石的“老教法”一直禁锢着一些农村教师的头脑,因为知识和技能一直统率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最担心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弱化,他们认为一堂课成功与否,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学的东西,是否能顺利地解决习题。但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要关注知识、技能,又要关注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这些要求绝不是靠一节课、一学年能完成的,可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体现这些目标,才能真正实施新课改,实现教育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