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声音教学教案设计

2025/11/19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声音教学教案设计(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声音教学教案设计 篇1

活动主题:《听声音》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听、说能力;

2、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瓶子、小石头;(若干个)

2、幼儿认知字卡“耳朵、石头”;

3、家园游戏卡。

活动内容:

一、 出示大耳朵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 提问:这是什么?你的耳朵在哪里?耳朵有什么用?

2、 认识字卡“耳朵”;

二、 出示石头,引起兴趣。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出示字卡“石头”;

2、“想不想玩石头啊,”告诉幼儿怎样玩石头,用自己的耳朵听听,石头会发出什么声音?

3、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教师边玩边引导幼儿根据所听到的声音用语言表达出来,并进行创编儿歌;(如:啷啷啷、咚咚咚……)

4、教师根据幼儿表达出来的声音完整的创编一首儿歌;

5、幼儿自由玩耍;

三、活动结束,带幼儿把字卡“耳朵、石头”贴在认知区,以便平时复习;

四、交代幼儿回家找石头和瓶子与爸爸、妈妈一起玩听声音的 游戏。(放学后发一张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玩今天课堂游戏的游戏卡。)

声音教学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声音有强弱、高低的性质。(知识目标)

2、会用实验分辨声音的强弱、高低。(技能目标)

3、体会乐声和噪声对人的影响。(情感价值目标)

4、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家乡、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教育。(德育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会用实验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拓展性较差,因此让学生分辨声音,应用声音比较困难,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一套 ,铁管长短各一根/组 ,杯子5个/组 ,小棒一个 , 风琴一台,口琴1个。

四、课前谈话

同学们,新年快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奖给积极动脑,善于发现的同学,和团结协作,配合默契的小组。同学们喜欢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师:咱们先猜个谜语好不好?

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

生:耳朵。

师:你知道耳朵有什么用吗?

生:听声音。

师:你听一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播课件1

师:那你们听到些什么声音呀?

生:鸟叫,鸭子叫,拉二胡,鼓掌的声音。

师:恩,**小学的小朋友就是聪明。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手势)——声音。

(二)观察、实验认识声音。

1、声音的强弱

师:好!跟着老师一起读——声音(轻声)

生:声音(轻声)

师:声音(大声)

生:声音(大声)

师:咦?两次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生:一次声音小,一次声音大。

师:真聪明!老师再给你们播放一个画面,小朋友们注意观察。

播课件2:相继扩大瀑布和小溪的画面及声音

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瀑布的声音很大,小溪的声音很小。

师:同学们再听一听:播课件3:

师:两次小号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一次声音大,一次声音小。

师:说得真好!其实啊,声音的第一个秘密就是声音有大、有小,在科学上我们把这称作声音有强、有弱 ,(板书) 跟老师读:强、弱。

师:现在你们都知道了声音有强、有弱 ,那你们能自己想办法发出强的声音和弱的声音吗?小组先讨论讨论有什么办法?

师:谁先来表演?

生:表演声音的强弱。

老师奖励。

2、声音的高低

师:你们可真是表演的天才,但你们知道吗?声音不仅有强弱,声音还有一个秘密需要我们聪明的小朋友去发现它,你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好!这儿有一台风琴,咱们先练习一下发声吧。1—2—3—4—5—6—7— ⅰ听出来了吗?一起来!由低到高1—2—3—4—5—6—7—ⅰ。 好极了!那我们由高到低来一次!起:ⅰ—7—6—5—4—3—2—1。真好听!听这两个音有什么不同?1—ⅰ,3—3,5—5。

生:声音一个高,一个低。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师:是不是别的声音也有高有低?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看一看。

(师出示两根铁管)

师: 这是两根铁管,一长一短。现在老师需要两个小助手,谁来?

(两个学生提铁管)

师:嘘!听:(师用同样的力敲击铁管)

师:听出来了吗?没听出来的`小朋友别着急,你们桌上也有这样两根铁管,请打开材料袋,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敲一敲, 听一听,看能发现什么!开始吧!

(学生实验)

师:都完成了吗?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生:敲击两根铁管,长的声音低(粗),短的声音高(细)。

师:说得太好了,原来声音除了有强和弱以外,还有一个秘密就是有高和低。(板书)跟老师读:高、低。

请把铁管放入材料袋。

同学们,桌子上有杯子,都盛有不同量的水,你随便拿出两个,敲一敲,听一听,看声音是不是也有高有低?

师: 同学们, 那你们愿意给声音排排队吗?桌上有5个装有水的杯子,请你们在每一个杯子上敲一敲,按照声音的高低,由高到低给杯子排排队。看哪个组又快又准!我们将奖励哪个小组。开始吧!

生:学生实验

师:排出来了吗?能敲给大家听听吗?

生:演示给大家看。(高——低;低——高。)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排出来的?给大家讲讲。

(1)按声音的高低。(你们的耳朵真灵!)(2)按水的多少。(你们不仅用耳朵听,还善于用眼睛观察,真了不起!)

你们团结协作,积极动脑, 都应受到奖励。

同学们,生活当中有很多美的东西,是利用声音的高低不同制造的。老师把这4个铁管挂在一起,中间挂个铁饼,就组成一风铃。那你们能举举例子吗?(琴类;笛子;……)

师:看!老师拿的是什么?(口琴)

想听听它的声音吗?我们一起来好吗?(师生同乐)

听到这样的声音心情怎么样?(愉快。)这不是老师吹得好,是音乐家根据声音的高低编排得好。

可是生活当中不都是这样好听的声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几种声音。

播放课件4(噪音)

师:你们听见这样的声音,有怎样的感受?

生:刺耳、难受、 不舒服。

师:那你们平常还听到过哪些不舒服的声音呀?

生:……

师:那你知道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和控制这种声音呢?

生:……

师: 你们真有办法!

同学们今后要多听好听的音乐,要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欣赏大自然优美动听的声音。尽量避免听那些嘈杂的声音,在教室里和家里,也不要大声吵闹。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关于声音的哪些知识?(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悦耳的声音使人愉快,嘈杂的声音对人有害。)你们还想了解声音的哪些秘密呢?乐音: 将来你一定能成为音乐家。噪音:你一定成为治理这方面声音的专家,为祖国做出大的贡献。

师:这些秘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们肯动脑,肯动手,你们就一定能够发现它们,老师祝你们成功!下课吧!

板书:11声音

强弱

高低

声音教学教案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学会倾听声音,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加以适当地判别。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2、难点:对声音的高低,强弱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三、材料准备:

大小音叉、大小不同的铁钉、敲击的棒子。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想法和建议,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在"观察和描写各种各样的声音及声音的变化"等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游戏"猜猜谁在说话?"

1、师生互动:

导言: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些老师?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一个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所有同学趴在桌子上,老师请其中一位同学对在坐的教师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其他同学听听是谁在和老师说话?

2、你猜出了他是谁吗?怎么猜出来的?

3、引出课题。(听听声音,得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二)探究活动

1、倾听、感受声音。

(1)你仔细地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内和教室外的声音吗?

(2)交流:你刚才听到哪几种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写在下发的白纸上并把这些声音分成二类)学生说,教师板书。

(3)你能简单说说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得出结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三)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引导学生认识音叉,知道它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节器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a)用轻重不同的方法敲击音叉,使它发声。

(b)轻重不同的方法敲击音叉,声音不同在哪里呢?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边敲,边听,边判别声音的区别在哪里?(可提示用高低,强弱来判别)

(2)我们分组来玩玩,在玩的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3)汇报实验结果,并记录在书本。(边说边做)

教师总结: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即音高不同;轻重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物体时,发出的声音强弱是不同的。

(四)分辨声音的能力。

让我们再来用大中小一种不同的铁钉试试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有何不同,看看你对声音的倾听是否有了更细微的观注。

学生实验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五)、练习巩固(判断)

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的发出的声音高。

2、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3、音叉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一种发生仪器。

(六)、回顾整节课的内容。

教师小结:学会倾听自然界中各种声音;很多物体都能发出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敲击的轻重会影响声音的强弱,但不会使高低发生变化。

声音教学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理念: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听到,好多的声音对小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喜欢摆弄。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玩玩、摸摸、看看,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就尤为感兴趣。特别对于动听的声音更能吸引孩子的关注,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本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材料,吸引孩子们用自己的耳朵积极地去感知、去发现声音的奇妙和多样性,丰富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

活动目标:

1、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2、简单区分乐音和噪音,喜欢听好听的声音。

活动流程:

情景导入——感知各种声音——玩打击乐器探索——健康教育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的磁带、打击乐器、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让幼儿感知声音的多样性。

孩子们,动物园里要召开运动会。听听是谁的声音?他是坐什么车来的?(各种动物的叫声,汽车喇叭声、火车发动的声音、鞭炮声、敲锣打鼓声、雨声、雷声)

2、说说自己喜欢的`声音。(笑声、妈妈的声音等)

3、让幼儿听一些典型的乐音和噪音,再次感受,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乐音和噪音还有哪些。

小结:教育幼儿听好听的声音,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噪音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少制造噪音。

4、播放课件,医生教幼儿了解护耳常识。

分析:小班孩子的思维和认知是直观形象的,让医生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比较有效的。让孩子知道不随便挖耳朵,不把东西放到耳朵里,声音大的时候要捂住耳朵或张大嘴巴等。

活动延伸:

学做“小喇叭”。

声音教学教案设计 篇5

一、 活动内容的生成

在幼儿园的一些家园合作活动中,我们有时为了丰富区角,而需要家长为班级收集一些废旧品,每每这时幼儿总是很自豪的跟同伴说:“今天我给老师带了ⅹⅹ。” 过后,我们让孩子们把这些废旧品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柜里。在过后的几天我们奇怪的发现,超市中的一些瓶罐都被孩子们拿了出来当乐器,(特别是较大的铁瓶罐)他们有的把较硬的瓶罐当小鼓敲;有的拿着瓶盖当;还有的找来一跟木棍及一个瓶盖当锣敲,还有的甚至懂得往瓶内投入东西,细听所发出的声音而且有的孩子甚至将它组成架子鼓。这个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空瓶罐却成为了孩子的宝贝,但从中我有发现到,并不是每个瓶罐都受孩子们的欢迎。因为瓶罐质量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它发出声音的不同,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们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孩子的反应,并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声响,努力让孩子去倾听、辨认。当孩子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与现象作为科学的探索的对象。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有趣的声音”这个活动。

二、 教材的分析

1、操作性:通过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是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并在操作中初步的感知,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2、艺术性:本活动将多种响声渗透于艺术作品,使原来单调而枯燥的声音变得既有趣又好听,作品有教强的艺术性,是适合幼儿学习的好教材。

3、可接受性:借助幼儿的操作,让幼儿自己感受什么样的声音是受大家欢迎的,为什么?并间接的培养幼儿要轻声说话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

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并对声音感兴趣,能关注周围环境的声音。,能关注周围环境的声音。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的能力。

3、感受和体验各种声音的不同,学习倾听和区分有明显差异的声音,提高听觉的灵敏性。

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乃至教育总目标。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服务的,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其中目标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目标注重全面性。(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

四、 活动准备

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 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1、活动前,在活动室内摆放敲打的物体,(如:铁管、鼓、锣等)。教师到活动室或户外录下各种不同的声音,如:动物的声音、水的声音、乐器的声音、风铃声等不同的的声音。

2、固体:把豆类、沙、米等物品放入瓶罐,并对其进行分组让幼儿倾听它们的不同之处

3、活动室内,为幼儿准备一些液体(水)和大小不同的石块,让幼儿

4、准备一些气球,可以是事先吹好的,也可以由幼儿自己吹的。

四、说重、难点

重点: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难点:想方设法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利用敲、打、摇法的技术不同,而使发出的声音不同。

如何突破重点?我充分利用打击乐器课,丰富有关声音的知识,然后再进行集体讨论、交流,积极有效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何突破难点?我注重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表扬鼓励、榜样示范、个别指导等方式,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引导幼儿人人动手,大胆尝试,让他们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五、 活动流程

谁的声音最好听――歌曲“园歌”――分组讨论,想办法――幼儿动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并尝试让塑料袋飞起来――塑料袋的其他玩法

六、 活动过程

1、谁的声音最好听

1)、放事先录好的声音,让幼儿听并说一说录下了哪些声音,尝试模拟发出所听到的声音。

2)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让被老师摸到头的幼儿说一句话,然后大家猜一猜是谁在说话 。

3)对活动室摆设的各种物体进行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发出声音。鼓励幼儿进行多种尝试,让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组织幼儿说一说:“我在哪里听到或找到什么声音”“我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听什么声音,”议一议为什么不喜欢听这些声音。

2、通过前面的感知比较,让幼儿自己选择一件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