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25/08/26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篇1

学习内容:

教材104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 我能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我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 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难点:

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准备:

圆纸片

学习过程:

一、检查课前学习,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学教材104页例1

(1)我得到的数学信息

(2)求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我写的算式

(3)我是这样想的,得出结果

(4)通过解答,我发现

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 )

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 ),分子( )。

2、小组合作学习例2

仔细观察,根据问题,写出算式。

我是这样想的,得出结果:

从计算中,我发现分数减法含义与整数减法含义( ),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时,分母( ),分子( )。

3.小组展示,汇报。

4.观察例1和例2,我发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 ),分子( )。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应该( )

5.我能行

完成105页做一做第一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篇2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习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篇4

学习内容:

课本第60—61页内容,练习十一第1—4题。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学习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我能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我能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正方形纸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

2.自学课本第60、61页内容。根据自学内容我发现:

(1)分数是如何产生的?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单位“1”?

(4)议一议: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与什么有关系?结合你创造的分数,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是什么?

3.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分数的定义是:把单位“1”( )若干份,表示这样的( )或者( )的数叫做分数。

5.我能行:完成课本第63页练习十一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