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捏泥人》大班教案

2025/08/13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捏泥人》大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捏泥人》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旋律和结构,并随A段音乐的节拍表现捏泥人欣赏泥人的动作,体验和表达欢快的情绪。

2、创编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乐优美舒缓的情绪。

3、在与同伴协作的过程中体验相互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音乐《喜洋洋》。

2、有捏泥人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捏过泥人吗?捏泥人要做哪些动作呢?(根据幼儿回答,带幼儿有节奏的说做动作。)

(二)了解音乐《喜洋洋》。

1、捏泥人是件很开心的事,我们为它配上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捏泥人的动作吧!(完整欣赏《喜洋洋》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样的'感觉?

2、这段音乐共有几段,每段是不是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次欣赏音乐)

3、分段欣赏,区分AB段的不同。

(三)用捏泥人的动作,配合体会《喜洋洋》乐曲A段音乐的欢快节奏。

1、教师示范做捏泥人动作。边做团搓压捏的动作,边念:团,团,团脑袋;搓,搓,搓胳膊;压,压,压身体;捏,捏,捏手脚。

2、幼儿练习,一起随着音乐节奏做捏泥人的动作。

第一遍:儿歌提示,捏小泥人。

第二遍:捏大泥人。(动作大)

(四)创编泥人造型,随B段音乐用舒缓的动作表现。

1、教师示范泥人造型。(师随B段音乐,与一幼儿合作,捏成泥人小丑)

2、引导幼儿感受造型过程。

3、引导幼儿创编泥人造型。

4、幼儿两两合作,听B段音乐练习。(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

(五)随A段音乐表现欣赏泥人时高兴和赞赏的动作神态。

1、引导幼儿创编欣赏泥人的动作神态。

泥人捏好了,真高兴啊!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和神态来表示高兴来赞赏自己的泥人呢?

2、教师示范表现欣赏泥人的情景。

3、幼儿随音乐表现。

(六)完整表现捏泥人的过程。

1、师随音乐示范一次。

2、幼儿随音乐完整表现。

3、请客人老师合作一次。

(七)谈话小结。

进一步明确音乐《喜洋洋》让人开心,与同伴协作让人开心,希望小朋友把开心和快乐带给更多的朋友。

《捏泥人》大班教案 篇2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听录音,猜下文,感受故事之奇,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比衬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事效果更加强烈。

2、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补写人物的语言、心理,训练写话能力。

3、指导学生朗读,力求读得活灵活现,再现人物奇、语言奇。

4、了解我国民间艺人高超技艺,增强学生爱护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2、重点难点

1、听录音,猜下文,感受故事之奇,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比衬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事效果更加强烈。

2、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补写人物的语言、心理,训练写话能力。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泥人张

同学们喜欢听小说、讲故事吗?好,今天我们先不读书本,而是来静静地听一个故事,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管用。听完之后请同学概说故事梗概。

活动2【讲授】泥人张

一、听录音,猜下文,感受故事之“奇”。

(放录音,学生认真听到“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同学们,故事先听到这里。谁来概说一下刚才听到的内容?好,请你来说。你听得非常认真,说得也完整。那么,海张五有钱有势,又横,在天津卫也算是一个人物,受到泥人张这样的还击,他会善罢甘休吗?谁来推测下面故事?

这个同学推测合情合理:海张五决不善罢甘休,酒足饭饱后,带领一帮人上门挑衅,砸了泥人张的铺子,泥人张受到很大损失,忍气吞声,从此在江湖上销声匿迹。

同学们,故事是否像他推测得那样呢?翻开书本20课——《俗世奇人》之《泥人张》,阅读最后3个段落,我们来看看故事的庐山真面目。

故事的发展、结尾与大家想得大不一样,你对这个结尾满意吗?请你来谈一谈。对,这个结尾出人意料,海张五财大气粗,仗势欺人,最后自取其辱,这个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家冯骥才说过:(屏显)小说无奇不传,无奇也无法传——冯骥才。传奇正是这篇小说的魅力之一。

师板书:故事奇

活动3【活动】泥人张

二、细读课文,探究人物之“奇”。

现在我们细读文章,探究泥人张究竟“奇”在何处,表现在哪里?疑难点可以组内交流讨论。

(屏显)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问题。

1、泥人张“奇”在何处,表现在哪里。

2、作者是如何写泥人张之“奇”的?(提示:从人物描写,修辞手法等入手)

同学们默读十分专心,相信你一定发现了泥人张的过人之处。请大家各抒己见。

你说:泥人张奇在手艺高超,表现在作者对泥人张的称赞:“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使用夸张手法,赞美泥人张手艺无人能及。谈的好,一起来读。

你说说看:泥人张奇在手艺高超,表现是用左手捏弄,而且连看也不看,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

还表现在飞快地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要灵巧。

还表现在用核桃大小的泥团能捏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并且这个泥团是随便在脚底板抠的,并非特殊的专用原料。

这一段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写他动作娴熟,神态自若,表现他的手艺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师板书:动作神态

老师也非常赞同这几个同学的观点。这些内容集中在第8自然段,让我们把第8段大声诵读一遍,真切感受一下泥人张高超的手艺。用什么语气语调语速来读呢?对,轻松的语气,诙谐的'语调,关键词语语速要放慢。

你来继续陈述这个问题吗?谢谢你,你能从观众的惊讶看出泥人张手艺巧妙绝伦,很了不起。“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后两句正面写捏的作品形神兼备,前两句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作品,是侧面描写。

谢谢这个同学,文章还有侧面描写吗?

对,“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连海张五自己都看出来这个小小的泥人正是他自己了,并且隔着两丈远——两丈远是多远呢?20尺,有六七米远呢。不能不承认泥人张手艺精湛呀。这也是侧面描写。本文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的方法表现泥人张手艺奇巧。(师板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泥人张身上还有什么特质吸引读者并让作家冯骥才愿意为平凡的手艺人做传?对,讲得十分深刻,还奇在特殊的性格人品——:

海张五进到店里,观众看到他“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他,而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该干嘛干嘛,全然没有把他当个人物,通过与一般吃饭人的对比烘托泥人张与众不同、超凡脱俗。谢谢你精彩的发言。(师板书:对比烘托)

还有补充的吗?泥人张特殊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受到别人当众侮辱,喜怒不形于色,“听赛没听”“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实际上胜算在握,后发制人,一招制胜。充分表现了他性格内敛,智慧过人,不畏权势。

活动4【练习】泥人张

小结和过渡:泥人张的形象如此鲜明,作家是如何塑造的呢?首先,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正面描写,恰当的运用侧面描写,并用观众的表现对比烘托人物,接下来我们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做一个课堂练习。

三、课堂练笔——补写人物心理语言神态,再现人物。

1、“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泥人张当众受辱,嘴上没说什么,心里一定没闲着,此情此境会怎样想怎样做,请你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补写,如,泥人张若无其事地走在北门外估衣街上:(指导:抓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表现泥人张的沉着、冷静、智慧。)

2、泥人张炮制了大量海张五的泥像,在大街上贱卖,让海张五出丑,海张五听说这事后,会怎么样?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补写几句话:如海张五一听此事,(指导:抓人物的神态、语言表现海张五的粗俗、狂傲、横劲。)

同学们任选一题,现在开始。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你来读。泥人张若无其事地走在北门外估衣街上:雨水吧嗒吧嗒打在他伞上,又流到地面上,混成混浊的泥水,他想:哼,手艺人靠手吃饭——这破手艺能不能赚钱,贱卖有没有人要,你就看好吧。想到这里,弯腰从路边的水沟里剜了一大坨泥巴,不紧不慢地回到店里——哎呀,真好,结尾耐人寻味,并照应上文“下雨”“撑伞”,真是高材生!

描写海张五的同学也来展示一下:海张五一听此事,冷笑道:“不可能!我就不信他是千手观音?,一夜之间会摆弄出那么多——什么,翻模子扣的?哎呀,我的祖宗,我非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胆敢让我堂堂张五爷在天津卫出丑!”勃然大怒的海张五带人要去收拾泥人张,可是,他身边的所谓的弟兄此时都找借口脚底板抹油,一个个溜走了。

雷鸣般的掌声是对我们同学的最高奖赏。这位同学把海张五的嘴脸刻画得活灵活现:粗俗,狂傲,自负,恼羞成怒。两个片段相映成趣,形成很好的对比,烘托了一个手艺超群、沉着内敛,智高一筹、不畏权贵的俗世奇人。

活动5【导入】泥人张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旨

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读这些作品,让我们真切感受道高手在民间。他用文字记录,希望能保留一种草根文化,寄托自己的情怀。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组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巍巍中华,奇人辈出。市井俚俗,令人感慨;街谈巷议,妙趣横生。民间文化,代代相传!愿同学们在浩瀚的民间文化艺术中发现美,欣赏美,留住美。(课件出示一组作品)

《捏泥人》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了解泥塑的起源与发展;

通过欣赏地方性的小泥人作品,了解泥人艺术的基本造型方法;

学会运用黄泥等原始材料,有创意地设计与制作生动的小泥人。

过程:

导入新课——欣赏与讨论——探索与归纳——设计与创作——展示与评价

方法: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泥人作品的造型特征与表现手法,收集一些泥人的参考资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探索,运用多种泥塑语言、造型和装饰手法创作生动小泥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地方性优秀泥人作品,体验泥塑这种原始材料制作的乐趣,体会泥人简单质朴的艺术魅力,激发对古老民间艺术的热爱;了解泥人等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用自制的泥人作品表现情感思想,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

设计思路:

注重欣赏与思考,强调直接通过动手制作来掌握泥人的造型与表现能力。

课题导入一段视频可以吸引许多学生的兴趣,先是从教学中从采用的方法来切合课题。附加一些具代表性的作品图,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小泥人的造型理解更加深入。结合知识与技能和教学目标,在对作品图进行欣赏时,引导学生讨论、设计与制作小泥人。

用原始材料制作小泥人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新鲜事,在分析与引导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示范与指导。学生也可以在制作中观察与讨论,以便更好的学习与掌握小泥人的造型与表现。

由于黄泥等原始材料的稀稠程度不容易控制;因此为了教室整洁,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前准备好稀稠适中的泥;同时学生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不但解决了时间问题,也方便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培养其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智慧和群体的精神。

制作完成后,可让同学根据每组的作品展开交流、讨论与评价,在评价中,着重在于小组协作时的感受和对其作品的创作思想及造型表现的理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观察和理解各种民间泥塑的造型风格与表现形式,掌握制作泥人 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在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时运用泥塑夸张、变形等造型与表现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学具:

教学设备及软件:

多媒体设备

基本材料与工具:黄泥、颜料、平铲、雕刻刀、刮刀等辅助材料:喷壶、砂布等

参考资料:

教师的示范作品;“泥人张”作品图册学生准备:绘画纸(或速写本)、颜料、各色碎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1分钟)按常规进行。

2、前提测评/导入新课(8分钟)

师:同学们,(PPT)老师今天上课之前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打开视频)。师:谁能告诉我,从故事中他看到了什么?生:一个勇敢的小泥人在过河。

师总结:对。这个勇敢的小泥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主角(PPT——课题)。

3、认定目标

出示课题:《生动的小泥人》PPT。

4、教学活动(13分钟)

师:大家都知道,泥塑很早就存在了,大家知道什么是泥塑吗?它的起源距今多少年呢?师:泥塑,是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它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距今已有4千至1万年的历史了。(PPT)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泥塑?生:见过/没见过。

师:大家都见过什么样的泥塑?有哪些种类?生:讨论回答,列举出......师归纳:泥塑的种类有很多,在这里,我们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无锡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张”作品来深入地学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民间泥塑。

无锡惠山泥人的起源与发展。(PPT)

2师:大家看一下这两幅图片,它们的造型与表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天津“泥人张”起源与发展。(PPT)

师:下面大家欣赏一些“泥人张”的代表作品,并思考与讨论,它们的造型与表现方式有什么独特之处。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与欣赏,我们来思考一下泥人的造型与表现需要运用哪些技法呢?(板书)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捏、压、粘、接。这四个字是塑造泥人造型最主要的技法。

师:那么在制作中主要需要那些步骤呢?又该注意哪些呢?(PPT展示制作步骤)师:在制作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步骤:首先是和泥时应注意:加水要适中,然后反复揉捏至不黏手而有可塑性方可。当然,这一步老师已经替大家完成了,但同学们字啊以后的自己创作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其次是刻画细节时,对于细节部分在刻画及粘贴需小心谨慎,以免损坏以完成的部分。尤其在刻画中要注意安全。最后是晾干,大家需将做好的泥人放置在布、报纸(或其它吸水较好的纸)上面晾干。这是因为布、报纸等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防止泥人在晾晒的过程中开裂。

师:关于小泥人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大家都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并动手制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吧。

5、作业要求(板书)

要求: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一件小泥人作品。

强调:重点放在运用夸张、变形等造型表现的.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6、学生练习,教师辅导(18分钟)

师: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了解小泥人的造型观念,培养审美观,加强动手表现能力。

生:小组间相互协作,充分运用已有材料,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耐心细致安全地完成作业。

7、教学评价和小结(5分钟)

归纳本科的教学内容,请每组同学将制作的小泥人作品在讲台上展示,分组邀请学生谈论在小组协作时的感受和对其作品的创作思想及造型表现的理解。然后教师总结与点评,肯定优点,指出缺点,以深化理解,增加兴趣。

教学反思

用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制作时,和泥这一制作过程比较难控制且易污染教室,所以选择课前准备好;同时让学生采取小组分工制作,不但解决了时间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其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智慧和群体的精神。在引导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去制作,不少学生创作出了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只要学生有想法、有个性,就应该适当地表扬,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帮助。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课件设计力求简单实用。学生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展开想像,并能够从尝试体验中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不足之处是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其研究的深度广度有欠缺,需要注重引导、帮助;另一方面,学生的能力和研究积极性良莠不齐,教师要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捏泥人》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听辨妈妈的声音,增强与母亲交往的体验,感受亲子活动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

3.尝试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演故事,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来叫醒小熊。

教学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自制PPT课件。

2.小熊、熊妈妈、小鸟、老鼠、小狗、小鹿、大象图片和头饰。

3.故事背景图。

4.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熊跳舞》。

5.部分幼儿的妈妈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活动(播放小熊打呼噜的声音)

师:嘘!小朋友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呀!现在都上课了,是谁在打呼噜?噢,原来是小熊在打呼噜呢!(在背景图上贴上小熊睡觉图片)那我们放个音乐把它吵醒吧!

2.播放《熊跳舞》音乐,是带领小朋友做律动。

师:哎呀,这么大的声音也没把小熊吵醒,到底谁能把小熊叫醒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妈妈的声音》。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故事第一段。

播放课件,讲述故事至大象走过,地都震动了,小熊还睡着。提问:

(1)小熊睡觉时谁来了?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模范小动物声音及动作。

(2)小熊醒了吗?猜猜谁能把小熊叫醒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感受故事中母子间的.情感。

播放课件,幼儿听后提问:

(1)小熊醒来了吗?谁叫醒了小熊?她是怎么说的?

(2)小熊说了什么?

(3)表演对话:师扮演熊妈妈,幼儿扮小熊,用合适的声调、动作模仿它们之间的对话。

3.看图完整欣赏故事。

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让幼儿完整欣赏感受故事,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熊妈妈轻轻地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就醒来了!"

(因为它是小熊的妈妈,每个孩子对自己妈妈的声音都是最熟悉的)

4.角色表演。

请7名幼儿分别戴上头饰扮演故事角色,表演叫醒小熊。

5.亲子活动:宝贝醒来吧!

请妈妈们入场,幼儿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头枕在胳膊上闭眼睡觉,听到自己的妈妈说"宝贝醒来吧"就伸个懒腰起来说:"噢,妈妈!我睡得好香呀!"跑过去拥抱妈妈。

三、结束部分

1.师小结: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是妈妈手心里的那块宝,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来吧!

2.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在音乐中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