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窃读记》说课稿

2025/08/15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窃读记》说课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窃读记》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我们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窃读记》,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齐读课题)

师:请大家快速地回忆一下,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有两个最有价值的问题没有解决?谁来说?(我是怎样窃读的?我窃读时的心情如何?)(板书)

二、精读细节,品析欣赏

解决问题一:怎样窃读的?

师: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善于提出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预设:

(一)、生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课件)我从跨、踮、钻、挤动作中体会到作者很胆小,是偷偷地去看书的,小心翼翼,害怕被别人发现,赶出去。

师:请看大屏幕,红字跨……是对动作进行细致入微地描写。

师:小作者踮起脚尖,怎么走,谁给大家表演一下?认真观察!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作者为了看书是偷偷地小心翼翼地呀!

师:老师有疑问,女孩子特别爱美,短发乱了,不梳理,没关系。那对于她来说,什么才是有关系呢?(看到书)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小作者是个热爱读书的女孩。

师:谁能把这位有点胆小又热爱读书的女孩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师:真棒,同学们的朗读,让章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么一位渴望读书、热爱读书小女孩。

(二)、生2:“急忙打开…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课件) 一个比喻句,把我比作恶狼,我体会到作者读书就像是恶狼在大口大口的吃东西,她仿佛要把书中所有的知识吞下读去。

师:大屏幕,“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对文字就像饿狼对食物一样贪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把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形象表现出来了。……

师:回忆一下,你有没有这种体会呢?当你捧着心爱的书,读着读着, 你也许会忘记──吃饭;

师:你也许会忘记──睡觉;

师:你也许会忘记──任何烦恼,这时候的你快乐吗?

生:快乐!

师:是呀!这时候的作者,她正快乐地如饥似渴地(板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师:能够把这种如饥似渴地读书形象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师:掌声!听了你的朗读,我不禁想起了高尔基说过的一句关于读书的话,谁知道?

(课件):“我扑在书上,就像是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师:看(书中图),这就是小作者在如饥似渴地读书,认真观察你能抓住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写下来吗?(生写)

师:交流(观察得真仔细、你把小女孩认真读书的样子说出来了!)

(三)、生:“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小妹妹或小女儿。”我体会到小作者为了不让老板发现,把自己隐藏起来看书。

师: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呀!用心体会了,很真切!

(四)、生:“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课件)作者腿发酸脚麻木了,仍孜孜不倦地读,她太酷爱读书了!

师:腿发酸脚麻木了,仍坚持读书。小作者这一读就是两个多钟头呀!120多分钟,7200多秒呀!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怎么读书的?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在寒风凛冽的冬天。(生生交流)

师:作者是怎么读书的?(请看屏幕)不得不用一只腿来支撑。

师:从再一次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作者读书的不容易,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十分酷爱读书。

师:能把这种对读书的酷爱通过你的声音表达出来?(指读)

师:大家一起来读读,共同感受一下这个“嗜书如命”的小女孩。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读的这一切都是写小作者怎么窃读的?我们更加生动、形象的体会到了小作者如饥似渴地阅读!在书中贪婪地汲取着知识与智慧的养料,使自己的心灵得以成长!(擦掉?)

解决问题二:滋味如何?

师:作者窃读时的滋味如何?此时此刻,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到那种窃读的滋味,但是,作者笔下的文字是鲜活的,文字会告诉我们作者窃读的百般滋味,静静地默读课文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找一找吧!

预设:

(一)、生1:“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觉得作者快乐的是她总算找到了想看的书,惧怕的'是担心被书店老板发现,把她赶出去。

师: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鼓掌)

(二)、生2:我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啊!昨天的地方了。”(课件)因为他找到了想看的书,所以心中是很快乐的。

师:理解得好!请看屏幕:这句话中哪一个字最真实地表现了作者当时极度的快乐,可以用惊喜来表达。

生:啊!

师:是的,这是作者看到了她心爱的书时的惊喜,是与老朋友重逢般的惊喜,就这样读。(齐读)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现在我想学一学齐缗王,不听你们齐奏,我想见识一下你们各自的本领!谁愿意先读给大家听!

师:从这句话中,你除了感受到了作者窃读的快乐,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眼睛急切的寻找”感受到了作者寻找书时急切的心情。

师:就带着这种寻书的急切和找到的快乐,谁再读这句话。(指名)

(三)、师:老师也想读一段。(“我合上书……”)

师:是啊,读书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会让人快乐无比!

(四)、师:怪不得作者在一开篇就写道“转过街角…”(师生接读)

(五)、生:“我有时还要……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我体会到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啊!

师: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师:哦,这么说来,这是一个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坏学生了?

师:为什么呢?明明就是做一套想一套呀?

生:只是为了雨天能够有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

师:看大屏幕:(男女生接读)共同感受作者为了雨天能够有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的心情!

师:在这些文字中,作者的心理活动是非常生动的,文字在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很复杂而且善变。还有什么滋味?你们感受到了?

(六)、生:“我害怕…每当我得…,我会知趣地…再走进另一家。”

(惧怕被老板发现,被驱赶出去。)

师:大屏幕,“知趣”是什么意思?(知道好歹,文中指小作者只读书不买书,是惹人讨厌的。)当被老板发现,他就会放下书离开。

师:理解得好!我们学语文就应该这样------咬文嚼字!

师:小作者常常光顾书店却不买书,所以心里是惧怕的!

师:谁能读出作者的惧怕?(指名)

(七)、生:“我又担忧那本书……只剩下一两本了。”(担心书卖掉,看不到自己想看的书。)

师:同学们,小作者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害怕被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书外世界的担忧,使快乐与惧怕(板书)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擦掉?)

师:小作者怎样窃读? 滋味如何?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什么?(酷爱读书)(板书)

了解窃读的意义?

师:那是什么激励着我如饥似渴地窃读,贪婪地汲取知识与智慧呢?(快速浏览)

生:“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课件)

师: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1:就像我们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吃饭、增加营养一样,我们现在正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就需要多读书。

生2:略

师:理解得很好。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师:大家课前搜集了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能结合这些读书名言说说自己的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1: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2: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师: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今有论:“现代人要终身学习。”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呀,就象是鱼儿离开了水,生命离开了阳光。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至理名言吧。(齐读)

三、认识写法,总结课堂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对这位酷爱读书的小女孩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这与大家积极读书,开动脑筋分不开的,也与作者生动、详细的描写分不开的,她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展开描写,我们在平时写作时也一定要向作者学习。

四、布置作业:

习作: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写一篇习作。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五、 板书设计:

怎样窃读? 如饥似渴

25窃读记 酷爱读书

滋味如何? 又乐又怕

(动作 神态 心理……)

《窃读记》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窃读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作品,该组以我爱阅读为主题展开。

本篇精读课文以窃读为线索。表达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这一中心思想,清丽平实、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读书的乐趣,符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得到情感体验,同时在品读课文中,我们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小女孩窃读时的担忧、恐慌与痛苦,体验到惊喜、快乐与满足。这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文章中充满着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能使学生受到感染,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体会到文中丰富的情感以及学习的快乐。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训练项目,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现我窃读时的复杂心情;

3.感悟作者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联系生活实际懂得你们是吃饭长大的真正内涵,并热爱读书。

4.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

2.圈划并有感情的朗出作者读窃读时的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

难点:

1.揣摩作者窃读时的'复杂心理,感悟作者对书本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这一思想感情。

2.在体会作者的热爱读书中,也受到感染、得到启发,感受书本的无穷魅力。

说教法、学法

为了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的教法归纳如下:交流感受法,引导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关键词句分析法。学法归纳为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想象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为了更好地实行预设的学习目标,我和学生做如下准备:

教师:分析教材准备教学资料,如课件。

学生:发动学生搜集整理名人读书时的故事或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并读一读。

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课文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旨,让学生在朗读、探讨、交流,感悟中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得到思想的启迪。

一、感受交流法

从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感受导入,将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巧妙的牵引出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明确了本科的学习目标。

在一篇说课稿中,教学过程尤为重要,因而导入的设计也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接近。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跟书本也更亲近,使学生更愿意去学习这篇课文。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就如写作文也提倡凤头、猪肚、豹尾,无不体现开头的重要性,体现万事开头难这一特点,于是设计感受交流导入法,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情境。

二、紧扣题眼,突出重点

圈划关键字窃字,进行具体的讲解。

我们都知道,窃大都表现大都表现的都是贬义词,现实生活中大都为钱财、为自身利益而自私的窃取别人的东西,你们听说过窃读吗?(板书:窃读记)那文中的窃读又是否是贬义词呢?让学生在默读过程中思考问题。

三、探讨交流,精讲点拨

带着对课题的疑问,让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思考,文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句子,应让学生在找出句子的同时,在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其存在的真正内涵,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传神细腻。小组内交流讨论,综合讨论结果和疑问,在班内交流汇报,集体解决问题。新课程倡导,要尊重学生的需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而达成这些目标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环节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活他们的思维。

再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有些词句理解的还不够透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媒体出示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的语句,适时进行点拨。

四、整体把握,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吃饭长大,是指身体对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的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热爱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引导生体会读书的重要作用,及阅读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结合生对课堂练习的回答,作出小结。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布臵课外实践: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课堂学习的目的是引向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正是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要求。另外,这样设计还能够沟通课内外,利于把语文学习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说板书设计:略。

《窃读记》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默读,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抓关键字、词、句,做好圈点批注,体悟作者的情感,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练习默读,感知文章内容。

2.抓住关键字词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成长的含义。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批注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默读来完成的。

2.自主阅读,将初次阅读、圈批与教师引导后的再圈批作对比,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总结出圈批的方法,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乐趣,海伦凯勒用手和心灵感受读书带来的震撼与惊喜,今天让我们走近另一个小姑娘,看看她是怎样读书的?读书又会给她带来怎样的感受?

展示课件并展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任务一: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默读课文

1.默读全文,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后小组讨论交流。要求:限时8分钟。

2.友情提示:

默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不默朗读。

圈点批注:可借助《再塑生命的人》中的旁批方法。

(三)圈点批注

结合自己的圈画批注,在组内交流: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圈画?从哪些方面进行批注?

预设:

1.题目。为什么说是窃读?

2.动作描写。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3.修辞。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4.人物。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赶走吧?

……

(四)头脑风暴

将你们小组的这些想法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预设:

提示:学生提取要点容易零散,教师提醒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

【设计意图】进一步落实默读方法,测试圈批把握程度,同时强调默读速度。“任务一”中表格的的绘制,是为了与第二次圈批做比较,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圈批方法做准备。

任务二:圈画批注,体悟情感。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思考并再次圈批,同时进行组内交流。

(五)小组交流

根据已做批注及课后的阅读提示思考下面问题,并将你的思考及依据在文中做出圈注。完成后小组交流。

1.文中题目为什么说是“窃读”?“我”窃读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2.第一次“窃读”被赶出书店后与再次“窃读”得到店员的帮助,“我”的感受和认识各是怎样的?

3.文末句有什么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文章写了几次窃读?中间部分写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六)完善表格

根据再次思考、圈注,完善下面表格

预设:

提示:学生可能从两次的圈批中能够总结出圈批点,应给以肯定,但在为什么这么做不够理解,要引导学生对一篇文章应该从三个方面把握: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这也是文章中应该进行圈批的地方。

(七)分享感触

在两次圈批中,你一定会有很深的感触,请你记下来和大家分享。50字左右。

(八)总结方法

1.对比两个表格,总结做圈画批注的方法。

2.出示课件,得出方法:

(1)用不同符号圈画批注。

(2)抓关键字词句。

(3)对文章有感触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

(4)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特别是文章结尾的句子。

(5)能显示文章结构的地方。

(九)课堂总结

在阅读记叙文、记叙性散文时,我们要能够通过关键字词句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事,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作者要表达什么观点或情感。

【设计意图】再次圈批,意在引导学生圈画批注的具体方法(抓关键字词句),同时通过两次圈批对比,学生能很好地领悟圈批的方法,即如何正确运用自读课中的旁批和阅读提示,来为自己的阅读服务。引导学生从对比中体会感受“我”对“长大”的独特理解,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能够懂得读此类文章的方法。

《窃读记》说课稿 篇4

常态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的“我”读书的艰辛,理解并感悟“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生活真谛。

2、理解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方法。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

掌握并会运用以下词语:威风凛凛众目睽睽饥肠辘辘煞有介事全神贯注若无其事废寝忘食

口语交际训练目标:

(1)用撮要的方法概述课文

(2)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与心得(不少于2分钟)

阅读需突破的问题:

(1)就字面的意思看,?窃?是不光明的,但我们读了文章,并没有因此而鄙视作者,反而充满了敬意,为什么?

(2)了解“窃”的几个义项,题目中的“窃”应是哪一个义项?

(3)你认为窃读的过程中,让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哪一种“难忘”更重要?作文训练借鉴目标:

理解并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窃读记

2、查字典,解释“窃”有几个义项,继而解释“窃读”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抓住主要情节速读全文,围绕以下词语概述课文:担忧暗喜庆幸羞愧悲愤焦急绝望快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是如何辛苦地窃读,使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这种“窃读”的感觉。)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讨:

1、就字面的意思看,?窃?是不光明的,但我们读了文章,并没有因此而鄙视作者,反而充满了敬意,为什么?

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入到“我”如何窃读的行为上,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要窃读的原因,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这话的含义,理解作者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2、你认为窃读的过程中,让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

窃读过程中遭遇的屈辱、打击;窃读中产生的快乐、惧怕的滋味;窃读中感受到人间情感的冷暖。

3、哪一种“难忘”更重要?

教师引导学生从店员的态度、“我”的感受两方面,抓住第一次窃读、第二次窃读的具体语句去考虑。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朗读来体会到,作者通过第二次的`“读”,领悟了“爱”的真谛,感情经历了一个从“仇恨”到“爱”的过程,最终懂得了“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四、口语训练,加深感悟:

窃读的这段经历使作者终身难忘,也受益匪浅。在你们几年的读书生活中肯定也有使你难忘的读书经历,请把自己最难忘的一段读书经历与心得说给同学们听。(不少于2分钟)

五、作业:

1、借助词典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并围绕这些词语复述课文:威风凛凛众目睽睽饥肠辘辘煞有介事全神贯注若无其事废寝忘食

2、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1)记录这几年来最令你难忘的一段读书经历,并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你的内心情感与心得。(不少于450字)。

(2)向大家介绍一本你最喜欢的书籍,并简单说说你读后的感受。(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