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科学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孩子对水则怀有及其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爱水,爱玩水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和认识水的活动,把孩子们无意识的戏水引导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认识探索过程,提高了了幼儿的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活动三:讨论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高人、矮人的游戏,感知物体的高矮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把2~~5个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有序的排列。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高矮不同的纸筒5根。(5组,每组一份)
2、《高人走、矮人走》音乐带,录音机。
3、小动物头饰或玩具悬挂于高处。
4、钻圈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高人走、矮人走。
师: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列“高人、矮人”号火车,你们想坐吧。
好,请小朋友一起排好队上车吧,程老师做火车头,我说“高人走”,你们就学高人,我说“矮人走”,你们就学矮人。
放音乐,小火车出发了。
二、幼儿操作活动:比高矮。
1、师:小火车到站了,请小朋友到程老师旁边坐下,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小纸筒)
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请小朋友 帮这些小纸筒排排对,排队前有个要求,要让它们站着排队。(幼儿自由排序)
2、出示一组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序。
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组小朋友是怎样来帮小纸筒排队的。还有什么办法?
3、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给小纸筒排一次队,这次排队,老师还有要求,请小朋友听好了老师的要求来排。
(1)从高到矮排。 (2)从矮到高排。
4、师:刚才小朋友给小纸筒排了队,现在程老师也来给它们排排,小朋友看看我排的对吗?哪里不对?
小结:原来不管给什么东西排队,都要在同一个平面上。
三、游戏。
1、小朋友刚才帮小纸筒按高矮排了队,那除了纸筒有高矮,
我们生活中你觉得还有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是高的?什么
东西或什么人是矮的?那高的人有什么本领呢?
2、老师这里有个游戏,想请小朋友玩玩,小朋友看这里有
什么?这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小朋友自己拿,拿到了
老师就送给你。
提问: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拿的到,有的小朋友拿不到呢?矮的小朋友怎样才可以拿到礼物呢?快想想办法。
3、师:原来个子高真的`有好处的,可以构得比别人高,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矮的人呢,他们有什么本领?
这里啊老师也准备了一样玩具,小朋友看看这可以怎么玩呢?那由老师来和小朋友比赛钻山洞好吗?
提问:程老师为什么会输。
原来矮人也是有好处的,他们比较小巧灵活。
4、小结: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高有矮,他们都有自己拿手的本领。比如高的人可以拿到高处的东西,可以修电灯,可以打篮球等,矮的人比较灵活,可以很快的钻过山洞,到矮的地方不会撞到头等。
四、结束活动。
师:我们小朋友也有高有矮,我们一起出去比比谁高,谁矮好不好?
听《高人走,矮人走》音乐出教室。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弹性(能变形、还能恢复原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2、学习用铁丝在筷子上缠绕铁丝的技能。
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在他探索中的发现和感受。
二、活动准备:
材料 1:皮筋、松紧带、小气球、海绵、尼龙袜、弹簧(每组一份)
材料 2:橡皮泥、铅丝(细铁丝)、硬纸板做的小丑头、小动物头等、圆筷子(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缠绕铁丝用)
三、活动过程:
1、呈现材料1,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玩玩桌上的东西,感知发现弹性。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提问一些幼儿,让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知
)如:拉皮筋会变长,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捏捏气球,会扁下去,松手又鼓起来等。
教师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小结:有的东西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不用力时又恢复原样,叫物体的弹性。
2、幼儿再次进行操作(请幼儿换着玩一玩,对每个东西都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
3、弹性的利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
你平常见过什么利用弹性的物品?有什么用?
(根据幼儿的回答,或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服,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东西真有用。)
4、幼儿制作弹簧小玩具
(1)出示自制的弹簧小玩具,玩一玩,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示范怎样缠绕铁丝,辅导时也要重点辅导幼儿将铁丝紧紧地缠绕在圆筷子上做成弹簧。
(3)幼儿玩一玩自制的弹簧小玩具。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熟悉哪些科学家并讲讲他的事例。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科学家事迹。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画像,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板书课题,自由读课文来认识一下这位科学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把喜欢的词语抄在自选词句栏中。
2.通读全文标段弄清段意,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
三、深入精读。
1.再读文,从每件事中可以体会出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阿基米德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爱动脑筋?
学生找3到14段有关语句回答,师追问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
学生:阿基米德沉着、冷静、果断。
师: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
学生:练读,汇报读。
师:为什么阿基米德说是太阳帮的忙?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或课前实验谈谈。
师:在这里你明白了阿基米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他善于观察思考,并利用科学原理战胜了敌人。
2. 读15到20段,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学生读完汇报:罗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阿基米德。
画出最使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谈你的感受。
学生:“阿基米德那么专心??抬起头来??”从他的行为中感受到他全身心地投入钻研的.状态。
学生:“等一下??没完呢!”面对死亡他毫无畏惧,还关心自己的几何定理,可见他热爱科学胜过自己的生命呀!
学生:罗马士兵太残忍了,阿基米德求他等一下都不行,竟让璀璨的科学巨星带着遗憾陨落在他的利剑下。
四、回归全文。
再读全文,说说从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推荐阅读阿基米德的其他故事。课件出示:
1.金冠之迷 2阿基米德的成就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