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落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韵文的韵律感,感知成语,培养学生学习、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他言简易骇,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成语,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借助本课教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成语,激起阅读、积累成语的兴趣,并能在阅读和交流中,悟出生活的哲理。生字时,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认识字形。朗读课文,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运用朗读、质疑、讨论、想象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把知道的文中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掌握知识,启迪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1、出示识字4中的成语。
2、听示范朗读。
3、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1、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这个故事
2、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五、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2、自己读,然后抢答。
二、学写生字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7个生字:
寸 落 补 拔 功 助 取 所
小组内读生字。
2、识记字形:
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生字有哪些特点?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
3、书写生字:
⑴ 小组内同学互相当小老师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
⑵ 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集体评议。边评议边写。
4、巩固生字:
学生独立练写,教师巡视评价。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识字4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教学后记】
本课很多成语非常绕口,字音较难读,学生在掌握时难度较大,出错的很多,而且个别成语含义深刻,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虽然有的同学知道一些成语的意思,但很多同学还是不太明白,需多加指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不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最喜欢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吗?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范读。师:你们想知道诗的内容吗?先听老师读一遍。我读书前,你有什么悄悄话告诉我吗?(让学生逐一说出朗读时的具体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整体感知,识字读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
师:你们也想像李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铅笔勾出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你们的这些小淘气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课后“我会认”里的生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刚才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找“朋友”。
师:你们在课文中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9个生字都找到了,你们仔细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组在一起是个词。现在从这9个生字中找朋友组词。(寻食、健康)文中说:“谁到哪里去寻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读一读。
(5)识记生字朋友的样子。(小组讨论交流)
师:9个生字朋友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请四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6)与生字广交“朋友”,并送“朋友”回家。
师:这些可爱的`小淘气可以交许多朋友(组词),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淘气帮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
(7)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读文感悟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待学生读文回答后)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小组内互读。
师:在这三个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抽人读)请大家在小组中读一读,四个人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是最佳小小朗读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内交流。
师:在你读的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树(或小鸟、西西),你心里会怎么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感悟句子。
师:读读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说话。
师:你能用”我要给……”说一句话吗?
4.创设情境诵读这首诗。
(1)第一小节。师:马良的神笔可真好啊!能画出这么美的画。请女生看图,男生读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师:你们喜欢可爱的小鸟吗?会学鸟叫吗?男生小声学鸟叫,女生轻声读第二小节。
(3)第三小节。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与这首诗有关的画面(抽人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赛读。
师:你们敢跟李老师比比吗?我读两行,你们读两行。一、二组与三、四组赛读;男生与女生赛读;学生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读。
6.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7.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三、拓展活动
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
2.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会画得更好对吗?请你用小画笔把你们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3.抽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画的什么?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注意下边有老师和同学,你该怎么说?
四、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加强范写指导。
五、总结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课前准备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有关母鸡的趣事(农村的学生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城市的学生可通过阅读、上网、请教他人、利用音像资料等方法进行7解)。
教学过程
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读阅读目标。
a、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b.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c、理清文章条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d.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不同之处:《猫》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终是喜爱的'情感,而本文体现的是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a.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如:“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b、作者分别通过哪些事例具体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如:随处乱叫 欺软怕硬 发狂炫耀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c、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d.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辨褒贬,积累语言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所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春秋末期,齐国有个大夫叫晏子。
板书:
晏子
他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想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之所以也称为晏子,肯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板书:
使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
⑴ 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⑵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全班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三、细究重点,突破难点
读了课文,大家都知道楚国国势强盛,楚王想侮辱晏子,可最后却不得不尊重晏子,(板书: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这是为什么呢?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 快速默读这一段,思考、讨论: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么对付的?找出有关的句子。指名回答,并板书:
钻墙洞:钻狗洞=访狗国
⑵ 品析晏子应付的话,体会妙处:
晏子的'话到底妙在什么地方呢?(出示晏子的话。)
① 指名读晏子的话,想想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② 如果晏子想把他的意思表达得更明白些,该怎样说?
③ 为什么晏子不把他的话说得更明白有力些呢?
⑶ 指导朗读:
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出示课件)让我们冷静地来读一读。
2、自学四、五自然段:
⑴ 小组合作学习四、五自然段,要求:
① 反复诵读,理解楚王和晏子话中的含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记出来。
② 根据第一个故事的板书,设计这两个故事的板书写下来。
⑵ 反馈自学情况:
① 质疑问难。
② 选择有特色的板书指名上台书写。
③ 表演评价。
3、刚才我们认真学习了这三个故事,下面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故事进行表演,可以是组内合作,也可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
4、从语言、动作、感情几方面进行评议。
四、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1、总结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晏子出使楚国时与楚王进行斗争的三个小故事,仔细琢磨了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领悟了他的话中软中带硬,十分巧妙,终于使楚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那么,你相对晏子说点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或受到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与写作特点两方面来谈。
五、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1、为了更好地了解晏子,推荐阅读《东周列国志》一书。
2、复述故事:
如果你是当时晏子使楚的随从,回齐国后,你会怎样向齐王汇报情况?
3、齐王得知这件事情后,他会怎么说?齐国的老百姓得知后又会怎么说?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四个字的词语:
⑴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 )
⑵ 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
⑶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
⑷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 ( )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受到侮辱 巧妙反击 挫败楚王
钻墙洞 钻狗洞=访狗国 只好开城门
不中用 下等人──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水土不同 只好赔不是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