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找找好朋友教案

2025/11/08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找找好朋友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找找好朋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3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大灰狼头饰、幼儿操作材料(数字、拼插若干、糖葫芦图片、作业纸若干)

(2)幼儿已掌握2的相邻数

[活动过程]

一、复习2的相邻数:

1、小朋友,森林里盖了几座漂亮的小房子,看!(课件)出示3座带有门牌号的小房子:一点不整齐请小朋友给它们排排吧!

(1)提问:你怎么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2)小结:

按窗户多少:两个窗户的在中间,比两个少1个的是几?1排在前面;比两个多1个的是几?3排在后面

按门牌号:2排在中间,比2少1的是几?1排在前面;比2多1的是几?3排在后面

2号房子的邻居是几和几?2的好朋友是几和几?

二、新授3的相邻数:

房子盖好了,小动物们住进来了!它们要去采花装饰房子。

小兔子采了3朵花,猜猜小老鼠和小猴子采了几朵?(幼儿操作)

小老鼠比小兔子少一朵,是几朵?比3少1的数是几?(2)排在3前面

小猴子比小兔子多1朵,是几朵?比3多1的数是几?(4)排在4后面

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2和4)

原来,3和2一样,也有两个好朋友,比3少1的,是它的小邻居,排在它的前面;比3大1的,是它的大邻居,排在它的后面

三、游戏“找朋友”巩固:

我要找朋友了,请你把找到的数字宝宝举起来,告诉老师。

(1)出示数字3,问:“小朋友,我问你,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

要求幼儿完整回答:“3的好朋友是2和4。”为什么?请你把它摆出来。

个别检查:你是怎么摆的?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比3少1的数是2,排在前;比3多1的数是4,排在后。

(2)出示2和4,问:“小朋友,我问你,2和4是几的.好朋友?”要求幼儿完整回答:“2和4是3的好朋友。”

四、幼儿操作“做糖葫芦”进一步巩固:

小朋友们玩得高兴吗?小动物们也要来玩了,我们给它做点好吃的吧?看!是什么?(糖葫芦)

(1)讲解操作要求:

纸上面画有一些棒棒,中间棒棒下有个数字3,在它上面粘几个糖葫芦?(3个)比它少1的是几个?(2个)粘在它前面;比它多1的是几个?(4个)粘在它后面。做完后看一看,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告诉老师。看谁做的又对又好。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比3个少1个是几个?粘在前面;比3个多1个是几个?粘在后面。

(做完后)请小朋友举起来,让我检查一下对不对;

小朋友看一下,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

五、结束活动:

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激发幼儿下次学习的兴趣,大灰狼肚子饿了,它闻到香味出来找吃的,小朋友不要害怕,每人拿1个数字贴到胸前,找你的好朋友帮忙,大灰狼就不敢抓你了。它想吃3,那么贴3的小朋友赶紧找你的好朋友.。(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找到了拉起手来,大灰狼就不吃你了。谁找错了,大灰狼就抓走你。老师来扮演大灰狼,开始游戏。(游戏几遍后),到院子里去做这个游戏,自然结束。

找找好朋友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一一对应关系。

2、发现物体、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在娃娃家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小手套和小袜子。

红、绿两个玩具筐。

活动过程:

1、利用娃娃家中(或幼儿自己的)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袜子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关注,教师:"小娃娃们要出去玩游戏,可是找不到一样的袜子和手套了,谁能帮他找找呢?"

2、提示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将小袜子放在红筐里、将小手套放在绿筐里、在小筐上贴上相应的标志,等等。

3、找出成双成对的袜子、手套。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拿出一双袜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请幼儿寻找另一只。

4、也可请幼儿找错或创设有错的问题情境,请幼儿观察、辨别手套、袜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对幼儿说:"我觉得对吗?"如果幼儿认为不对,可以接着问:"你们说说它们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边说边指出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几只小袜子是好朋友呀?"鼓励幼儿尝试点数1、2。

6、教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两个好朋友不分开呢?"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并动手尝试。如果小夹子夹上,把一只袜子或手套放在另外一只的嘴巴里,把两只袜子卷在一起放在小盒里。在幼儿完成后,教师给予鼓励:"小朋友真能干,小娃娃谢谢你们!"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143页。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找找好朋友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及尝试操作,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丰富幼儿的词汇。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

1.活动的图片若干份。

2.大、小皮球各1个3.糖、苦茶、沙子、海绵、棉花、木块。

活动过程:

一、 指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我要请你们用耳朵听,试试用手捏捏、拎拎,用眼睛仔细观察,我们一起来发现很多的小秘密,好吗?请幼儿第一次尝试,利用实物,通过各种器官,让幼儿在尝试中理解大与小。如,出示大小皮球,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们一样吗?

对,他们一个大,一个小。大和小是一对反义词。请幼儿分别听教师两次拍手的速度、尝糖和茶的味道、捏木头和海绵的硬度,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尝试说出快和慢,甜和苦,软和硬,轻和重四对反义词。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尝试说出相反的词语。

如,图片上有什么?它们一样吗?通过观察,说出相反的词。如:冷-热、厚-薄、粗-细、高-矮、上-下、胖-瘦、罴-白、哭-笑等。

三、通过游戏,巩固掌握反义词,加深印象。

游戏一,教师说出一个词,请小朋友说出它的反义词,并且要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可先示范大和小动作。

游戏二,幼儿手拿图片去找与自己相应的图片。并且说出图片上的相反词。

注意:教师可根据幼儿情况,启发幼儿说出一些新的反义词。如:好-坏、前-后、左-右。

教学反思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动手动脑的'机会,以物品拟人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但幼儿对茶壶、水杯、锁、钥匙等较感兴趣,对笔、纸、围巾、手套不是很感兴趣,我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准备一些较有新意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改变一下儿歌的内容。在学习儿歌内容中利用图片加深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并加入了汉字,将口头语与书面语结合,培养幼儿对于汉字的兴趣。在最后一段中以全球最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为切入口,将作品的句式做了改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并把语言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幼儿注意力集中,也很感兴趣,在活动结束后应加上活动延伸:收集一些资料反映环境的恶化,让幼儿深入的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找找好朋友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找出事物外形、颜色、功能等明显特征,发现相似之处,进行简单的分类。

2、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感受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满足。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的分类经验。

2、材料准备: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小手套和小袜子;红、绿两个玩具筐;乐曲《找朋友》;幼儿用书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同特征。

2、活动难点:发现环境中物体、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四、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发现物体相似之处。

(1)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娃娃家中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袜子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关注:"小娃娃要出去玩游戏,可是找不到一样的袜子和手套了,谁能帮他找找呢?"(2)找配对。

找出成双成对的袜子、手套。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拿出一双袜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请幼儿寻找另一只。

(3)找错误。

创设有错的问题情境,请幼儿找错,观察辨别手套、袜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对幼儿说:"我觉得这两种一样,你们觉得对吗?""你们说说它们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边说边指出不一样的`地方。

2、根据明显特征,进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1)袜子、手套送回家。

提示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将小袜子放在红筐里,将小手套放在绿筐里,在小筐上贴上相应的标志。

(2)游戏:找朋友幼儿听着音乐,找找与自己某一特征一样的朋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我们都是女孩子,你是我的好朋友。"或者:"我们都穿着红色的衣服,你是我的好朋友。

"3、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