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 篇1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触颇多,现小结如下:
抓重点词,感受诗境。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这样,学生体会了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到孩童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以读为本,增强教学效果。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意境,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创设情景,升华感情。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学生已经积累了40多首古诗,孩子很希望有个展示的机会。时值春天大好时机,我想,何不收集几张图片来让学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说说此时此刻想到的'诗句,况且也能促进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很高,不仅能对着图片恰如其分地说出诗句,还能发出由衷的赞叹:“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春天真是个魔术师,把大地装扮得这么美丽。”“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为孩子的灵性在闪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喷发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预设欠充分: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菜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是个教学难点,准备用图片、板画、扩词来解决。在教学中,学生一点就通,难点突破不再是个难题了。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 篇2
周二我讲了杨万里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课前我认真地备课、复备,课后仔细回味,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首先,虽然只是开学的第二天,但是孩子们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课上能够积极思考、大声发言。并且当堂就可以把古诗背诵下来,这让我很欣慰。
回顾我的教学流程,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1、从导语上我注意了简洁,语句少而精才能让学生理解你提出的'要求是什么,他该做什么。而且课上的语速应适当放慢,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
2、解题时注意以生字着手,先解生字“宿”和“徐”,再记忆字形和组词。扫平困难时再理解题意就容易多了。这样的方法适合低年级教学。
3、合理运用插图。解诗句“儿童急走追黄碟”时,我投影出插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看到了什么。尤其是体会“急走”一词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插图展开想象孩子追黄碟时心情怎样。学生说他很着急,想赶快追上蝴蝶。这是老师适时指出“急走”在古文中就是跑的意思,学生纷纷点头,印象十分深刻。
4、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①多媒体投影诗人,介绍其生平简历和古诗的创设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情感。②学生吟诵古诗时,播放古筝的高山流水,使学生在想象的意境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情感。
5、学习古诗后,我鼓励学生根据古诗意思编一个小故事,学生一边编故事一边重温诗意,一举多得。
6、能注意形近字的对比练习。如“离和篱”、“疏和蔬”,为以后的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遗憾之处也是有的,分别是:
1、解题时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不多,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担心学生不能顺畅解题。现在想想,如果多给些时间,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他们应该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解题的。
2、制作课件时应注意选择图片与教材的统一,在教“篱落疏疏一径深”一句时,我选择的图片中的小路不够深远,不能体现出“深”,以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3、根据古诗编故事的环节是想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但是因为开篇时用时较多,此环节没能展开训练,要是时间可以多一点的话就联系得更充分了。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 篇3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12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 篇4
新学期里的第一节被听课,讲授的是诗歌《宿新市徐公店》。对于二年级的古诗教学该讲到什么程度,该以何种形式讲才能更有效地引起小朋友学习古诗的兴趣呢?从上个学期学习了《回乡偶书》和《赠汪伦》的教学效果来看,感觉学生多进行的是机械的背诵,而作为老师的我也没有注意从多种形式上教会学生吟诵古诗的方法并从中体会到学习古诗的乐趣。在备课时,我心里面就意识到要让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明白诗句意思,教师稍加讲授个别字词的理解,注意教给学生吟诵的方法。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歌的兴趣上来讲较《草》的兴趣高,通过自由读、听范读、模仿读、小组读、动作读等多种形式,学生能较好地读通读准读古诗。由于朗读形式较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进行了齐读,然后小组读等形式的合作学习,比较少注意到让学生先进行独立读,自行读准字音等形式的独立学习,因此在课堂中出现了部分学生一些字音把握不准,比如平舌音“宿”和翘舌音“市”,因此朗读时要注意设计有层次感的训练。这个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都要记住这一点,设计步骤要考虑到小孩子的认知能力这细节,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古诗的学习,教师得先范读,让学生有个形象的感知,从而进行模仿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评价学生的朗读要抓住闪光点大力表扬,激发其积极性和成功的体验,从而影响其他小朋友也从中学习到正确的朗读。比如在加动作读这个环节,学生陈玉霞就一边吟诵时也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可以让她到前面表演吟诵,让其他学生也能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加上动作,这对古诗的理解会更有形象性。
问题的设计要小而切合学生实际,不应该太大。在揭题这一环节,让学生理解“宿、徐、店”这三个字时,提了这个问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三个字,你知道他们的意思吗?”范围过大,学生一时未能结合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意思。把问题简化,直接问他们是怎样记住这三个字,教师可适宜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中记住这三个字。
古诗里的识字教学也应该让生字从古诗中出来,让学生会认会读之后再把生字放回古诗中读诗句,在这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古诗生字有重点的把握。
这首古诗课本有一幅很好的插图,可利用插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景物、大致理解诗句意思。在利用插图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图画,借助插图理解“篱落、树头、急走、一径”等词语。
总的来说,个人感觉古诗的朗读做得还不够到位,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还没很好地激发起来,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达到背诵的目标未达成,需要改进。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充满童趣的古诗时,上课伊始,我先给讲了个有趣的故事:“春天来了,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一个住在乡村的孩子刚刚起床,推开家门,就看见一只黄色的在院中翩翩起舞。孩子被吸引住了,想趁着蝴蝶落在一朵鲜艳的太阳花上休息的时候抓住它。可是再怎么轻手轻脚,那只机灵的蝴蝶还是一拍翅膀飞走了,沿着乡间的小路,直飞进黄澄澄的油菜花中。孩子追啊跑啊,但茫茫如海的油菜花丛里,哪里还能发现蝴蝶的踪迹?大家想,这时,这个小男孩的心情会怎样?”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他一定很生气。”有的说:“他气坏了。”有的说:“他大哭起来,因为油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他找不着了。”我故意摆出一副神秘的样子,对他们的答案均无情地给予否定,顺势说:“请看图,这个孩子发现蝴蝶突然不见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很开心,很兴奋。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一头雾水,一个劲儿地摇头。我连忙再趁热打铁:“大家认真读读古诗,再好好欣赏,就明白了。老师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们能告诉我吗?”话音落毕,教室里孩子们认真欣赏古诗的情景让我很欣慰:有独自摇头晃脑吟诗的;有用手指指点点与同桌交流的;有神情专注、仔细阅读的。才不过几分钟,一只只可爱的小手就已高高举起,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节课我并没有使用,而是借助教师的语言和课本插图,我认为也出了一种学习的情境,所以我认为创设情境不一定要依赖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