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中班音乐教案

2025/08/29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伴奏,感受乐曲的结构、性质及乐曲所蕴藏的内涵。

2.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激发幼儿在尝试活动中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3.培养幼儿热爱、尊重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录音机一台、乐曲磁带几盒、画有“小鸟爱妈妈”幻灯片若干幅、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根据不同音乐,尝试创编短小的问候曲,激发幼儿对尝试活动的兴趣。师: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小树林里,这儿有好多朋友在欢迎我们,听,谁在向我们问好!(鼓励幼儿多编几句)例:出示小鸟头饰,放鸟儿叫录音,幼儿唱歌。

二、欣赏音乐《小鸟爱妈妈》

师:小树林是鸟儿们的家,鸟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养育小鸟,小鸟也像小朋友们一样很爱自己的妈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说的就是小鸟爱妈妈的事。

1.幼儿完整听乐曲,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引导幼儿尝试语言或动作,描述听了音乐后的初步感受。;本文师:请小朋友仔细听音乐,可以随音乐自己编动作,注意听完后告诉老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小鸟和它的妈妈好像在于什么?

2.结合观看幻灯,再一次欣赏乐曲。逐段分析乐曲的结构以及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启发幼儿说出这首乐曲由三段体组成,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语言描述,结合动作表演来分析,表达乐曲的结构性质、情感内容。(1)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

后,你感觉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请用动作表演出来。小结:这段音乐欢快活泼,好像看到了小鸟和鸟妈妈在小树林里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

小结:这段音乐平稳、低沉,讲的是鸟妈妈病了,小鸟细心照料、关心妈妈。

(3)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听了后有什么感觉,我们用动作把你好像看到的'事表演出来。

小结:这段音乐优美抒情,鸟妈妈恢复了健康,带着小鸟在树林里又过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3.尝试用动作,巩固对乐曲的乐段、乐句的认识,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请大家为乐曲编几个动作,每段音乐编一个动作,第一段每句在重拍上拍一下手,表示鸟儿们在小树林里快乐地生活着;第二段用手指做小鸟嘴,拍一下手,表示捉虫子喂妈妈;第三段一小节音乐做一个鸟儿飞落动作,表示鸟妈妈恢复了健康。

(2)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现在我们要用打击乐器为这首乐曲伴奏了,想一想每一段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最合适。

三、第四个尝试活动,即兴舞蹈《小乌爱妈妈》

师:小鸟多爱妈妈呀,我们小朋友也像小鸟一样爱妈妈,我们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您歇会儿吧!请大家跟着音乐把自己会做的事表演出来。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精华】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锦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舒展的曲式特点。

2、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用动作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

1、《喜洋洋》音乐及分段音乐。

2、蟹农、蟹、蟹盒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情感

1、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野外游玩吧。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出示蟹塘)

2、听,什么声音(欣赏乐曲第一遍)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欢快、喜悦)他们在干什么呀?

3、出示蟹农图片:小朋友们好!我是蟹农。我们也和蟹农伯伯打个招呼吧!"小朋友,其实我听这音乐在捉蟹,现在正是吃蟹的时节,我们正忙着多捉点蟹去卖呢。""哦!原来是蟹农在捉蟹!"

二、完整欣赏音乐,感知音乐性质。

1、欣赏音乐第二遍。

问:你觉得音乐有几段?这几段一样吗?

(节奏有快有慢)

2、欣赏音乐第三遍。

(1)请幼儿想想音乐快的时候做什么动作?慢的时候有做什么动作?

(2)教师讲解,幼儿听音乐。

天黑了,蟹儿都爬上了岸,蟹农卷起衣袖,戴上了手套,拿着手电筒去捉蟹。左一个右一个,蟹儿真多。看着这么多蟹,蟹农真开心。蟹农拿起线儿,把一个个蟹儿都扎起来。看一看,雌蟹、雄蟹分一分,大蟹小蟹分一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装进盒子里,装了一盒又一盒,卖到全国各地。蟹儿都卖完了,蟹农开心的欢呼起来。

三、分段欣赏音乐。

1、小朋友,蟹爬出来,蟹农怎么捉蟹的'?

2、欣赏A段音乐,幼儿做动作。

出示图片,捉了这么多的蟹,我们还想捉吗?再次欣赏A段音乐做动作。

3、捉完了蟹,还要做什么?出示扎蟹的图片。

4、听B段音乐,幼儿做动作。(扎线、分蟹、装盒)

5、请幼儿找个空位置听音乐做动作。

6、出示装好的蟹,装好的一盒盒蟹都卖完了,蟹农心情怎样?那高兴的时候做什么动作?

7、欣赏第三段(A),随音乐做动作。

8、听了这么久的音乐,我们还不知道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呢,这首音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喜洋洋》。

四、完整听音乐做动作。

五、结束活动。

大家一起捉蟹真开心,让我们一起记住这首好听的音乐《喜洋洋》。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声音的强弱,并能用对唱的形式来表现。

2、体验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音乐图谱、小司机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价值分析:音乐游戏中巩固节奏练习。

1、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做小司机,开车子去郊游吧。(音乐律动入场)

2、做小司机开心吗?你开什么车?(节奏练习)

二、听一听(播放PPT)

价值分析:在理解什么是回声的基础上,通过钢琴的不用演绎,让幼儿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回声的奥秘,初步感知音乐的强弱。

1、给大山唱歌的时候你会怎么唱呢?(大声唱)

小结:我们对着大山要大声的唱,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叫放声歌唱。

2、播放PPT——这么美的山谷,不知道山那边住着谁呢?让我来问问它吧。

“喂”——“喂”;

提问: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你唱什么,他也唱什么,先传过去的声音强,再传回来的声音弱。

“你是谁?”——“你是谁?”

“请你快来”——“请你快来”

“来唱歌”——“来唱歌”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老师:这是什么声音?回音是怎么样的?

小结:回音就是你唱什么,大山也唱什么,你的声音强,大山的声音弱。

3、我们来听听钢琴是怎么表现的。( so mi sao mi do do do do do do)

4、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回声。

5、对大山说的话是那个符号?回声又是那个符号表示?

过渡句:今天,我们就要学用回声的方法唱一唱动物的事情。

三、唱一唱

价值分析: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培养幼儿对回声的`兴趣,让幼儿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回声的含义。同时能更好的表现回声。

1、先一起来看一下今天我们要对大山唱的第一句歌词,叉叉是什么意思?还有谁呀?(拍手一起念)

2、第二张图谱你们看的懂吗?这些树可能会表示些什么呢?(森林)

3、第三张图谱谁来说说看会说了了什么呢?

4、歌词我们已经会念了,接下来,我们要来学唱这句歌词。(从低到高)

5、找一个好朋友,自己商量,谁是对着大山唱歌,谁是学回声。