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拉大锯》含反思

2025/08/07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拉大锯》含反思(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拉大锯》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用肢体感知音乐节奏,玩拉大锯游戏。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感知音乐节奏,玩拉大锯游戏

指导要点:

带领幼儿通过用肢体动作的方式来玩音乐游戏----拉大锯,感知乐曲的节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拉大锯儿歌

2、经验准备:看过《伐木工》拉大锯视频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游戏:坐着玩拉大锯游戏

1、动作示范讲解。

动作示范:两人对坐,双腿自然盘曲,双方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

2、听音乐进行双人游戏:幼儿坐着玩游戏。

指导和评价要点:幼儿用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

二、第二次游戏:站着玩拉大锯游戏

听音乐站着玩拉大锯。音乐结束时比力气。

指导和评价要点:观察幼儿站着做拉大锯游戏的动作,能否跟上音乐节奏,结束后比力气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第三次游戏:多人玩拉大锯游戏。

尝试三人、四人游戏。

指导与评价要点:多人怎样更有趣地玩。

四、第四遍游戏:徒手创编拉大锯游戏

指导与评价要点:引导幼儿创造各种肢体玩拉大锯游戏的方法。

五、延伸活动:

用道具创编拉大锯游戏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会玩了拉大锯这个游戏,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道具也可以用来玩拉大锯的游戏,比如:丝巾、木棍、垫子等等。回去可以跟爸爸妈妈,跟你的好朋友也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活动反思:

童谣“拉大锯”是我开展课题首次尝试民间游戏儿歌素材,它符合了幼儿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的特点,而民间游戏中加入儿歌后,更显民间游戏的魅力,幼儿易接受,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挥。算是给孩子缤纷的游戏世界里增添精彩的栏目。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拉大锯》含反思 篇2

一、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正确发出n、1、j、x等音。

2、要求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培养幼儿愉快地与同伴协调动作,进行游戏活动。

二、活动准备

幼儿与教师排练"拉大锯"的游戏。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游戏情境.

教师先与一幼儿表演"拉大锯"的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运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游戏儿歌,如:"表演的是什么游戏?儿歌里念了些什么?"重点练习"拉、锯、姥、戏"等字音,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

2、交代游戏规则。

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一起确定游戏规则。如:"两人怎样做拉大锯的'动作?…"游戏时,是否要大声清楚地念儿歌、做动作?"然后,教师归纳出以下两点:

(1)游戏时,两人必须面对面.手拉手,随着儿歌做拉锯似的前倾与后仰等动作。

(2)游戏活动中,拉大锯的两位幼儿念儿歌及动作的方向和速度要一致,要与同伴友好协调地表演合作。

(3)在熟悉儿歌之后,可以更换儿歌第3句内容,将"你也去,我也去"改换成自己的名字,如"玲玲去,冬冬去",使游戏与儿童本人更有联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

3、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教师分别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来与老师合作玩"拉大锯"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的玩法.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两两结对并相对而坐,(若教室里有地毯,也可让幼儿坐在地上开展游戏活动)边念儿歌边与同伴协调地拉动双手表演动作,使每位幼儿都能够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游戏儿歌拉大据

拉大锯,拉大锯,(手拉手做前倾与后仰动作)

姥姥家门口唱大戏。(同前)

你也去,我也去,(幼儿分别用食指指着对方和自己)

大家一块去看戏。(幼儿分别在胸前左侧和右侧做拍手动作)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拉大锯》含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听说游戏方式,通过玩手指游戏,集体表演、感知、理解儿歌。丰富相应词汇:出门、跌。

2、学习将不同的动物形象替换儿歌中小狗形象,加上动作表演儿歌。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手指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运用听说游戏方式,通过玩手指游戏,集体表演、感知、理解儿歌。丰富相应词汇:出门、跌。

活动难点:

学习将不同的动物形象替换儿歌中小狗形象,加上动作表演儿歌。

活动准备:

1、儿歌“小花狗与大石头”。

2、故事袋(中有小狗、小兔、小猫、青蛙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故事袋中是哪个小动物要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呢?

教师摸出小狗玩具:“哦是谁呀?小狗要和我们做游戏。”

二、学习手指游戏“小花狗与大石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手带纸偶边说儿歌《小花狗与大石头》边表演。

2、幼儿练习儿歌:

让幼儿和小花狗一起做游戏,教师一手握拳,一手做小花狗:“我的小花狗准备好了,你的小花狗准备好了吗?”检查幼儿是否已经准备好。

3、幼儿表演手指游戏:“小花狗与大石头”。

师:“和小朋友玩游戏,小花狗玩得很高兴。“谁想和小花狗一起表演?”

(用“小花狗亲一亲幼儿”的方式表扬积极参与的孩子,激发所有孩子的热情。)

三、仿编儿歌,尝试将其他动物形象替换歌曲中小狗的形象。

师:“小狗要休息了。我们让小狗回到故事袋里吧。故事袋里还有别的小动物也想出来和你们一起玩,谁来请他们出来?”

(请一个幼儿来从故事袋里摸出一个动物玩具。教师示范用这个动物形象替换歌曲中的小狗来边玩边唱。如“一只小花猫呀,出来走走走。碰到大石头呀,跌个大跟斗。”)

1、老师示范用这个动物形象替换儿歌中的小狗,来边说儿歌边做手指游戏

2、师幼一起说替换后的儿歌,边说儿歌边做手指游戏

3、再请幼儿来摸一或两次,大家一起进行替换或儿歌

四、游戏“小花狗”,用动作表现儿歌。

这首儿歌还可以用那些动作表演呢?

回答问题后,教师做“狗妈妈”,幼儿做“狗宝宝”,玩游戏。

五、结束语:小动物要回故事袋里休息了,下次在和你们一起玩好吗?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拉大锯》含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2、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创编儿歌最后一句,把“你、我”替换面自己的名字。

3、体验创编儿歌的乐趣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大锯”一把、教师排练好的“拉大锯”游戏。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情境。

1、教师出示大锯:今天,黄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好玩的玩具,小朋友看,是什么玩具呀?小朋友们知道这大锯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2、教师:现在黄老师要和袁老师玩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拉大锯”,游戏的.名字叫什么呀?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进行游戏。

4、提问:

(1)、游戏的名字叫什么?

(2)、游戏时老师念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学念儿歌。

1、教师再次有感情地念儿歌,后提问:老师念了什么?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2遍。

3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表演。

三、交待游戏规则。

教师:请小朋友把小椅子转过去,和好朋友面对面坐好,开始小朋友边念儿歌边做拉锯的动作,念到“你也去”时用手指着好朋友,念到“我也去”时,就用手指着自己,念到“我们一块去看戏”时,先自己拍一下手,再和好朋友拍一下手。(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游戏)小朋友会玩吗?

四、组织幼儿游戏两遍。

1、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进行游戏。

2、请小朋友搬到椅子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进行游戏。

五、教师示范创编儿歌。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拉大锯》含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能跟教师学念创作过的童谣。

2、喜爱与小伙伴一块儿做拉大锯的民间游戏,体会与小伙伴游戏的愉快。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准备:

在餐后游戏时教师与孩子做过传统拉大锯的游戏。

教学过程:

1、幼儿教师请1名孩子上来与教师做拉大锯的游戏,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致。

2、幼儿教师带孩子学念创作过的拉大锯的童谣。

3、孩子游戏,幼儿教师踊跃参加与孩子一致游戏,推动孩子的学习兴致。

4、孩子自个儿找小伙伴游戏,体会游戏的愉快。

教学反思:

拉大锯这一个民间的游戏教学,以前也在餐后游戏教学中开展过。孩子在教师的带动下兴致也非常高。可是因为过去的童谣句子较多,孩子不容易牢记。有些孩子在游戏中不经意间会把自个儿平日里讲的话加进。例如:拉大锯,拉大锯,拉到首都去;或者拉到某某家中去等。所以我们自个儿创作了拉大锯的.童谣“拉大锯,拉大锯,孩子家(可随机选一地点或某一孩子的家),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伙儿一块儿去看戏。”由于童谣中有一些来自于孩子平日里的经验。因此孩子记起来较易。孩子感觉到新鲜、好奇,参加教学的兴致就更加高啦。传统的民间游戏形式融进到平日里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收到较佳的效果。孩子在教学中也提升了口语综合表述的能力,平日里也愿意与小伙伴一块儿加入到拉大锯的游戏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