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鉴赏活动音乐教学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音乐鉴赏活动音乐教学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音乐教学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二、能够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三、能够通过歌唱和欣赏,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
二、掌握八六拍子的节奏,注意音符的时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教具:钢琴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1、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ZUI广的声乐作品。
2、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简介词作者海涅,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唱歌曲
1)随音乐哼唱曲谱及歌词。
2)请学生把跟唱过程中认为ZUI难唱的地方找出来。
3)根据学生找出的难点进行范唱歌词,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4)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歌曲,注意艺术处理。
5、理解歌曲:
1)小组讨论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特点?
2)请学生思考此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
3)找出主要节奏型,并随歌曲用手拍打,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欣赏群星演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演唱的同一首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7、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演唱歌曲。
三、找唱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四、教师小结,组织下课。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体验6拍子的节拍韵律和强弱规律,再加上歌曲中的难点比较多,像是弱起小节、变音记号、倚音、长音、大跳音程等,学生比较难掌握。多听是学习歌曲的关键,毎听一遍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任务。重难点地方教师多范唱,提示、指导学生学唱,运用钢琴辅助教学,让学生听旋律的音高,特别是变化音等,解决重难点。歌曲中强弱的处理要通过歌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歌曲的美感。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音乐教学方案 篇2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
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
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
三、介绍“学堂乐歌”
1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1、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的音乐天才。
3、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4、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学生跟着老师来唱谱子,然后老师唱普学生填词,老师纠正学生唱的错误的部分。
五、做游戏。
萝卜蹲游戏,找六个学生,谁输了谁来给大家唱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首新歌。
六、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我们可以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给弟弟妹妹们教,如果以后有送别的场景,我们就仔细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吧。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音乐教学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喜爱多元的音乐文化,树立宽容待人、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过程与方法】
体会歌曲中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人民对祖国热爱的情绪。
【知识与技能】
感受3/4拍的律动,通过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体会歌曲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满含深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3/4拍的律动,体会热爱祖国的情绪。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
老师设置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国花是什么花吗?它象征着什么含义?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中国的牡丹花是国花,牡丹花它象征着富强昌盛,也祝福我们国家繁荣富强。
老师设置问题:这种小花是什么花?(多媒体图片展示)它是哪个国家的国花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雪绒花,属于奥地利的国花。它是生长在海拔高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城里难以得见,能够见到野生的雪绒花的人非常勇敢,所以雪绒花象征的含义是勇敢,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就和雪绒花有关,他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
(二)逐步探知,新课教学
1.欣赏电影插曲《雪绒花》视频,了解歌曲剧情和背景。
老师讲述:这个视频里的人物他是一位冯·特拉普上校,他有七个孩子,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剧情,电影音乐之声描写了热爱音乐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在退役海军上校冯·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的故事。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音乐之声最初并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音乐剧,于1959年在美国百老汇上演,成为当时百老汇公演实践第二长的音乐剧。1965年这部音乐剧就被改编成了电影,电影版的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里面有趣的情节、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乐观的生活态度都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
2.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请从节拍、速度、力度三方面来讲解。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歌曲中运用中弱、缓慢及优美抒情的情调,以雪绒花“小而白,纯又美”的形象象征着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人民对祖国的祝福的一片纯洁心灵的情感。
3.学唱歌曲。
(1)分析乐曲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一共几句话?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分别弹奏四个乐句,学生听音乐,用一二三四指来分别代表四个乐句。
老师设置问题:最后一句和哪一句相同?和哪一句相似?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歌是一个一段体结构的歌曲,一共有四个乐句,其中第二句和四句是完全相同的,与第二句前面是一样的,后面有了变化,所以有相似的地方,和第三句完全不一样。
(2)学唱乐谱
①老师弹奏每一句的旋律,学生跟琴学唱乐谱。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3/4拍的歌曲,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带给大家一种温馨摇晃的感觉,学唱时大家注意节奏和3/4拍摇晃和流动的感觉,特别是第三小节的开头八分音符的处理(老师示范)。
学生跟老师用手画3/4拍的指挥图。
②学生一边画指挥图一边学唱乐谱,感受3/4拍的律动。
老师评价:第三句是我们这首歌里的一个难点,第一小节的re是两拍,大家不要拖,55是两个八分音符组成的一拍,大家在演唱时时值要唱够。
③学生再次演唱第三句,解决难点。
④学生跟琴完整的学唱歌谱。
(3)学唱歌词
①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跟琴加入歌词。
老师设置问题:你们和上校比起来谁唱的好?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上校唱的非常深情,雪绒花的歌词每一句都非常有情感,最后上升到对祖国的热爱。他是借对自然界这种小花的热爱来抒发他对祖国的感情,这种感情就很深厚,我们只是唱出了歌词,情感却没唱出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也爱自己的祖国,我们在演唱时感觉是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情感要再深一点。演唱时体会上校他对祖国的情感。
②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老师评价:同学们这次演唱的不错,(老师断开句子示范歌曲)这样断着唱感觉很不好听,这首歌曲那他是讲究气息的运用,所以唱歌的时候我们把气息连起来(老师用连贯的气息示范)这样就好听很多。
③学生用连贯的气息有情感的演唱。
老师引导:第三句是这首歌的_分,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力度上是稍微强一点,所表现出来的感情稍微强一点,把歌曲情绪的起伏唱出来。
④学生有情感的完整的演唱
(三)巩固提高,主题升华
1.播放《doremi》,对比《雪绒花》与《doremi》之间音乐要素的不同。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歌与《雪绒花》的情绪完全不同,这首歌的情绪是欢快的、活泼的,他的速度是稍快的,力度一开始中强,最后慢慢渐强。
2.爱的教育
老师设置问题: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这个家里的气氛是什么样的?你们做到了吗?请用完整的句子来描述。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家庭虽然有七个孩子,但是他们相处的非常愉快,可是我们自己却不一定是这样,有些同学可能会跟弟弟争抢,有什么好东西不让他们玩,还会有一些小争执有时候有些同学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争执,这样不好,我们每个人心里要宽容,对同学对身边每一个人要关爱,要学会发自内心的爱她,他也许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也许不是,也许是我们的同学,也许他只是路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都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关爱别人。
(四)课堂小节
这节课我希望我们不仅只是学到一首歌曲,我希望我们更要学习他们这个大家庭那种和谐愉快的精神,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音乐教学方案 篇4
教学内容:
1.认识了解古老的弹拨乐器——箜篌
2.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歌曲《画》,感受歌曲优美的意境。
2.聆听《春江花月夜》主题,谈谈音乐与歌曲《画》有什么关系?
二、欣赏箜篌曲《春江花月夜》
1.欣赏音乐主题,介绍箜篌及其音色特点。
2.欣赏《江楼钟鼓》(引子)
(1)夕阳西下,寺庙里忽然隐隐约约传来了音乐。(播放引子)
(2)教师:引子是节奏自由的散板,乐器用弹跳、轮指的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阵阵低沉的鼓声。远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荡漾。把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非常细腻。
3.《江楼钟鼓》主题赏析。
(1)出示谱例,请欣赏并选择主题表现的意境:
A.欢快跳跃B.委婉恬静C.深沉低缓
(2)视唱主题
(3)设问: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它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来表现这种意境的?
(4)归纳:旋律入波浪般进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另一个特点是使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使音调轻盈平稳,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的美丽景致。结尾婉转呜咽的旋律导入了深远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联翩。
(5)介绍“鱼咬尾”的音乐句式。
4.赏析《花影层叠》
(1)导语:我们把眼光从远处收回看看近处的江面发生了什么?此段音乐中节奏、速度、力度等形式要素哪一项变化最明显?
(2)归纳:音乐主题在6小节徐缓的曲调之后,乐器突然弹出了4个作移位摸进的短句,急促二热烈,描写了花枝弄影,香飘春江的情景。
5.赏析《渔歌唱晚》
(1)导语:正当我们看着眼前的花影有点眼花缭乱时,远处忽然传来了阵阵的……寻声向远处望去,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整段音乐的情绪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