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听中班教案

2025/11/14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听中班教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听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根据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来判断物体名称,发展听觉分辨力。

2、通过自制响罐,感觉声音产生的有趣。培养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废旧易拉罐瓶、豆子、石子、硬币、纸屑、米等五种晃动易发出声响的物品。一次性调羹、急时贴、音乐磁带、录音机。事先制作好的两个响罐。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响罐,引起活动的兴趣。

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两个会发出很好听的声音的响罐,摇晃其中一个响罐(问: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引导幼儿说出易拉罐内装有东西,因此晃动时才会发出声音。)在次出示第二个响罐,也请幼儿来听一听,同样也会发出声音。(问:这两个声音一样吗?)引导幼儿说出易拉罐内装有的材料不相同。在请幼儿逐个猜测易拉罐内内到底装的是什么?

2、观察老师提供的材料,了解其中的作用及功用,尝试制作响罐。

制作步骤:请幼儿自己小组讨论分配,你要选择哪种材料,装入易拉罐中,在这里提醒幼儿,只能把一种材料装进易拉罐中。装好用急时贴把瓶口封住。

3、猜响游戏

小朋友们自由结伴,根据晃动的声音互相猜测响罐中装的是什么?

4、集体猜测,进行响罐分类活动。

请一名幼儿摇晃响罐,请全班幼儿一起来猜测响罐中装的是什么?请这名幼儿公布答案。(例如:沙子,请手拿沙子响罐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来晃一晃。)同样方式请下一位小朋友。

5、用响罐为音乐伴奏。

我们手中的响罐有很多的用途,现在让我们用响罐为音乐伴奏。播放音乐幼儿和老师一起为音乐伴奏。

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制作了响罐,发现了很多的秘密,不同的材料把它装进易拉罐中,晃动时发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东西也可以装进易拉罐中,晃动是也会发出很好听的声音。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做做看。响罐玩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小朋友想想,想好了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玩。

听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发准“ting”、“sheng”、“yin”等音。尝试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诗歌中“小草跳舞”等诗句的美好意境。

3.乐意欣赏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活动准备:

1.配合诗歌内容的教学图片一幅。

2.常见动物和风雨等大自然的声音。

3.秋天开放的花朵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玩游戏“听声音”,引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声音”的游戏,请你把眼睛闭上,仔细听。

教师播放各种动物和大自然地声音,让孩子们来猜一猜。

★教师: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幼儿说一说)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玩听声音的游戏,他还编了一首诗歌,名字就叫《听》。

(在活动中我准备了许多的声音,有动物和风雨等声音,孩子们猜测的时候兴致很高,能将动物的声音很快辨认出来,但是在猜大自然的声音时,准确率不是很高,看来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体会还不是很多,同时给孩子们很多的声音,在孩子们创编的时候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2.学习诗歌《听》。

★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我们刚才是睁着眼睛听声音的,那小朋友是怎样听声音的呢?(闭上眼睛听的)

★教师:他听到了哪些声音?(小草跳舞的声音,花朵开放的声音,夏天向我们告别的声音)

边出示图片边和孩子们念2遍。

★教师再次抑扬顿挫地朗诵诗歌,幼儿闭上眼睛体验听的情绪。

(和孩子们一起将自己听到的讲一讲,在讲的同时,孩子们会思考其中不懂的地方,并感受闭上眼睛的感觉。)

3.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为什么小草会跳舞呢?是谁让它翩翩起舞的?(是秋风、蚱蜢)

★教师:有哪些花儿开放了?和孩子们一起看一看秋天开放的花朵。(播放图片)

★教师:夏天向我们告别的声音都是什么声音呢?夏天有哪些声音现在没有了呢?(知了的声音、不吃冰淇淋了。)

(孩子们对秋天的东西还不是很熟悉,秋天有哪些花朵开放都不了解,同时我给孩子们的图片里的花朵颜色有红、黄、蓝色的花,对孩子们有一些误导,孩子们都说有红花开了,有蓝花开了等,如果用的图片用黑白的颜色的'话会更好!让孩子们去想这个季节会开什么花。)

4.示图片,教师和幼儿共同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教师:当我们念到什么地方时声音应该轻一点,为什么?

★鼓励幼儿边念诗歌边做动作。

★幼儿与教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引导幼儿讨论“夏天向我们告别的声音”。

★教师:夏天向我们告别,你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呢?

★教师将幼儿讲述的部分内容编进诗歌里,朗诵给幼儿听。

活动延伸:

可以在本活动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诗歌创编活动,先去听周围的其他声音,再将新内容创编入诗歌中。

教学反思:

在《诗歌》的欣赏活动中,孩子们更多的是只能感受诗句表面的东西,那就需要我们给孩子们提供更加形象化的情景,让孩子们感觉身临其境,如制作一些小草跳舞、花朵开放的课件,并且加上一些音乐的话,这样会充分调动起他们的感官来感受诗歌。

在开始的猜测活动中,我原本想从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动物的声音开始,孩子们感受诗歌会更好,但作后在创编活动中,孩子们都运用了老虎、狮子等动物的声音来创编,有很大的局限性,看来在活动之前的游戏对孩子们有很大的暗示作用,我们应该谨慎用之,选之。

听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习游戏玩法,听辩不同的音色做不同的动作。

3.能在活动中感受愉快的情绪。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各种小乐器

活动过程:

1.教师逐一敲奏乐器并请幼儿说出乐器的名称。

小朋友们,今天有许多乐器朋友来做客,你们猜猜看它们是谁?

2.交代玩法:

教师敲奏一个乐器,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这个乐器的声音。

3.让幼儿学做游戏:

先幼儿听辩声音来做动作。

再让幼儿背对教师单靠听觉来做动作。

最后请个别幼儿上来做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 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听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听与说tomato和potato。

2、能分辨出西红柿与马铃薯,将所学单词与实物联系在一起,喜爱蔬菜。

3、能心情愉快地学习新单词,感受学习英语乐趣,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会新单词的准确发音,并能准确听出新单词。

活动难点:区分tomato与potato的意思,将实物与单词联系在一起。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农场图片、西红柿、马铃薯、相关PPT、律动歌曲;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Old MacDonald have farm律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与小朋友问好,并且做小律动ld MacDonald have a farm。

2、做完律动,引导幼儿去old MacDonald的farm看一看。

3、教师变成ld MacDonald,请小朋友在农场帮忙。

二、活动过程:

1、教师拿出锄头,夸张地挖土豆,一边挖,土豆一边出现,教师一边挖一边教授发音。小朋友说得越多,土豆出现的越多。

2、教师用肢体、夸张的动作和发音引起小朋友热情后,轮流请小朋友上来挖土豆。其他小朋友在下面加油喊着土豆。

3、挖完土豆后来到西红柿园子。教师一边向西红柿洒水,一边摘西红柿,并且口试发音。用肢体动作吸引小朋友的'注意。

4、请小朋友上前洒水摘西红柿,一边洒教师一边询问“what is it?”小朋友要回答。其他小朋友在下面加油喊西红柿。

5、教师请几个小朋友来一起采摘。教师念哪个单词,小朋友就挖哪个。锻炼孩子的听力和反应力。可以全班分成几组进行练习。

6、采摘完毕后,请小朋友帮忙洗蔬菜。教师将真的土豆和西红柿藏在菜篮子下,随意拿出某种蔬菜,请小朋友猜测。用快慢交替的方法让小朋友保持持续的注意力。

7、教师请小朋友上来洗蔬菜,接触到真的实物,可以加深印象。洗的过程中不让看到实物,凭手感说出单词。紧接着,教师说单词,小朋友就触碰实物,继续训练小朋友的听力。

8、活动结束。老麦克与小朋友感谢和道别。老师带着小朋友再跳一边舒缓的ol dMacDonald have farm,让小朋友高度兴奋的精神放松下来。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与父母到菜市场采购西红柿与马铃薯,培养喜爱吃蔬菜的习惯。孩子还可以帮助父母清洗蔬菜,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帮助他人的品格。

听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在倾听中了解谈话的主要内容,培养幼儿理解性倾听能力。

2、懂得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幼儿掌握谈话的规则。

活动准备:儒灵童教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驴耳朵吗?请听故事《驴子的耳朵》。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豆豆的.耳朵为什么会变成驴耳朵?

故事总结:豆豆平时总用一只耳朵听别人说话,根本听不清楚别人说什么,就因为这样他长出了驴耳朵。小朋友们在听别人讲话的时,要认真用心去听,而且要听完整,这样才能明白说话的内容,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3、"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们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你们是怎样做的?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 宝宝是怎样听爸爸介绍书包功能的?

(2)爸爸告诉宝宝应该怎样倾听他人讲话?

(3)小朋友今后你会怎样倾听他人讲话?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宝宝没有用心听爸爸说话,结果什么都没听到,儒灵童教会宝宝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才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小朋友们上课时眼睛要看着老师,用心听老师讲课,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教师看图

总结:小朋友们在听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认真的倾听对方说话,这样做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你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四、游戏互动,巩固主题名称:猜猜我是谁规则:请一个幼儿背对大家坐好,请其他幼儿走到他椅子后面,轻轻敲椅子背三下,坐着的幼儿问:"是谁敲我的门呀?"敲门的幼儿说:"是我,猜猜我是谁?"如幼儿猜不出,可再问:"你是什么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猜对了,就调换幼儿,游戏重新开始。

五、活动延伸,主题内化

(1)带领幼儿诵读《弟子规》经典。

(2)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听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用心听。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