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诫子书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诫子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3、概括主题,感受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熟读并背诵课文。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导入。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
2、正音正字。
fú yín zào
夫君子之行 淫慢 险躁
3、全班齐读。
(三)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3、概括主题,感受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四)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参见:教材P81注释① 《学法大视野》“作家名片”
(五)熟读课文
1、分组朗读。
2、全班齐读。
(六)翻译课文
1、学生在书上作注解,自主翻译。
补充注释:
行:品行,行为操守。
修身:涵养德行。
宁静:静心专一。
成学:使学业有成。
遂成:最终,终于。
(七)积累文言词汇
1、师生一起概括重要文言词语:行、俭、淡泊、宁静、致、广、成、淫慢、险躁、驰
2、学生齐读。
3、指名说出这些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然后全班复述。
(八)概括主题,感受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1、齐读课文。
2、师生一起概括主题。
本文作者通过恳切的言词,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3、启发学生谈自己接受父母教育的经历和体会。
4、概括课文和学生经历,指出“淡泊”和“修身”对人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行。
(九)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文言词汇的积累和课文主题。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做《学法大视野》。
诫子书教案 篇2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诸葛亮及其创作《诫子书》的时代背景。
2、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
1、学生借助资料了解诸葛亮及其创作《诫子书》的时代背景。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标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
3、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为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正音释义。
4、组织学生倾听《诫子书》的配乐朗读并注意其节奏、语速和语调。
5、学生朗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把握其主要内容。
三、展示交流
1、诸葛亮创作《诫子书》的背景。
我所了解的《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重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1)非志无以成学。学:名词,学业。
(2)非学无以广才。广:动词,扩展。
(3)非志无以成学。志:动词,立志。
(4)夫学须静也。学:动词,学习。
3、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
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四、合作探究
1、出示探究问题:
(1)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
(2)诸葛亮认为澹泊和宁静有怎样的作用?
(3)诸葛亮认为应该怎样求学?
2、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
(1)要从澹泊和宁静狠下功夫。
(2)澹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
(3)要宁静,要有志向。
五、拓展延伸
1、拓展问题:
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2、教师点拨:
淫慢不能振奋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将随年岁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从而无用于世,悲守穷庐。
六学生小结:
组织学生以“通过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我明白了……”的形式谈学习感悟
七、检测训练
1、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
(2)非志无以成学。
(3)夫学须静也。
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2.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停顿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诸葛亮写《诫子书》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培养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间透露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板书:谆谆告诫、修身自学】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前一句的关系是?
明确:阐述静的`价值和作用。【板书:静】
3.后文诸葛亮又从哪些方面教育儿子?
明确:正反两个方面。正面论说:学、才、志的关系。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学又要以静为前提。反面论说:从“淫慢”“险躁”两个反面来论述“静”与“俭”的重要性。【板书:学、才、志】
4.最后一句在议论之中加入抒情,表达了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确:教导儿子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教诲的殷切之心。【板书:惜时】
5.回顾整篇文章,《诫子书》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这些方面中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修身、治学、惜时,静、学、才、志。静放在首位,学、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养德,只有道德品质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学成才,否则即便有很高的才学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关于诸葛亮的背景资料和影视片段。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五)小结作业
请学生思考并总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句的现实意义以及自己有何影响和借鉴。作业: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谈论修身治学道理的家书,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较强的论说性,所以本课着重向学生讲解了“静”的重要性,以及“学”“才”“志”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并在学习生活中以此来要求自己。
诫子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和《三国演义》这部电视片的举手,断断续续地看过也行。相信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呢?谈谈你的看法,交流对其中人物的印象。
2.师:提到诸葛亮,大家两眼放光。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诸葛先生的形象。
3.师介绍:《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诸葛亮的: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慨!小说在别的章节中还提到:请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大家在电视中看到的由唐国强演绎的请葛亮就能感觉到:果真是气度不凡。请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从三国至今,虽历经1700多年.仍为世人称颂,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诸葛亮,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出示课题1)
二、走进诸葛亮
1、首先我们一起看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剪影(第2张幻灯片)找一生读
看完了诸葛亮的人物剪影,我想同学们一定也非常的钦佩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事家、政治家,下面我们看看唐朝的“诗圣”杜甫在《蜀相》中是怎么才评价他的(第3张幻灯片),在大诗人陆游的心中,也只有诸葛亮才有于千钧一发之时,化解危机的锦囊妙计。(第4张幻灯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道不尽对这位先人的崇敬和敬仰。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诸葛亮先生的《空城计》(第5张幻灯片)
2、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书写了人间传奇,他的一个个经典之作甚至只言片语,犹如苍穹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成就了他无人企及的智慧传奇。这样的大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他对儿子的教育上。54岁的诸葛亮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正所谓:“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封信。(第6张幻灯片)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一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第7张幻灯片)
注意(1)生字夫(fú)
澹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2)停顿(第8张幻灯片)
扫清了拦路虎,前进的动力就更足了,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集体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父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的,虽然只有86个字,但字字都是智慧,请同学们参照课下注释和老师黑板上的提示,来疏通文意。(第9张幻灯片)。
2、由于我们初一的同学刚刚接触文言文,积累的.文言词汇比较少,翻译起来还是有难度,看到大家紧锁的眉头老师就知道你们遇到难题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译文。(出示第10、11幻灯片)了解了这封信文意之后,我们更加的体会了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诫子书》,同时思考黑板上的问题,读完之后小组讨论。(出示第12张)
【明确】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3、《诫子书》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和要求。它是几千年前的话,对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你怎么理解?(出示13张)
4、《诫子书》中的话,有很多人一直奉为座右铭,时时的警醒自己。我想同学们也很喜欢这里面的名言警句,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加以背诵最后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的积累,与你们共勉。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