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语文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语文教案 篇1
[合集]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大致理解辐射、温室效应、臭氧层、酸雨、飓风、糟蹋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想象日记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状况,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看看有关环境污染或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治理污染的新闻报道,收集一些反映环境污染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或录像)导入。
1.出示挂图(环境污染图)或播放关于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
2.看到这些画面(情景)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只要意识到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破坏,我们要
保护环境即可。)
二、读通课文。
1.先请一位同学读读阅读提示。
2.自由读课文,遇到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生交流,读懂课文。
1.这篇文章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20xx年5月10日这一天人们生活的情形。)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在这一天的各个时间段里,我做了些什么事?请大家用笔在书上画出来。
3.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1)空气污染严重,出门要穿抗辐射服。
(2)为了免受温室效应的煎熬,要坐上宇宙飞船到太空上的特殊学校去。
(3)水污染严重,水中很难找到鱼,还要躲避酸雨袭击。
四、阅读、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为什么小作者的生活方式与我们不同呢?
3.大家从这一自然段中感受到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过渡:看来空气受到污染是人们遇到的一个问题。作者还遇到哪些问题呢?
4.继续学文,请大家边读,边找,边画。
5.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探究。
(1)把找到的问题带到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并结合课前预习中找到的有关资料谈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2)小组讨论。
(3)交流,每个小组在介绍时,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弄清为什么要到太空上的特殊学校,原来叫鱼和油煎土豆片的食品店为什么改名了等问题。)
五、课文中哪个词语说明这篇日记是想像的。
(公元20xx年5月10日)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六、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
(学生可畅所欲言,还可以联系自己身边与环保有关的内容来谈。)
七、总结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自己家附近的环境污染情况,说说你有什么打算?(进行环保宣传,写倡议书,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18* 20xx年的一天
无新鲜空气
温室效应 山清水秀
臭氧层破坏 可怕可爱 鸟语花香
无鱼 风景优美
酸雨
课后小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指导书写部分生词,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没 mo ( ) 倒 dao( )
mei( ) dao( )
2、认读生字卡片,口头扩词。
治( )( )( ) 制( )( )( )
形( )( )( ) 通( )( )( )
二、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分段指名朗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齐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
2、分段背诵课文。
3、指名背诵课文。
四、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洪、害、理、通、被、制、伟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的`笔顺是:撇、横、横、短竖、横折钩,最后一笔长竖贯通上下。
被:认识“衣”字旁,右边是皮。
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四笔是提。
害:中间的“丰”,上下要出头。
6、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7、在练习本上练写。
五、作业
1、先填空,再读一读。
大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读读,抄抄,再听写。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教后记: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太阳是有香气的。这种超乎寻常的想象也只有儿童才会有!而孩子之所以能够感受到这一切,还因为妈妈的无处不在:从“妈妈晒过的被子”、“妈妈洗干净的衣服”里,“我”感受到了太阳的香气;“妈妈告诉我”,太阳的香气到处藏着;从迎着夕阳回家的妈妈身上,我也感受到了太阳的香气!
这篇小散文,作者处处以孩童的眼光观察世界、感受世界,读来有一种阳光般的温暖在心头。
教学要求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禾木旁”(禾)。
2.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感受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
你一定在阳光下奔跑过、玩耍过,你一定感受过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觉,那么,你闻到过太阳的香气吗?课文中的小朋友说她闻到了太阳的香气,这香气“到处藏着”,“到处都有”,我们和她一起去闻一闻、找一找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太阳的香气藏在哪里?教师通过巡视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的困难和障碍,进行个别指导。
三、交流自读体会
太阳的香气到底藏在哪里?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到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但对其内在意义可能体会不深。教师可以以学习者的身份提出问题:课文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说“太阳的香气到处藏着”?“甜甜的果子里”和“香喷喷的稻米中”怎么会有太阳的香气呢?引发孩子深入思考: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太阳。
四、朗读体会,加深理解
第一自然段,“我闻到了太阳的香气。”——独句成段,给人以惊奇。指导孩子读出自己阅读这句话时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由眼前的事物写起,写“我”眼中的太阳的香气。晚上,打开“妈妈晒过的被子”,早上穿上“妈妈洗干净的衣服”——由自身的感受写起,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这两句对仗工整,节奏感强,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文章内在的韵味。
第三自然段主题逐渐升华。“太阳的香气到处藏着”,在前面朗读的基础上,这一段的感情要更加饱满。
第四自然段是在妈妈的启发下“我”的又一次感悟,笔锋一转,由物及人,妈妈“身上也有太阳的香气呢”——凡是感受过阳光的一切事物,身上都有太阳的香气。结尾如奇峰突起,孩子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体悟也由此达到极致。
文章以惊奇写起,段与段之间相互关联,又不断深化,感悟也不断加深。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读出对文章的感受。
五、联系生活,拓展想象
引导同学们说一说:你感受过太阳的香气吗?你认为太阳的香气还会藏在哪里?将孩子的目光扩展开去,像文章中的“我”一样用心去感受生活。
六、识记、书写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词语。
2.生字书写。“早”和.“是”都是“日字头”的字。
3.生字复习。形近字记忆,如:早——草;用——拥;子——仔;气——汽;马——妈;青——睛;净——静;闻——问;眼——很;海——梅;别——到;朗——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