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数学教案

2025/11/11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谈话: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

明确:(1)我们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四种立体图形。

(2)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围成的;圆柱、圆锥分为另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

导入:今天我们就分类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回顾与整理

1.长方体与正方体。

(1)长方体的特点。

①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②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正方体的特点。

①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②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

③正方体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与圆锥。

师:你对圆柱与圆锥有怎样的认识?(生自由回答)

预设

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的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圆。

生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生3: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生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生5:测量圆锥的高时,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

……

3.观察物体。

师:关于观察物体,你有哪些经验和感受?

预设

生1: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生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图形不一定相同。

⊙典型例题解析

课件出示例题。

下图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木块。在下列物体中既能堵住圆形空洞,又能堵住方形空洞的是()。

分析这是一道具有实际意义的题。例如某处有洞漏水,我们要用器具将漏洞堵住,选择不正确将无济于事。

经观察不难发现圆柱B符合条件。它从上往下看(俯视图)是圆,从正面看(主视图)或从侧面看(左、右视图)是正方形,所以应选B。

解答B

⊙探究活动

1.出示探究内容。

有一个正方体,先将它的表面全部涂上红色,再把它切割成27个小正方体(如下图),在这些小正方体中,一面涂红色、两面涂红色、三面涂红色的各有多少个?

2.动手操作。

3.汇报操作结果。

一面涂红色的有6个,两面涂红色的有12个,三面涂红色的有8个。

4.思考:一面涂红色,两面涂红色,三面涂红色的小正方体分别在原立体图形的什么位置?

明确:(1)大正方体被切割成小正方体后,一面涂红色的是大正方体每个面中间的那一块(如A处)。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概括分数可以化成小数的规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并能正确的进行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

二、教学新课

1、让学生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1/21/3.3/42/55/68/153/22

5/82/97/101/129/144/253/40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三、引导观察

(1)观察两个框内的分数,各有什么特征?(他们是最简份数)

(2)把这些份数的`分母分别分解质因数。

(3)再次观察这些份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归纳

(5)议一议

(6)请每个同学举出两个例子,验证一下刚才概括的这个特征是否正确。

四、应用这些特征判断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

五、巩固练习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练习十二第8~12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差关系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各类应用题的分析、解题的思路,能正确地解答三类不同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8题后两题(加和减)

1、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2、 集体订正,让学生重点说一说计算过程。

3、 提问: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加法计算个位满十要怎么办?减法计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二、应用题练习

1、 看图列式

(1) 示线段图。(用线段图分别表示蓝墨水28瓶,红墨水20瓶,求蓝墨水比红墨水多几瓶)

请小朋友说说图上是什么意思?

哪种墨水的瓶数多?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算?28-20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提?为什么?

(2) 在图上改变已知数和问题,成为求蓝墨水瓶数的题。

让学生说说现在图里的意思?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 谁能改变和问题,成为求红墨水瓶数的题?(根据改变两个条件和问题) 怎样列式?

2、 针对性练习

现在,说说第一句中是哪种数量多,它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1) 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几只?

(2) 公鸡比母鸡少几只?

(3) 松树比杨树少10棵。

(4) 红金鱼比黄金鱼多5条。

师:我们分清了谁多、谁少,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意思来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3、 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先做第一题,做完后提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

想一想,这道题里有哪三个数量?(张芳养17只,徐军养26只,徐军比张芳多养9只)

根据三个数量,还可以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

做第(2)(3)题

做完后指出:虽然每道题里的三个数量都一样,但由于条件和问题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样。因此,解答应用题先要分清条件和问题,然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算。

4、 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和绿旗面数都是与哪种旗比的。为什么解题的方法一样?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8题前4道计算题,第11题、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正确说出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能够快速、准确地利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B过程与方法

1.复习6~9的乘法口诀,为探讨本课内容做铺垫。

2.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3.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C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A2

教学难点:

A2

关键:C1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1、将口诀补充完整。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商的。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一,收集数学信息。

2.解决问题一:56面红旗,有每串挂8面,需要挂几串?

A、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

B、独立列式

C、探究568用除法算

D、计算56除以8

3.变换条件:有56面小旗,挂成7串,平均每串挂几面呢?

A、独立列式

B、比较:两道除法算式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C、练习: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4.解决问题二:有42颗星星,分给6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

A、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

B、独立列式让学生练习本独立完成。

5.解决问题三: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多少行?

A、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

B、独立列式

6.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

1.送小鸟回家。除法练习题。

2.自主练习第一题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