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我是猫》读后感

2025/04/26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我是猫》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我是猫》读后感 篇1

这个印在日元上的国民大作家,大概以猫作为摄像头全程记录了苦沙弥这一干人等叨逼叨逼的全过程。与其说是我是猫,不如说我是摄像头。

看了十几个小时的文字直播。

小说里知识分子之间聊天时那种气质,大量的“旁征博引”的让你措手不及。准确来说这本我是猫的小说,夏目漱石在书里过了把瘾,把自己对社会、哲学、世俗等等的看法都在书里以一种气呼呼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发泄、反思。大概迷亭先生、水岛寒月、越智东风、八木独仙,他们大概都是位乖戾的牡蛎先生,反反复复在脑海里左右互搏的分裂化身,其实就是夏目漱石的思想随笔。

嗯,说起乖戾的牡蛎先生。其实这个设定,是可爱的,是理想的,一定程度上是社会要将他们“饲养”起来的。

愤世嫉俗的内心,就像这牡蛎一样,里面柔软而脆弱。

而这柔软而脆弱的如是社会的良心,唯有用愤世嫉俗,这看起来的作为不那么好看的外壳,保护自己。“对我家主人来说,倘若对方说自己是博士或大学教授的话,他会非常恭敬的,奇怪的是,对实业家们的尊敬度却极低”,应该这样来说,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酸”的本味,孑然一身也只剩下名誉和尊敬,这仅仅剩下的也要与他人平分,内心自然是个中滋味。

最后,在划个重点,夏目漱石这个中年大叔,应该是我们熟悉的日作家里面颜值最高的了,印在了1984年版的日元上。

《我是猫》读后感 篇2

爱猫,爱它的可爱,爱它的迷惘,更爱它时而安静时而淘气的模样和它翠绿的瞳孔。每次我看到猫,我总是会想,在猫的眼里,人是什么?是无所不能还是一无所处呢?

这让我想起夏目漱石对猫的描述,它是一只机警、正直、博学的猫,却抓不到老鼠,没有自己的名字。它用自己的小猫眼,静静地洞察着人生的沧桑。是的,它就是《我是猫》中有趣的主角。

《我是猫》是一个有趣的书名,这个书名引起了我的兴趣。读完《我是猫》后,真是让人感叹,我也突然爱上了这只小猫咪。

也许,正是因为它是一只猫,才没有让自己沾染上尘世的污垢。

它话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人类的苦涩讽刺,如:“世人褒贬,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子一样变化多端”。哦,多么尖锐的字眼,彻底揭示人性的丑恶,让人不得不佩服猫的智慧。

然而,说到智慧,它也可能是极其愚蠢的。偷偷溜进厨房吃年糕不知道会粘牙,喝醉了也是不以为然,所有这些傻事,让人忍不住想笑。然而,它与俗人是不同的,它总是在困难后悟出道理,苦后自我作乐一番。

这只公猫,矛盾的特性,还真让人说不出它是智慧还是愚蠢。也许,应该说是智慧和愚蠢的结合体。有些矛盾的性格只会凸显它更真实,也让我更爱它。

当然,人类也充满了智慧,因为有了我们的智慧,世界才发展到今天。但是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本性,人类的一切在猫狗眼中也变得卑微。这时,人类应该欢笑和哭泣,还是应该反省自己呢?

《我是猫》读后感 篇3

寒假里,我读了这本《我是猫》。它是一本批判性的小说,是用一只猫的态度和口吻讲述身边的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作者当时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日本中小资产阶级,所以整本书都在用“猫”诙谐幽默的语气揭露那时资产主义社会的不良风气。我当然不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日本,更不会理解那时作者真正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可是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倒是有一点自我的想法。

其实不管处在哪个时期、哪个国家,人们的做事方法和思想都差不多,现代社会也有很多像书中人物一样迂腐、软弱、势力、唯利是图的人,包括我自我。人性是有弱点的,人类本来就自私,为了自我的利益什么都干得出来,这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本书的作者也以往说过“比嘲笑他们我更嘲笑我自我”,我想他在批判文中人物的同时也在深深地批判着自我。

既然人类本来就是这样,我想我们应当努力去改变,去克制自我,而不是去避免,去欺骗自我。我们不可能成为小说、漫画中那样完美的人,那种人也是不存在的。但我们至少不要像文中的人物一样被金钱和势力蒙蔽了双眼。

我也明白长大以后有很多事都是出于无奈,可能必须要自私,会与我期望的偏差一些,但我期望我能够守住底线,长大以后也能够活得真正的欢乐。也许我以后真的会变得和书中的人物一样,但至少我此刻还是很欢乐的。

大家必须要去看看这本书,真的很好看!

《我是猫》读后感 篇4

我非常喜欢看小说,今天我走进书店就看到了一本书,叫做《我是猫》。

《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于1905年创作的第一本小说。说是小说,其实并没有什么情节。这是一只穷教师家里的猫。这只猫刚出生的时候因为长得太丑,被人抛弃,后来被贫困的好心的穷教师收养。它没有名字,在家里还经常受到主人家女仆的气。

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有一天有一个人到那个把穷老师家里的东西偷了。事后,教师和他的老婆吵了起来。他们列出贵重物品清单,相互指责对方。而这时对于这只猫来说感觉非常不屑。小偷固然可恨,但是事后两人却没有静下心来。这种感觉和我们现实生活是多么像。

据说写这部小说是日本的明治时期,当时,资本主义思潮兴起,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但是,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与风俗尚存。主人公是猫,以一只猫的眼光看人。当时的日本面对新的思潮,既顺应,又嘲笑;既排斥,又无奈。

小猫看了那么多的人,它观察人类,品评人类的生活。直到后来,落入酒缸中被淹死了。这只猫很富于哲理,精干辞辩,对人类的弱点讽喻得十分透骨。

《我是猫》是一本很好的书,它以犀利的笔锋,强烈的讽刺了日本当时的腐败社会。今天我们同样处于变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社会的发展呢?我觉得《我是猫》给了我们一剂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